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
在这个人人追求美的时代,化妆品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化妆品安全也成为民生关注新热点,很多人对如何选择化妆品、如何使用化妆品并不了解,这可能会给皮肤带来健康风险。
为了让消费者对化妆品有科学认知,5月21日至28日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期间,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多种形式举办以“安全用妆,共治共享”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包括邀请上海市首批化妆品安全科普志愿者讲师团在食品药品科普站开展化妆品安全讲座等。
夏季防晒攻略
烈日炎炎,很多人认为只有夏季才需要防晒。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田在天山市场监管所食品药品科普站为居民宣讲时指出:其实,防晒不仅是夏季的必修课,全年都需要注意。他深入浅出地向居民阐述了防晒的重要性,针对儿童皮肤更敏感、更易接触紫外线等现实情况,强调儿童尤其需要进行防晒。
对于“应该选择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陈田举例说,物理防晒就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即利用防晒衣、防晒帽、遮阳伞等物理屏障抵御紫外线;化学防晒则是“吸星大法”,通过化学防晒剂将紫外线转化成其他能量释放出去,两者并不存在优劣之分,需要根据自身的皮肤状况进行选择。此外,防晒霜的用量也十分关键,一般情况下,日常防晒遵循“二指原则”(食指和中指面积的大小)即可满足成人和儿童的全身使用量。
揭秘护肤真相
皮肤是我们与外界环境的第一道屏障,因而维持肌肤的健康十分重要。很多人误认为护肤品能够超乎实际地保护肌肤,既希望其具备食品级的安全性,又期待其拥有药品的功效。对此,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张婉萍教授在七宝市场监管所食品药品科普站为居民宣讲时表示,护肤品确实可以为皮肤提供一定的保护和滋养作用,但并不能彻底解决皮肤问题。她从皮肤的生理构造、护肤品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指出 :护肤品的本质是“保湿”加“赋脂”,即保湿是护肤之本,赋脂是护肤之基,而功效型产品如眼霜、精华等可选择性使用。
目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护肤公式”五花八门,如“早 C 晚 A”“微生态护肤”等,看起来有点道理,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黑科技”。在青村镇食品药品科普站讲座中,上海预防医学研究院主任医师李竹为我们揭秘了这些神奇公式背后的真相。例如,“早 C 晚 A”指早上使用维生素C类产品,晚上使用维生素 A 类产品。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在白天使用可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防止黑色素沉积 ;维生素A在夜间使用可防止皮肤衰老、修复受损皮肤,但由于两者都具有刺激性,初次使用该类产品时应从低浓度开始建立耐受。最后,李竹提醒大家 :“风靡各大平台的护肤公式并非人人适用,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在五里桥市场监管所食品药品科普站,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李颖芳主治医师也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讲解了化妆品的常见问题,如使用不适合自己肤质的化妆品会导致的皮肤问题,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方法,让大家在购买化妆品时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成分及功效。
合理看待牙膏功效
许多人在购买牙膏时会被天花乱坠的广告所迷惑,如“消炎镇痛”“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稳固牙齿松动”等,实际上,这些说法模糊了牙膏与药品、医疗器械的界限,严重误导消费者,也带来了健康隐患。为此,国家市场学防晒则是“吸星大法”,通过化学防监督管理總局于今年 3 月发布了《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规范牙膏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规定,上海日化协会副会长李琼教授在仙霞路街道食品药品科普站从法规层面为居民详细介绍了牙膏的定义、监管部门、备案管理等最新知识。
李琼教授全面介绍了牙膏标签上的功效宣称要求及其禁止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牙膏,其他口腔护理用品也包含了许多种类的产品,如“消”字号的口腔抑菌膏等产品、“械”字号的牙齿脱敏凝胶等产品、“药”字号的丁硼乳膏等产品。李教授表示,“妆”字号的普通牙膏与“消”字号等具有特殊功能的所谓“牙膏”并不相同,如果宣称“妆”字号规定以外的功效,就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需要仔细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