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2023-08-10 00:26周颖
文学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思想叶圣陶阅读教学

周颖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在其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几十年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阅读教学思想虽然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但是历久弥新,对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叶圣陶先生阅读教学思想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启发,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叶圣陶 阅读教学 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言:“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1]可见,阅读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近年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教学的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新理念的不断提出,语文阅读教学也浮现出一些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既要紧跟时代前沿寻求突破口,也要追本溯源寻找解决依据。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其思想具有科学性和独创性,历经了半个世纪的考验,历久弥新。因此,分析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思想,对改善高职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阅读教学目标

叶圣陶先生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中曾言:“国文教学悬着明确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2]叶圣陶先生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文学欣赏能力。

1.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他认为在阅读书籍的时候,要能根据文章的性质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借助学习工具解决“拦路虎”;其次,要静下心来揣摩文本内容,在综观大意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进而读出文字背后的引申之意;最后,能运用批判思维理解作品。例如要辩证地看待作者的观点,赞成的接受,疑惑的能提出疑问。在阅读书籍时,能根据需要做到以上这些方面,好习惯自然会养成。

2.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欣赏的第一步在于对整篇文章有着透彻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力”。完成这两项工作,也就获得了欣赏的能力。也就是说,对于这种能力的训练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养成认真阅读的态度。对于文章的写作背景、内容、情感都要透彻了解,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什么,做到不含糊、不误会。第二,体会而有所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不能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要通过文字打开入口,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进而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这种能力的培植离不开教师的指点和启发。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师可以从重视诵读、训练语感、驱遣想象这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欣赏能力进行指导。当然,除了需要教师的指点外,更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的“下水训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鉴赏音乐能力的提高,除了仰仗专家的点拨,最终能力的获得还得依靠自己用耳朵去听。

(二)阅读教学过程

叶圣陶先生提出“启发尤重于授与”,他反对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认为国文教学不只是教师的逐句讲解,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他提出了预习——讨论——练习的阅读教学模式。

1.预习——独立阅读的锻炼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预习,他认为预习是独立阅读的锻炼,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作品《文心》中,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也多次安排课前预习的任务,可见,叶圣陶先生认为预习是国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

预习虽然是学生的课前工作,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认为预习工作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最基础的解决生字疑难问题入手,先逐步養成学生预习的习惯,到后来的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的体裁、结构,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经过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阅读习惯自然也会逐渐养成。

2.讨论——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在全盘灌输,而在启发引导。因此,他反对将学生看做空瓶子,只顾往里面塞东西,而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是否需要、是否能理解。他提倡废除逐句讲解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模式展开教学。

要使讨论的价值真正得到发挥,还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即有话说和敢于说。所谓有话说,就是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心中有货,对于讨论的问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而敢于说,就是指学生要敢于把预习内容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心中有内容,同时敢于将内容说出来,讨论才能进行得有意义、有价值。另外,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指导工作,同时也要对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对遗漏之处进行补充,对疑难问题给予提示;在讨论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和总结。只有做到这样,才算是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练习——知行合一的实现阶段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既需要“知”,也需要“行”,二者缺一不可。在“预习——讨论”环节后,学生了解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往往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练习,让学生得到“行”的能力。叶圣陶先生也为教师如何开展练习活动,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吟诵。吟诵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它要求心、眼、口、耳并用,因为吟诵的过程,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吸收,也是对作者情感的进一步体会。学生的吟诵情况能很大程度地反映出他对这篇课文的掌握情况,该激昂处能做到激昂,该低沉处做到低沉,那么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理法也就为他掌握了。

第二、参读相关文章。叶圣陶先生认为参读相关文章,有两种意义:其一,可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参读的文章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文,或是在文体上相同,或是在内容相近,总之是与课堂精读文章相关的,所以学生可以利用精读课上获得的种种经验迁移到相关文章的阅读中,求其敏捷自然是应当的。其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三、应对教师的考问。教师的考问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学生应对教师的考问,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薄弱之处,也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内容的要求,选择最恰当的考问方式。

(三)阅读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说到:“学语文为的是用,所谓学以致用。”[3]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离开教师,自能读书。因此他认为阅读教学,既应该包括精读指导,也应该包括略读指导。

1.精读法

所谓精读,就是要对一篇文章作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通过精读课文,能准确地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明了作者构思的路径和表现的方式,把文章理解的精深、细致。而精读的方法主要依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指点。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精读指导必须做到“纤屑不遗,发挥净尽”,为的是让学生能从精读课上学到阅读的经验,并且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课后的自由阅读中。叶圣陶先生在一生从事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也总结了很多精读方法。这里重点分析揣摩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对于一篇文章,仅仅依靠读一遍,难以达到透彻理解的地步。要想理解得深、理解得透,还需要在揣摩上多费力。[4]揣摩就是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剖析、解读,从而体悟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情义和韵味。叶圣陶先生以《孔乙己》这篇课文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揣摩。例如对《孔乙己》中“第一人称”写法的研究、对不同人物“笑”的分析等等。通过潜心推敲文章中的某一用语,来体味文章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2.略读法

叶圣陶先生经常说到国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一番历练,只动耳朵听、用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亲自动手实践。因此,叶圣陶先生强调略读的重要性,他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5]

当然,略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是与精读的指导方式不同,它不再需要教师手把手地带着学生阅读,只要教师给予他提纲挈领的指导即可。

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学生的略读指导首先应该从树立正确的观念入手,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指导,他们会误以为“略读”就是粗略的阅读,必然会抱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态度,那么就会与实施略读教学的初心背道而驰;其次是阅读之前对选定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主要包括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读书籍的指导、阅读方法指导以及问题指导;最后是阅读之后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与讨论。这里叶圣陶先生重点强调教师要对学生应该从书中得到的知识或领会有个预期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质量。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找出原因,及时纠正,以期下次能有所进步。

二.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对当今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儿,要多靠自己的力,唯有自己花费了心力还是无法解决的时候,才能去求助他人。可见,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叶圣陶先生就强调“以生为本,以师为导。”但是,在今天的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情况。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没有翻查字典的习惯,而是想着直接问教师来解决问题;遇到一篇生涩难懂的文章,没有耐心读完,而是等着教师课上讲解……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认为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意识到阅读能力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以叶圣陶先生的阅读目标为指导思想,首先,改变学生的阅读观念,让他们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是他们一辈子的事情;其次,靠自己的力阅读,必须有所准备。叶圣陶先生认为应做的准备大概有一下几项:留心听大家的话、留心查字典、留心查词典以及留心看参考书;最后,教师本人也要学会放手,多采取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叶圣陶先生曾说到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重视方法的习得;二是让他人的方法成为学生自己的本领。可见,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阅读方法的习得,他认为知识是无穷的、授不尽的,只有掌握了获取知识的工具,日后离开教师,也自能读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记忆,“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理解“是什么”,还远远不夠,还得知道“为什么”。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曾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散步》这篇文章是如何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伦理关系表现出来的?很多教师在讲解时只考虑到提问学生这篇课文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而忽视了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这其实就是偏重于内容方面而忽视了形式方面。如果学生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剖析,知道该文章是通过“冲突的发生和解决”来体现一家人相互理解的亲情关系,那么他掌握了这种叙事技巧,日后自己写作时自然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采取“1+X”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精读和略读的有效结合

所谓“1+X”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选取“1”篇课文作为例子进行课内精读,然后再根据课文延伸出来的议题选择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X”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实现精读和略读的有效结合。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面对的是更真实的阅读,是真正的下水训练,需要学生将学习到的方法真枪实弹地运用到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这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还需要学生在比较中分析“1”和“X”之间的异同,这种交互联系的把握需要学生深入的阅读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也会有所训练和提高。另外,“1+X”阅读教学模式以一篇课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实现从读“1本书”到读“X本书”的效果。这种模式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将所学内容或方法运用到自主阅读中的这个过程,能使他们深刻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能从中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从而逐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纵观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思想,可以发现,时隔多年,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以及未来的语文教学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现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问题等等,都可以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论中得到解答。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思想,并将其贯彻在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以期实现“不需要教”的阅读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为有自主阅读能力、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42,48.

[3]叶圣陶.多说与少说[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43.

[4]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141.

[5]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141.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猜你喜欢
教学思想叶圣陶阅读教学
霜的工作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革新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职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教学对策研究
试论实现英语教学“学习增值”的策略
课堂教学与管理工作措施和经验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