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由知识与操作教学转向数字素养与技能教学的依据,更是一种发展的标志。《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已实施五年,它是信息技术课程第一次从信息素养向核心素养及数字素养与技能转型的开拓,更是开启了计算思维的教学发展。然而,一种新的标准在一线教学中却因为各种因素会过度重视内容而忽视其课程目标与教学方式,在课程发展的漫漫征途中存在掉队、迷路的现象,用力多效果却并不显著,甚至会陷入困境。因此,我们选择一系列文章来探讨问题所在,探索科学策略,让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过程更加密切结合,让教与学更加完美配合。
第一篇文章,从当前落实新课标存在的问题分析开始,针对学校对信息科技课程定位偏低、新课标培训效果不理想、教师主动落实新课标积极性不高、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落后于新课标要求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中涉及内容、教师、教材、评价与组织领导等,对它们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与反思;然后对新课标在教学中落实的策略进行探讨,落实的策略包括“依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校本化调整”“落实培养目标,教学设计大单元规划”“实施教学设计,计算思维过程化培养”“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多元化实施”“引导教学改革,终结性评价多形式开展”等,并对相应的案例、策略、效果与反思等细节进行实践总结。义教新课标落实需要不断深入推进,而新教材还不多见,也无权威的资源发布,导致义教学习内容与初中学考方案没有跟上发展,这虽然对一线教师没有太大束缚,但受教学时间、研究水平等限制,一线教师还很难独立或小团队完成基于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探索,这就需要教科研部门、学校等单位积极配合、持续发力,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这些都是具体的探索与发展策略。
第二篇文章,对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行反思,结合具体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观察高中信息技术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与方向与现实之間的差异所在,即高中信息技术一线教学长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等本原问题仍然是需要不断改革的,改变为考而教、为学而教的局限也是一个长久的话题。文章首先从“拨开知识本位的屏障:促深度学习”,来探索“真实情境:激活学习动机”“问题导向:培育学科思维”的教学出发点;然后从“摒弃学科本位的思想:拓学科视域”,探索“理解学科本质,渗透意识培养”“从外显到内隐,把握学科内涵”的教学基本点;最后提出“回归学生本位的取向:构生本课堂”,探索“让学”“引思”等具体的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本文深刻而现实的观察和具体细致的思考,以及解决策略的维度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义教有了新课标,课程建设与教学再出发。高中课程正在走向深度发展,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更需要面对课堂教学、科学设计、扎实落实,期待大家有更多、更好的课堂教学的锦囊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