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
母亲烙饼的手艺堪称一绝,草帽饼、葱油饼、椒盐饼、发面饼、馅饼……无所不能。小时候我们姐弟一个要吃糖饼,一个要吃单饼,母亲一点也不为难,两三种同时做,让我们各取所需。那时候觉得她好神啊,如今明白了 :掌握了烙饼的技巧就能一通百通。
可惜这手艺我没有传承下来,我的手一遇到胶黏的面糊就无所适从,试过几次只得放弃。母亲做单饼最拿手,说是单饼,其实要成双成对地烙,把两个面饼合在一起,中间抹油,擀成更薄的饼,烙熟后轻轻揭开,软软的、热热的,柔韧熨帖,平铺于圆盘中,卷着菜吃。一般卷炒土豆丝、炒豆芽,那时候真没别的什么好吃的,若逢节日可以有一盘韭菜炒鸡蛋;也有喜好葱酱的,抹上酱打底,铺一层土豆丝,放上两条绿莹莹的葱叶,好看的香菜也可以撒一些。从前我以为这个吃法本就是跟肉没关系的,后来才知道那时候肉是稀罕物,直到经济条件好一些,实现吃鸡蛋自由了,才开始用酱炒蛋,高级了很多。单饼的正经名字叫“春饼”,是立春当天的传统食物,咬春,寄托着美好愿景。虽是叫了这么个名儿,却也并非只有立春才吃,就像吃饺子不必等到除夕一样。
因为打小吃母亲烙的春饼,就好奇外面店里做的会有什么不同。大约20年前,我第一次去了开在果戈里大街上的春饼店,那个夜晚,街上林立着很多棕红色的老建筑,古老的教堂在春风中沉醉,令人难忘。母亲去的时候还极不情愿地说,“想吃饼我给你们烙啊”,吃完后她就沉默了,因为春饼店比家里规模更大、选择更多,有的是家里根本无法操作的。例如面饼分两种,一种是母亲烙的那种老式面饼,另一种是筋饼,技术含量高,咱家的“老厨娘”做不到。这种筋饼很值得一试,“薄”是其最大的特点和卖点,店家曾经宣传说,透过筋饼可以读报,我虽没试过,但绝对堪称“薄饼之极限”。
春餅店的菜品繁多,有牛肉、熏肉、老汤肘子肉等,卷上肉的春饼彰显着时代的富足感,单肉丝就有好几种,如鱼香肉丝、京酱肉丝香辣肉丝,口味截然不同。 鱼香肉丝酸甜可口,很受南方人青睐 ;北京、河北一带也有吃春饼的习惯,京酱肉丝的参与就自然而然了;我对香辣肉丝情有独钟,属必点菜,说是辣,只是红彤彤的辣椒在渲染而已,辣椒丝香酥可口,肉丝里配着娇绿的香菜,从色彩搭配到口感都无可挑剔,假如只点一份菜的话,那一定是它。
走进店里,用眼睛的余光稍作观察,你会发现每桌食客的菜肴里都会有一份口味各异的肉丝,除此之外,还有酱炒蛋、葱炒蛋、香椿炒蛋等等,总之,炒蛋总得有一盘,像当家花旦一样不可或缺。土豆丝作为“元老”,一般不会被念旧的食客遗忘,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现实需要,它都以小清新的模样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气定神闲地端坐着。
此外,比较有特色的非酸黄瓜莫属。从19世纪末俄国侨民在哈尔滨生活开始,哈尔滨人就认识和接受酸黄瓜了。春饼店里的酸黄瓜炒肉丝实属一道独特的风景,却也并不违和。这与春饼的包容性有关,它无所不卷,在这张大饼里,谁和谁都能够一见如故,相互融合,卷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