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3-08-10 09:11庄书婷
课外语文·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洛神呼兰河故园

庄书婷

关于“故园”,任何一个人都不会陌生,它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文化和精神象征,在民族的血液记忆中,亲情、乡愁、乡情都化为浓浓的“故乡之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吟诵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当时的李白客居洛城,一日闲坐在客栈,偶然听到笛声,触发其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人们对故乡、故园的依恋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怀着这样一份真挚情感,我们细读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感悟它带给我们心灵的震颤。

一、了解其人,了解其文

萧红,中国现代女作家,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更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众所周知,所谓“洛神”,其实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洛水之神,洛神形象十分秀丽,三国时期的曹植曾在《洛神赋》中记载: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云髻峨峨、皓齿内鲜”,充满灵动自然。也就是说,洛神是一个魅力四射、秀丽无比的女神,将萧红比作文学洛神,说明其不但美貌动人,而且文学作品有着非常高的文学造诣。而萧红本人,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从十九岁开始,在反抗媒妁婚姻毅然决然离家出走后,她便开始了四处奔波、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中华民族遭遇灾难时,她更是以柔弱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勇敢直面命运,在其文学作品中无不透露她不向命运屈服、勇敢追求自己幸福、向往自由的坚强意志和精神,仅这一点就已经让世人感叹。《祖父的园子》选自她的作品《呼兰河传》。《呼兰河传》写于1940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中华大地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践踏,中华民族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丧失和生命流逝。此时,作者怀揣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谐生活的追求,创作了此书。《祖父的园子》主要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在祖父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描写了园子里各种新鲜、自然、美好的生活景象。文章完全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写,以活泼、率真的语言和充满自由想象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富丽、和谐、充满童年趣味的立体生活画面。文章综合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让人读起来如尝美酒、如品美茶,回味无穷。

二、文本细读,探讨情思

(一)故园,是作者的自由乐园

成年后的萧红,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显得无所适从,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把握,这成为她一生最大的伤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故园,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自由世界、自由乐园的象征。其一,在作者笔下,生命是自由的。无数可爱的小昆虫把这里当作玩闹的家园:蜻蜓随意翻飞,蚂蚱蹦蹦跳跳,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奏乐,仿佛法布尔笔下鲜活的昆虫世界一样。除了昆虫,还有各种植物,如倭瓜和黄瓜,“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甚至连园子里的太阳都是自由的,阳光想照到哪里就照到哪里,白云也是自由的,悠悠飘浮。其二,在作者笔下,少年时代是自由的。在故园里,作者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算错了也不要紧,完全不用顾忌别人怎么看自己。比方说,“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错了又有什么要紧呢?再比方说,她可以用线去绑蚂蚱的腿,也可以随意摘黄瓜,更可以扔下没吃完的黄瓜去追蜻蜓,如果追不上蜻蜓还可以采倭瓜花。她尽管淘气地“瞎闹”,也没人指责,自己慈爱的祖父更是在身后默默地跟随她,纵容她。可见,故园就是无穷的自由的象征。

(二)故园,是作者的快乐世界

相比于萧红坎坷、曲折的成年生活,少年时代的故园,是作者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世界。因为故园是色彩明艳的,不管是小生命还是大自然的一切,“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而且在明晃晃的太阳下,蚯蚓、蝙蝠这些黑暗的生物只能甘于在黑暗中。这是多么光明、明亮的一刻,作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及“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我们当然知道蚯蚓、蝙蝠在晚上才会出来,但是在作者笔下,这里的“明亮”超越了科学的范畴,因此在作者的回忆中,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充满色彩的,而且各类色彩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美丽画面。色彩总是最让儿童着迷的,这里的一切不但是儿童世界最亮丽的追求,更是現实世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象征!故园,成为成年后的萧红心底最快乐的记忆,最快乐的世界。

(三)故园,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是萧红淳朴心灵的象征,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自由和生命气息,更是她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的呈现。《祖父的园子》中,作者跟随祖父在园子中劳动的欢快场景是萧红一生中最快乐、最自由、最幸福的时光,透过真切而温暖的祖孙情,我们真正体会到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提到的那样——“祖父、后园、我,这三样东西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祖父、园子成了萧红的精神家园,即使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她对故园的记忆依然是那样充满灵性和自由,依旧如孩子般欢畅和快乐。成年后的萧红经历了无尽的苦难,少年时代的园子成了她心中的精神象征,现实的园子可能已经荒废了,但回忆中的这个地方是温暖的、温情的,承载着她对祖父的深深眷恋:这里有疼爱她的、暖心的祖父,有无拘无束的童年,园子里的人与物都标上了她的烙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笔下的园子已经不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有花、有草,鸟语花香的真实园子,而是留存在记忆里、精神里的园子,如写意画一般的童年乐园,她精神的后花园,于是,读者也跟随作者的语言产生了无尽的想象。其实,只要我们往内心深处一问,就能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所“故园”,它里面藏着我们心中最纯净的怀念,那里有曾经惦记的人,曾经不舍的事物,纵使时光流逝,也不能抹掉他们存在的记忆,因为故园的一切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回首往事,后知后觉的我们只能将这份记忆存留在心底,更希望有时间多走走、多逛逛,像照相机一般拍下这些瞬间,将来的某一天想起,肯定会莫名地感动。

三、启发,把情写厚

跟随作者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绘,我们也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这是一座明丽、漂亮、自由的园子,仿若童话般存在,童话里有花、有菜等充满农家风格的植物,这里有蝴蝶、有蜜蜂等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小生命,这里更有充满阳光、自由的云朵等光芒万丈的大自然事物,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是作者的美好回忆和内心向往。 “言由心生”,文字和语言是作者传递情感的纽带,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其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又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和核心,是读者读懂文章的关键。文中作者对园子里的景物描写极具个性色彩,是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典范,更重要的是这些描写轻松、快乐、自然,即使我们不知道萧红的经历,也能知晓这个园子背后的真、善、美。萧红笔下的园子,写的是自己眼中、心中的景物,写的是童年生活,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去反思自己平时的写作,所谓“我手写我心”,我们不但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更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这样才能将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故园”也必然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洛神呼兰河故园
山月
遥怜故园菊花开
洛神姿
观茶
夏季适饮洛神桂花汤
李轶贤
梦游呼兰河(组诗)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
洛神花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