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叶飞
摘要: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全面实施,四年来,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已经基本掌握了新制度的要求。但是在执行新制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没有完全达到政府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目的。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探讨和思考,首先阐述施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来的重大变化,然后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促進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贯彻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预算一体化;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质量
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财政部于2019年1月1日推行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是对行政事业的会计核算的重大变革,会计核算面临巨大的转变和挑战,也对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新制度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存在财务管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制度的深入贯彻实施,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政府会计制度在改革后产生的重大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来讲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它继承了多年来我国在行政事业会计改革中的有益经验,反映了当前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方向,相对于原制度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和创新。第一,会计核算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到现在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行,创造性的实现了双基础。第二,创新了会计记账模式。会计核算基础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并行的情况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创造性的实行平行记账。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同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分别反应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实现了双功能。第三,会计报告形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一的决算报告转变为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同时报送,分别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财务状况及运行状况,实现了双报告。第四,重塑了会计要素。新制度下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预算会计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根据新的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和特点,在财务会计中将原来的“支出”变成了“费用”,而支出体现在预算会计中的“预算支出”,更加科学合理。第五,规范了资产核算方法。一方面规范了对在建工程、新增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从源头上防止资产不入账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对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从而更加准确反映单位资产真实价值。
二、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不够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为更好的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所以在实施之初就要求加强宣传培训,广泛宣传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精神。然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四年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新制度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思维上,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就是向财政要钱,只要有预算、有钱花就是成功,不了解政府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真正的用意是为了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因为认识不足,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也难以建立,给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因为认识不足,不清楚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意义,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也不足,不能更好的运用到单位的治理当中。
(二)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新政府会计实施之初,财务人员最大的困难就是专业能力不足,经过四年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已经基本掌握了会计核算的方法。但是,仍然存在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专业技能不够的问题。一方面,因各自岗位职责的不同,财务人员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了解也不尽相同,尤其目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地方,单位的报账员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不够,以及缺乏实践操作,所以对新《政府会计制度》掌握的不够全面。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掌握的还是不够,尤其是对一些特殊业务的处理。近几年财政改革不断推进,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财务人员疲于应付,减少了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不断学习和培训,尤其是近三年的疫情影响,所有的财务人员缺乏外出接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习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同时还需要学习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学习的任务及压力非常大。而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不断推进的情况下,财务人员面临的事务越来越繁琐,也缺乏自身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的时间。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利用资产云系统的实施,已经计提了折旧,初步配合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固定资产在实施之初未能进行全面的清理和盘点,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资产的后续改良支出,因资产管理职能的不到位,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会计核算仍然作为费用化处理,造成了资产价值的不真实。其次,存货管理制度未建立,存货价值失真。原来基于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会计不需要对存货价值进行核算,所以也就未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基于权责发生制,需要对存货进行准确的计量,真实反映其价值。这就需要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存货管理机制,需要对存货进行库存管理,建立存货入库出库的计量方法。因存货管理的难度较大,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相应的存货管理机制,其存货还是直接费用化处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很多单位仅仅将纸张等象征性地作为低值易耗品列支存货,但是因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出入库的手续缺乏有效的监督。最后,往来款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数据不真实。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清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特别是随着单位负责人的不断更换,新官不理旧账,时间一长就积累了很多的长期挂账款项,而且涉及金额较大,失去了资产或者负债的真实价值。在政府会计制度新旧制度衔接的时候也是因为历史原因未能将往来款清理,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新政府会计实施以后,单位往往也未建立往来款的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款进行催收或者账龄分析,对坏账计提坏账准备,导致应收账款不能真实反应其价值;应付款项同样也是得不到及时的清理,造成很多款项未及时支付,长期挂账。
(四)预算编制不精准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下,预算一体化系统不断完善,将预算编制,会计核算、政府采购等功能深度融合、互相关联。因此预算编制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到了政府采购的顺利进行、会计核算的准确处理。目前,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下,如果预算编制不精准,特别是经济分类科目拆分不完整、有遗漏,后期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就无法使用正确的预算指标,造成会计核算经济分类科目不正确。而且目前财政对预算调整的管控力度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单位随意调整。因此,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的精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费用管理制度未建立
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更加真实全面反应单位的财务状况,而且体现了单位运行中的真实成本费用,可以为单位绩效考核、治理能力等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支撑。为了更加准确的反应单位的成本费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设置了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两大费用要素,同时在两大费用要素下还设置了工资福利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明细科目。而要准确的记录相关费用,就必须要求财务人员结合单位具体业务,将费用进行细分。目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是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是进行简单的费用拆分,或者一边倒,没有完全的区分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主要原因是单位没有建立合理的费用管理制度,没有对发生的费用根据业务的具体性质进行区分,同时财务人员还没有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对单位业务的了解不够深入,当业务交叉发生的时候,对费用的归属更加难以把握。
(六)信息化系统不稳定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的强大支撑,目前,预算一体化虽然功能强大,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系统运行不稳定,经常出现卡顿、报错等问题;其次,核算云对于报表的设置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预算报表,未能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预算报表,限制了财务人员对外报送数据的职能,使得财务人员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报告。最后,系统运维能力不足,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往往不能及时解决。
三、行政事业单位深入贯彻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
首先就是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对新制度的认识,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单位负责人能充分认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让他们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就是为了更加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情况,为财政改革、国家治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其次,财务人员需要自下而上的进行宣传,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作为财务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单位内部进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宣传,让全体人员理解政府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意义所在。最后,财政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和监督,不仅要组织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对单位负责人的宣传和培训,使单位负责人更加深入了解,更加重视财会工作,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素养
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素养是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只有财务人员的财务素养提升了,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首先,要通过学习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只有当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了,才能保证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其次,应该为财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培训,不断加强其专业理论水平,开阔财务人员的眼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学习交流,可以结合实践,将遇到的不同问题跟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基于实际问题的交流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质量。最后,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管理体系,作为业务的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应该对财务人员的选拔、继续教育、职业晋升、职称评定等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从制度上关心财务人员、帮助财务人员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职业幸福感。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完善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应该加强单位内控建设,完善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制度,形成一整套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后续改良,存货的库存管理,包括存货的计价方法,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办法,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对相应的事项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四)推动预算编制的精准化
随着预算一体化的的不断深入,单位因预算编制不准确的弊端越来越显现,严重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所以应该重视预算编制的精准化要求,将单位职能职责、发展规划、年度重点工作等作为基础,利用预算一体化系统为手段,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实现从预算到支付到核算的一致性,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五)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
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理论知识,更要了解单位的组织结构,熟悉单位的业务和流程,加强与单位不同科室岗位的人员的交流,从而了解每笔经济业务发生的实质,规范对费用的划分。单位也应该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将财务人员在职能上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为单位成本费用的核算提供保障。
(六)不断完善预算一体化信息系统
首先,应该不断提高预算一体化系统的稳定性,作为财政主导的信息系统,应该由财政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维护,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将预算、采购、资产、支付、核算等模块集成在一起的时候,能将不同模块之间的要求进行融合,将系统设计的更加合理和实用,增强财务人员使用的体验感。其次,应该完善预算一体化中核算云的报表系统,目前除了制度要求的报表之外,对于个性化的报表比较缺乏,建议针对实际需求开发更加实用的报表,特别是预算会计方面,可以结合年度决算的需求设计不同样式的报表供财务人员使用。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设计报表,为单位的财务分析提供方便。
四、结束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确保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对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深入贯彻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可采取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养;提高财政对新制度实施的监管力度,促使单位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不断提高预算一体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等措施,全面实现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目标,为单位发展、财政改革、国家治理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张静.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问题及对策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2 (24):157-159.
[2]姚慧雨,楊婕,高贤.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用研究[J].河北企业,2022 (12):128-130.
[3]孙晴.政府会计制度的实务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财经界,2023 (01):105-107.
[4]吴玥滢.探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 (02):130-132.
[5]陈文惠.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J].现代企业,2023 (01):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