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路径研究

2023-08-10 22:31谭登梅曾晓强
新闻爱好者 2023年7期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舆情

谭登梅 曾晓强

【摘要】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信息关注者、加工者和引导者的重要职责。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在舆情应对上存在着获取网络信息主动性不高、媒介素养缺乏、网络舆情回应能力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辅导员的舆情应对能力:一是树立互联网思维,转变工作理念;二是重视舆情素养培育,全面提升媒介素养;三是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关键词】自媒体;辅导员;网络;舆情

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先锋,自媒体的使用率接近100%,且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价值观尚未定型,易因好奇和非理性特质受到情绪化意见的引导,从而引发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对于社会敏感问题与事件的意见、态度和情绪在网络上的集中表达,最能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大学生能否理性对待舆情,能否树立和秉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系着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各种谣言与负面信息的滋生和演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网络舆情环境的变化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切实提升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对于维护高校和谐稳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情中的角色定位

(一)信息的关注者

互联网时代,作为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舆情治理的重点,他们的高活跃度给辅导员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度很高,倾向于在网上进行讨论和评论,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网络动态,对于微小舆情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努力将舆情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辅导员应结合当下大学生自身特点,创新线下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不抑制学生的表达意愿,避免学生上网表达不满情绪而引发舆情;除此之外,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对有偏激倾向的学生定时进行心理辅导;还要特别关注学生活跃的网络平台,主动融入学生群体中去,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最新思想言论动态,对于不利于校园安定团结和学生思想健康的网络言论,及时发现,及时引导。

(二)信息的加工者

“加工”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精心筛选、整理加工及选择诠释。某种程度上,信息加工是辅导员履行职责的真正开始。辅导员作为舆情信息的加工者,要研究大学生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选择取向、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态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程度,进而有效地分析网络观点与主流意识的关系,了解网络生态的特点和规律,把握网络舆情发酵、生成的机理。同时,提升大学生在网络生态中的鉴别力和自控力,特别是正确应对舆情演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培育大学生自觉参与网络生态治理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大学生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三)信息的引导者

辅导员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亲和力强、影响力大,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是把握校园网络舆情动态,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辅导员要借助微信、微博、QQ、论坛等网络平台融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心声,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点话题和关注焦点,实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根据热点事件及其关注度和发展过程,有意识地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符合国家主流意识的信息,通过肯定式点赞、转发、评论,亮明自己的立场观点,营造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氛围。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突发风险越来越高,舆情的规模也难以预料;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应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适时对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公开透明的解释,通过正式渠道将正确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被网上的虚假信息和非理性情绪所煽动,避免因引导不及时、不正确导致突发事件产生校园舆情,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不仅仅是信息的关注者和加工者,还要在后期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消除因网络舆情带来的困扰,理性客观地审视舆论,培养出色的网络素养,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问题根源。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追求社会公正等方面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然而,消极的网络舆论容易引发大学生非理性情绪,削弱其道德判断力和理想信念的树立。[2]消极或错误的言论可能破坏大学生既有的正确认知,导致心理失衡,甚至诱发网络暴力或网下过激行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应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在高校网络舆情出现或学生陷入其中时,辅导员应帮助学生理性思考和行动,拨开事件迷雾,并引导学生在主流网络媒体上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成为理性发声者和捍卫者。[3]

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常常与校园管理、学生利益、师德师风等诸多因素相关。校园里一旦出现负面事件,其公众关注度会迅速升高,引发较高的点击量和舆情热度,高校舆情就更容易发生,这不但影響高校声誉,还对校园和谐稳定构成极大挑战和隐患。高校辅导员处于高校网络舆情处置中的一线位置,增强辅导员应对网络舆情能力,确保舆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对于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对网络舆情的不足之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获取的信息量更加庞杂,也更易诱发舆情风险。然而,部分辅导员依然采用传统媒介方式开展网络舆情工作,尤其表现在未能全方位、全过程收集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发展方向,对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并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频次较低,缺乏主动获取网络舆情信息的积极性。

媒介素养指的是受众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方式、态度、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传播的错误信息的批判能力。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中,媒介素养是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和拓展,具有特定的内涵。[4]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缺少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辅导员掌握的媒介素养的理论知识严重不足,媒介意识整体水平较低。高校不太重视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养,同时辅导员个人也鲜有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自觉意识,以至于当网络舆情发生时其难以把握舆论热点事件的发展动向,无法及时作出正确判断。辅导员在媒介素养方面的不足表现为对网络舆情反应不够迅速,预警机制滞后,危机敏感性不足,对网络舆情发展研判不充分,危机公关意识、经验和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网络掉线”“慢半拍”“不搭调”等情况。[5]

当前,辅导员在网络舆情方面的专项培训较少,缺乏精细的舆情应对培训和专门的网络技术指导,当面对突发的网络议题时,当舆论观点呈爆炸式增长时,辅导员常常疲于应对陷入被动,无法做到主动分析舆情态势,难以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引导。一旦应对时机滞后,就有演变为网络舆情危机的可能,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大数据和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必须认识到交互媒体的重要性,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敏锐发现他们的异常动向,密切留意网络舆情的迹象,全身心地融入网络自媒体工作模式,提高舆情回应技巧和能力,做到有理、有力、有效回应舆情,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四、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路径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转变工作理念

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今世界正处于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高校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勇于进行大胆探索和试验,创新教育方法。这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辅导员需要拥有互联网思维并转变工作理念,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适应时代发展。建立网上工作机制,加强与学生在网上的互动和交流,主动占领高校网络文化新阵地,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网络媒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主动与学生交流,能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线上班会、线上生涯指导、线上团辅活动等,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选取多样化多角度的教育题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实现线下线上合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真的实现在网络新媒体上与学生“零距离”对话交流,从而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和消除可能引起校园舆情的苗头信息,才不至于在舆情发生时茫然失措。

(二)重视舆情素养培育,全面提升媒介素养

高校辅导员是最了解学生、最能走进学生中的群体,也是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组成力量,应重视舆情素养的培养,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自身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舆情素养的培养有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培养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数据追踪、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信息生产和传播速率得到极大提升,信息总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此条件下,辅导员应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信息,善用多种信息渠道。要能破除单一渠道造成的信息片面化、碎片化的弊端和“信息茧房”现象,熟练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抖音、快手、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喜马拉雅等平台,不断拓展信息采集渠道,确保信息的全面性。

第二,培养理性的信息甄别能力。全媒体技术的发展,既有利于人们快速、实时获取信息,也给实施舆论攻击方提供了可乘之机。辅导员应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熟知传播规律。要系统掌握信息传播中议程设置、受众心理、意见领袖、媒介把关等基础理论,善于洞察信息的表象与本质、真实与虚假,提高鉴别不良信息的能力。

第三,培养熟练的媒介运用能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向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使用媒介获取信息、进行交往、便利工作越来越成为一项基本的现代技能。辅导员要“会用”“会建”“会维护”网络平台,学会创建微信公众号,制作微课程、慕课、网页等技能,增强主动发布正能量信息的意识、能力和底气。

第四,培养审慎的舆情处置能力。辅导员应遵循全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不断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处置能力,能预判舆情发展,预判舆情走向,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能发现在早、控制在小,避免小事件酿成大舆情。[6]辅导员在信息把关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才能及时对各类媒介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分析、评估、判断、追踪和调研,才能研判特定媒介信息是否会引发大学生网络舆情,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三)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我国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信息传播、生产形态、教育方法等。在这样复杂的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能力、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要建立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思维,在丰富的“实战”经验基础上,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并举,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并有效监控和处置高校网络舆情。[7]为提升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网络媒体能力,高校应制定全面的计划和步骤,如定期举办案例分析研讨会,开展专题学术研究项目,组织专题培训,鼓励先进帮扶指导后进等,以切实增强辅导员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

五、结语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的处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才能更好地建设适应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确保高校舆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参考文献:

[1]陈秋华,苏剑.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辅导员“把关人”的角色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7):107-111.

[2]谭妤晗,李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审视与治理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21(12):159-163.

[3]魏文静.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领力提升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8):67-69.

[4]李蕴哲.高校網络舆情与辅导员媒介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7):43-44+62.

[5]周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工作模式[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5):48-52.

[6]郭洁.直面挑战:让舆情素养与时代合拍——全媒体时代提高部队政治干部舆情素养的思考[EB/OL].http://www.81.cn/rmjz_203219/jsjz/2022nd6q_244175/yldzgzyj_244179/10209454.html.

[7]陈永华,李新安.增强高校辅导员网络时代的舆情应对能力及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3(6):57-60.

(谭登梅为重庆大学助理研究员;曾晓强为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自媒体网络舆情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舆情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舆情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