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构建高校学生创业能力“三引擎”培育体系,构建“课堂链接线上线下、社团链接校内校外、平台沟通对接全部资源”的新型创业教育体系,以此助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创业能力;引擎;培育体系;高校
引言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发以来,培育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高校扩大就业,已经成為高校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
新技术发展、市场环境开放以及国家政策的引领,使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团队,形成一种空间和文化。
一、高校创新培育体系的现状
高校创新培育体系是指高校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支持服务的一系列体系和机制。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培育体系的现状如下:
1.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普遍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并且逐渐将其纳入到学生的学业计划中。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
2.创新创业实践: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营、孵化器等,为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机会。
3.创新创业支持: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创业导师制度、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为学生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总体来说,国内高校创新创业培育体系从尝试探索到全面深化,目前已进入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但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育质量不够高、实践机会不够多、支持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而国外高校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机构等多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对我国当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构建“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能力‘三引擎培育体系”
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培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构建“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能力‘三引擎培育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实施情况的研究,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思考方向和经验积累。
(一)第一引擎的实施——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同步
依托全校共选课《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在线课程,及时进行课程追踪,完成创新创业普及教育。线上课程可安排在大一年级开设。与线上课程同步,在学生中开展创业模拟线下实训课程。具体实施办法为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模拟创业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采用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小班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融入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和分享、商业游戏、创业人物访谈、团体游戏、小组任务、案例讨论、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第二引擎的实施——以创业社团为依托开展实践
建设创业社团作为“众创空间”教育平台的载体,致力于将有兴趣、有想法、敢实践的教师和学生凝聚在一起,发挥其主动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将创新创业落到实处。
1.依托创业社团承办创新创业类竞赛
依托创业社团承办创新创业类竞赛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创业社团的发展和创业生态链的繁荣。
(1)创业社团作为一个聚集创业者的组织,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资源,能够提供创业指导、资源支持、人脉拓展等方面的帮助。同时,创业社团也是一个宣传创新创业理念、推广创业文化的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参与其中。
(2)承办创新创业类竞赛,能够进一步提升创业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参与其中。竞赛的组织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创业社团能够提供这些资源,减轻竞赛主办方的负担,同时也能够通过竞赛的组织和运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3)承办创新创业类竞赛也能够促进创业社团与企业、投资机构等创业生态链中的其他组织的合作和交流,拓展创业社团的合作伙伴和资源网络,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4)建设拥有良好生态的创业社团。创业社团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包括组织章程、管理层、部门设置等,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创业社团需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参与竞赛,包括组织者、评委、导师等,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竞赛的成功提供保障;竞赛规则需要详细地制定,包括参赛条件、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以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创业社团需要积极宣传和推广竞赛,包括通过社交媒体、校园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参赛者和观众;创业社团需要为参赛者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支持,包括创意培训、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参赛者更好地完成项目;创业社团需要与校内外的企业、投资机构、创业加速器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参赛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2.依托创业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依托创业社团可以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比赛、创业讲座、创业实训、创业考察等。
首先,创业比赛是创业社团的一个重要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比赛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和形式,如创意设计、商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
其次,创业讲座是创业社团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投资人、创业导师等来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和心得,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创业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创业市场和行业趋势。
再次,创业实训和创业考察也是创业社团开展的重要活动,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创业市场和行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
最后,创业社团可以联系各种资源,如投资人、创业导师、创业公司等,为成员提供创业支持和帮助;创业社团可以与其他社团、学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效果;创业社团可以为成员提供各种创业培训,如创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帮助成员提高创业能力和素质;创业社团也可以为成员提供各种创业支持,如创业资金、创业场地、创业合作等,帮助成员实现创业梦想。
总之,依托创业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多元的创业平臺,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创业市场和行业,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依托市场化运作,突出社团实战性
(1)建立社团品牌:社团应该注重宣传和营销,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校园宣传等方式进行推广。
(2)拓展社团资源:社团应该积极寻找资源,与企业、学术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3)创新社团活动:社团应该注重活动的创新性和实战性,通过举办各类比赛、培训、实践等活动,提高社员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4)建立社团运营机制:社团应该建立科学的运营机制,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策划等方面,确保社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5)培养社团领导力:社团应该注重培养领导力,通过选举、培训等方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团领袖,推动社团的发展。
(三)第三引擎的实施——搭建沟通平台
学院积极与学校对接,将各项创新创业政策及时传达到学生,并通过反馈机制,将创新创业课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
1.确定平台的目标和定位。高校需要明确平台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还是为了促进学术交流等。同时,需要确定平台的定位,是以高校为主导,还是与企业、投资机构等合作。
2.确定平台的形式和功能。高校需要考虑平台的形式,是线上还是线下,是网站还是APP等。同时,需要确定平台的功能,如提供创业项目展示、创业导师指导、投融资服务等。
3.确定平台的运营模式。高校需要考虑平台的运营模式,如自主运营还是委托给第三方运营等。同时,需要考虑平台的收益来源,如广告收入、服务费用等。
4.确定平台的推广策略。高校需要考虑如何推广平台,如通过校园宣传、社交媒体宣传、合作推广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加入平台。
5.确定平台的监管机制。高校需要建立平台的监管机制,如确保平台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保护用户隐私等。
总之,高校搭建创新创业沟通平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平台的目标、形式、功能、运营模式、推广策略和监管机制等。同时,需要与学生、企业、投资机构等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三引擎”培育体系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一)“三引擎”中的第三个引擎,即政策对接这一块相对来讲是一个难点。这一引擎的加强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一是梳理国家和省市的创新创业方面相关政策,编辑成册;二是建立“众创空间”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小程序乃至APP,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及创业人物微访谈;三是鼓励有想法的同学,做创新创业方面的学术研究。
(二)第一引擎的有效实施是实现创业意识在学生中普及的关键步骤,针对线下创业课实践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本文尝试给出解决办法:
1.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培训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培训机制,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通过招聘、评选、奖励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导师队伍。
3.打造辅导员序列的创业教师队伍:辅导员通常具备丰富的教育和职业规划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辅导员通常有丰富的教学和辅导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辅导员通常与学生有密切的接触,了解学生的兴趣、才能和优势,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创业计划;辅导员通常与学生建立了信任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辅导员通常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创业指导和建议。
4.建立创新创业导师评价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评价机制,对导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导师进行奖励和激励,对表现不佳的导师进行督促和改进。
5.加强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担任导师,提高创新创业导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水平。
6.推广创业文化: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比赛、创业讲座等活动,营造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同时也为导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四、构建“三引擎”培育体系的意义
1.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众创空间”教育平台,搭建“三引擎”运行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全面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引导能力突出的学生实现创业目标,做到让创业意识普及,让创业行动顺利。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未来两年,通过此种模式,可预期出现井喷式的创业高潮,将会在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励,将有多个团队获得国家创业扶持计划资金支持,其中一部分创业项目将进入市场化运作。
3.引导学生自我成长,促进学风建设。“三引擎”运行模式的实施,将使创新创业理念逐步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原来没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产生创业的打算,原来有创业打算的学生开始把想法转化为行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而且,通过“三引擎”中的创业实训,也会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
4.带动创业就业,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到经验和成长,这让他们比其余的同学更加成熟,更加懂得处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更早的适应了社会,从而使就业目标更明确,就业质量更好。
5.“三引擎”培育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将对其他院校的创新创业培训教育带来借鉴和思考,为我国当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可借鉴之处。
五、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青年是朝气蓬勃、最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群体,高校要以增强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开展创业实践、培育创业项目、参加创业比赛等相对专业性层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创新的精神、意识和理念通过教育深植于青年学生的思想中,让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董婷,王唯.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7(01).
[2]张光位.基于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5(06).
[3]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
[4]孙运龙,徐惠钢,陈景波.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风.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