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产品贸易增长

2023-08-09 09:58刘家悦韩启辰
关键词:文品民心倡议

刘家悦 韩启辰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提出后,发展文化产品(以下简称“文品”)贸易受到广泛重视。文化部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十四五”规划更明确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品贸易,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品”贸易作为“一带一路”贸易的组成部分,在倡议的“五通”建设中,不仅反映在“贸易畅通”中,具有贸易属性,更体现在“民心相通”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因此,发展“文品”贸易,不但关系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而且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文品”贸易从2009年的39.6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92.8亿美元,同期货物贸易总额则从0.49万亿美元增至1.35万亿美元,“文品”贸易占比始终不到1%,发展不充分、潜力巨大。那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文品”贸易是否真正得到提升?如果是,又通过何种渠道?其提升为进一步发展“文品”贸易提供政策启示。

既有研究中,一类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贸易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倡议对贸易的促进效应是显著的。陈虹和杨成玉较早运用CGE模型模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自贸区后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其有利于区内贸易发展[1];孙楚仁等则采用倍差法验证了倡议对中国出口的积极影响[2]。但尚未有文献评估倡议对“文品”贸易的影响。其次,也有学者探讨了“一带一路”贸易的影响因素。孔庆峰和董虹蔚通过测算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验证了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3]。同时,贸易成本、汇率、基础设施、关税等因素对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4-6]。最后,也有学者考察了文化因素对 “一带一路”贸易的影响。例如,许家云等从文化、法律、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四个维度分解制度距离,发现制度距离越大,贸易越受到阻碍[7]。

另一类则聚焦分析“文品”贸易。首先是界定“文品”贸易的内涵。《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下的“文化”包括八个方面(1)A.文化和自然遗产;B.表演和庆祝活动;C.视觉艺术和手工艺;D.书籍和报刊;E.音像和交互媒体;F.设计和创意服务;G.旅游业;H.体育和娱乐。其中,前六种为文化产品,后两种为文化服务。,文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便被定义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品”贸易进一步被定义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其中文化产品贸易可用HS编码统计,文化服务贸易则可用EBOPS编码统计。其次是“文品”贸易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从贸易角度考虑,Marvasti验证了贸易壁垒对“文品”贸易的抑制作用[8],Schulze则检验了贸易双方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对“文品”贸易的影响[9],收入水平、贸易条件、贸易成本、基础设施等其他因素在文献中亦被广泛关注[10-11]。另一方面,大量文献考察了文化因素对“文品”贸易的影响[7]。彭雪清等认为,文化认同对“文品”贸易具有正向影响[12];同时,共同语言、殖民关系、友好城市、文化同源等其他文化因素被广泛关注[13-14]。具体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品”贸易,方英和马芮定性地分析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品”贸易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15],因此,笔者省去了“文品”贸易的定性分析。总的来看,考察“一带一路”“文品”贸易的文献还较少,考察“文品”贸易影响因素的文献大多未考虑“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影响,难以对进一步发展“文品”贸易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既往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仍需深化:一是针对倡议对“文品”贸易影响的研究还较为欠缺。要在倡议下发展“文品”贸易,关键在于对其影响的准确识别,如此才能客观评价倡议的成效。二是已有研究大多未能从倡议内容本身出发进行考察,难以回答如何发展“文品”贸易的现实问题。基于此,笔者采用PSM-DID方法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品”贸易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的动态效应,较好地处理采用传统回归方法所可能造成的内生性问题,以期客观评价倡议的成效;在此基础上,从倡议内容本身出发,考察“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两个作用渠道,进一步回答如何发展“文品”贸易的问题,为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提供政策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品”贸易?要回答这一问题,应从倡议内容本身出发,分析可能影响“文品”贸易的因素及渠道。如前所述,“文品”贸易的贸易和文化属性,使其与“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直接相关。因此,下文分析从这两方面展开。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其中一个目标是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在新贸易理论对贸易成本的分析框架下,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16];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通过关税减让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固定成本,进而激励企业出口[17]。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成本整体下降[18],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自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6],从而促进了贸易便利化,“贸易畅通”成效显著。“文品”贸易作为整个贸易的一部分,究其本质,依然具有贸易属性,上述客观条件的改善,将同样作用于“文品”贸易。换言之,倡议的“贸易畅通”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文品”贸易。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根基,有学者认为,其关键在于各国人民彼此认同[19]。文化认同理论认为,在世界体系内的消费总是对认同的消费[20],换言之,消费者选择某种产品,一定程度上由其认同决定[21]。从这一逻辑出发,考虑文化产品,其消费取决于文化认同[22]。那么,如何获得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被认为是产生和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其为增强文化认同创造了客观条件[23]。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互派留学生、国际旅游等文化交流方式被着重强调,这客观上为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提供了机遇,在此过程中,文化认同得到加强,从而促进了“民心相通”。在此基础上,各国消费者对其他国家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文品”贸易得到促进。基于此,提出假设1:“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文品”贸易。假设2:“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渠道促进了“文品”贸易。

现实中,文化认同并非“无”和“有”的二元概念,而是从弱到强的渐进过程。因此,应进一步分析不同程度文化认同对“文品”贸易的影响。而文化“距离”通常与文化认同相关,距离越远,认同越低[12]。一般而言,文化认同对国际贸易具有正向影响,即文化认同越强,越能促进贸易[24]。具体而言,文化赋予了文化产品独特属性,文化距离越远,文化认同越弱,文化产品的差别性越强,消费者对该文化产品的需求越小;反之,文化距离越近,文化认同越强,消费者对该文化产品的接受度越高(如韩国的电视剧在东亚国家较受欢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遍及亚欧大陆,中国与各国的文化距离有巨大差异,因此,相比于与中国文化距离较远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的促进,在文化距离近的国家理应更大。基于此,提出假设3: “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的促进作用受文化距离影响,文化距离近的国家受到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

三、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设定

1.基准模型。为精准识别“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品”贸易的影响,采用PSM-DID方法,以克服因选择性偏差造成的内生性问题。首先构建DID模型:

Cultradeit=α0+α1treatit×postit+α2Xit+μit+δit+εit

(1)

其中,Cultradeit表示t年中国同i国的“文品”贸易;treatit表示国家分组,当i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赋值为1,否则为0;postit表示时间分组,当t≥2014时,记为1,否则为0;Xit为系列控制变量;μit、δit分别表示国家固定效应、年份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对处理组的选择,“一带一路”官网公布的沿线国家共64个,由于阿富汗、不丹、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东帝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8个国家数据缺失严重,只得将其删除,剩余56个国家。对照组则根据PSM匹配结果进行选择,共74个国家。时间上,考虑到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选择2009-2019年共11年为样本。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下半年提出,故以2014年为冲击年份。

使用DID模型需要满足随机实验条件,即样本是否受政策冲击是随机的,而在现实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划定是诸多因素考量的结果,这导致模型假设条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因此,需要对选择性偏差进行修正。采用PSM方法为处理组匹配相似的对照组,以降低模型回归偏差。具体而言,基于logit模型,采用近邻匹配方法进行匹配,然后利用DID模型对共同支撑域内的样本进行回归。

2.动态效应模型。“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品”贸易的影响,在基准模型中得到估计,但这一影响是平均意义上的,无法体现出其在不同年份上的动态特征。为此,将式(1)扩展为:

(2)

其中,yeary为年份虚拟变量,当样本处在y年时,赋值为1,否则为0。三重交叉项的估计系数λy刻画了y年“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的影响。

3.中介效应模型。为检验“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影响中的渠道作用,在式(1)的基础上,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Unimpededmit=β0+β1treatit×postit+β2Xit+μit+δit+εit

(3)

Bondmit=η0+η1treatit×postit+η2Xit+μit+δit+εit

(4)

Cultradeit=γ0+γ1treatit×postit+γ2Unimpededmit+γ3Xit+μit+δit+εit

(5)

Cultradeit=ρ0+ρ1treatit×postit+ρ2Bondmit+ρ3Xit+μit+δit+εit

(6)

其中,Unimpededmit和Bondmit分别表示“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上标m表示不同的替代变量。在此中介效应模型中,若式(1)的α1显著为正,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品”贸易,进而对β1、η1进行检验,若其显著为正,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分别促进了“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进一步地,若γ2和ρ2显著为正,且γ1、ρ1的系数绝对值和显著性水平相较于α1有所下降,说明“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的中介效应存在。

(二)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处理

1.被解释变量:“文品”贸易(Cultrade)。根据《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早在2010年,中国即成为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现实中似乎难以与欧美等文化出口强国相提并论,原因在于,他们的文化服务出口往往处于顺差。例如电影服务,好莱坞大片比比皆是,却鲜见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这反映了中国文化服务出口薄弱的现实。因此,采用文化服务贸易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但囿于细分国别和服务类别的文化服务贸易数据缺失,现有研究依然普遍采用文化产品贸易数据。同时,考虑到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口较少,故此用中国对各国文化产品出口额来衡量“文品”贸易;文化产品分类参考上述《框架》,数据来自于UN Comtrade数据库。

2.中介变量。应从倡议内容本身出发加以选取。《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倡议实施的基本文件,在其“贸易畅通”(Unimpeded)小节中,着重强调了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贸易自由化(tariff)和贸易成本(costs),且根据前文分析,笔者选择三者依次作为替代变量。其中,基础设施采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的物流绩效指数衡量;贸易自由化以各国对自中国进口平均关税衡量;综合各种因素后,最后用总贸易成本再进行检验;三项指标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愿景与行动》在“民心相通”(Bond)中强调了留学生(student)、国际旅游(tourism)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故选择二者依次作为替代变量;其中,选取来华留学生人数和来华旅游人次作为衡量指标,以与被解释变量文化产品出口额相对应。前者数据来自于教育部《来华留学统计简报》,后者来自于欧睿国际数据库。

3.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差距(GDP gap),以中国与各国GDP之差绝对值衡量;收入水平(PGDP),以各国人均GDP衡量;汇率(exchange rate),以各国官方美元兑本币汇率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换算,得到人民币兑各国货币汇率;经济自由度(freedom),以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衡量;外贸依存度(trade dependance),以各国进出口额占GDP比重衡量;产业结构(industry),以各国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衡量。相关数据来自于CEPII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The Heritage Foundation网站,个别年份缺失数据以线性插值法补齐。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以下对假设1进行检验,看看“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文品”贸易。首先看PSM结果,图1给出了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函数图。可以看到,相较于匹配前,匹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概率密度分布明显趋于一致,匹配效果较好。

图1 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函数图

表1为基准回归结果。其中,(1)、(2)列未采用PSM方法,(3)、(4)列为PSM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国家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后,当未进行匹配时,交叉项Treat×Post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初步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文品”贸易。匹配后,交叉项估计系数依旧显著为正,表明在处理了选择性偏差后,促进作用依旧显著。控制变量估计系数表明,经济发展差距越小,越有利于“文品”贸易;考虑到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差距越小说明对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规模大,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大;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文品”贸易,这可能是由于高收入国家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大;汇率越高,“文品”贸易越受到阻碍,这主要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贸易条件恶化,不利于出口;经济自由度越高,市场机制越完善,交易费用越低,越有利于“文品”贸易;贸易依存度越高的国家,贸易发展水平越高,进而有利于“文品”贸易发展;产业结构的估计系数不显著,原因在于,与传统货物贸易对制造业的依赖不同,“文品”贸易更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工业发展水平并不能完全解释“文品”贸易。总的来说,在控制了相关因素后,“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倡议成效”问题,假设1得到验证。

表1 基准回归

(二)动态效应

平均影响的动态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第(1)列未加入控制因素,第(2)、(3)、(4)列依次加入了控制变量和国家、年份固定效应。由此可见,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因素,2014年至2019年的回归系数均呈现递增趋势;据此可以判断,“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的促进作用逐年增大。这可能是由于“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是渐进性的。具体而言,基础设施改善、贸易自由化、贸易成本降低,贸易便利化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程中不断深化;文化认同也并非一蹴而就,更加广泛的文化交流使得双方越来越“民心相通”。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估计系数突然增大,而后趋于平稳,这可能是由于,习近平主席2016年就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要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而后,文化部在该年年底印发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使得2016及之后年份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持续增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年份促进作用较强的原因。

表2 动态效应检验

(三)贸易畅通作用渠道

为考察“一带一路”倡议是否通过“贸易畅通”渠道影响“文品”贸易,特对式(3)和(5)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为方便对比,将表1第(4)列放在表3第(1)列,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文品”贸易,这是中介效应存在的基础。对于基础设施而言,第(2)列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改善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第(3)列基础设施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且交叉项系数大小和显著性水平均有所下降,说明基础设施的中介效应存在,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了“文品”贸易。对于贸易自由化,第(4)列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使得沿线国家对从中国进口的平均关税降低,第(5)列贸易自由化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且交叉项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水平同样下降,说明贸易自由化的中介效应存在,即“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水平,进而促进了“文品”贸易。最后,就贸易成本而言,第(6)列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一带一路”倡议降低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第(7)列中贸易成本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贸易成本没有中介效应,且贸易成本下降对“文品”贸易的影响不明显。这与理论分析不一致,但与曲如晓等人的实证结论有相似性,其认为贸易成本的下降反而阻碍了“文品”贸易发展[11],原因在于中国在文化产品上与欧美、日韩等国家仍有差距,当贸易对象国贸易成本下降,可能会吸引文化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进而与中国的文化产品形成竞争,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得“文品”贸易受阻。总的来说,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贸易畅通”,但其渠道作用对“文品”贸易的影响较为有限。如果中国文化产品不具有吸引力,中华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不足,依然难以从根本上与文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竞争。

表3 “贸易畅通”渠道检验

(四)民心相通作用渠道

进一步检验“一带一路”倡议是否通过“民心相通”渠道促进“文品”贸易发展。对式(4)和(6)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第(1)列为基准回归结果,第(2)、(3)列和第(4)、(5)列分别显示了以留学生和国际旅游为中介变量的回归结果。第(2)列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加了来华留学生人数,这与吕越和王梦圆的结论一致[25],而第(3)列留学生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且交叉项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水平均有下降,说明留学生作为中介变量成立,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来华留学生数量,促进了“文品”贸易,初步验证了假说2的“民心相通”渠道。第(4)列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使来华国际旅游人数增加;同时,第(5)列国际旅游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且交叉项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水平再次下降,验证了国际旅游的中介效应。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来华国际旅游人数,促进了“文品”贸易,再次验证了假说2的“民心相通”渠道。总的来说,“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留学生和国际旅游途径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从而以文化认同形式加强了“民心相通”,进而促进了“文品”贸易。这或许从根本上回答了如何促进“文品”贸易发展的问题,即要促进文化交流,从而加强文化认同。来华留学生和游客回国后,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将使其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增加,这无疑会直接促进“文品”贸易,进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表4 “民心相通”渠道检验

(五)异质性:文化距离的影响

如前所设,“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的促进作用与文化距离有关,文化距离的近国家促进作用相对更大。

现有文献大多根据Hofstede的六个文化维度(2)包括: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放纵与约束。来计算文化距离,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Cultdistcj表示中国与j国的文化距离,Iik-Ijk表示中国与j国在k维度上得分的差值。考虑到所得到的文化距离数据并不随时间变化,在固定效应模型中不便于进行回归,因此根据计算所得文化距离值,将国家划分为远距离国和近距离国(3)由于Hofstede网站公布的部分国家数据不全,故选87个国家为处理组(36)和对照组(51)样本(具体国名略)。,从而考察文化距离的影响。考虑到制度是文化的重要反映,这里采用制度距离(Insdistcj)作为代理变量,作为划分样本的依据(4)首先,采用熵值法将各年份各国在六个维度(话语权与问责制、政治稳定与杜绝暴恐、治理有效性、监管质量、法制、腐败控制)上的得分进行处理,得到各年份各国的综合治理指数;然后,将各年份得分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各国平均的综合治理指数;再根据文化距离的计算方法,得到中国与各国的制度距离;最后,根据制度距离划分样本。,数据取自世界银行之世界治理指数(WGI)。此外,考虑到地理距离远的国家,文化距离往往亦较远,因此,还选取中国与各国首都间的地理距离(Geodistcj)作为代理变量,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回归结果见表5。

表5 文化距离的影响

其中,第(1)、(2)列分别为对文化距离近国家和文化距离远国家的回归结果,第(3)、(4)列为以制度距离作为代理变量的回归结果,第(5)、(6)列则是以地理距离作为替代变量的回归结果。首先,无论是文化距离近的国家,还是文化距离远的国家,交叉项Treat×Post系数均显著为正,再次印证了假设1的结论,即“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品”贸易。具体而言,文化距离近国家的交叉项系数在数值和显著性水平上均高于文化距离远国家,表明当文化距离近时,“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其次,当采用制度距离作为代理变量时,对于制度距离近国家和制度距离远国家,交叉项系数均显著为正,但制度距离近国家的系数大于远国家,表明制度距离越远,“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越小。这是由于,制度距离越远,越有可能发生贸易摩擦,进而增加了贸易风险,阻碍贸易发生;而制度相近的国家,双方沟通洽谈、合同签订履约的成本较低,交易的风险大大降低,贸易越活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文化距离的影响。最后,采用地理距离作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依旧符合预期。因此,当以文化距离远近来衡量文化认同强弱时,可以认为,文化认同越强,文化产品消费越有可能发生,进而越能促进“文品”贸易发展;不仅验证了假说3,也一定程度上再次验证了假设2中的“民心相通”渠道。

(六)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检验。倍差法的前提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中国对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额增长趋势一致。在此将式(1)改写为:

(7)

当yeary=1时,表示样本处于y年。图2显示了检验结果。可见,2009-2013年,中国对处理组和对照组文化产品出口增长趋势基本一致,而在2014年后,处理组的增长大幅提升。可以判定,样本基本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沿线国家大多为中低收入国家,相较于处理组国家,其“文品”贸易额要小,“一带一路”倡议客观上缩小了中国与处理组和对照组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差距。

2.安慰剂检验:随机冲击年份。依上所述,倍差法的一个前提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冲击前,中国对处理组和对照组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没有大的变化。如果将冲击年份设定在2014年之前,则交叉项Treat×Post系数将不再显著,否则说明存在其他因素,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品”贸易,而非仅仅是“一带一路”倡议。表6显示了回归结果。可见,在以2009-2013年为冲击年份的回归结果中,交叉项系数均不显著,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图2 平行趋势检验

表6 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与启示

运用PSM-DID方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品”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文品”贸易增长。这一促进作用逐年增强,在2016年后有较大提升。第二,渠道检验表明,“贸易畅通”渠道成立,但作用有限;基础设施和贸易自由化的中介效应显著,而贸易成本因挤出效应而作用不明显;“民心相通”是重要的作用渠道,表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以留学生和国际旅游为代表的文化交流,增强了文化认同。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文化距离是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品”贸易促进作用的重要因素,文化距离近的国家,该促进作用更强,这一结论在采用制度距离和地理距离作为替代变量时,依旧稳健。以上结论回答了“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品”贸易发展的成效。

据此,对于如何发展“文品”贸易,我们得到如下政策启示:应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进程,发挥倡议对中国同沿线国家“文品”贸易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应加强“贸易畅通”建设。中国同沿线国家应在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协定谈判、贸易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为“文品”贸易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且更为关键的是,应着重推动“民心相通”,以便让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首先,要通过多种文化交流方式(不限于留学生和国际旅游)传播推广中华文化,为增强其他国家消费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供条件;其次,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联系,并使其表现在文化产品上,让各国消费者对中华文化能够产生更深的认同。只有这样,“文品”贸易才能更好发展,也才能真正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

猜你喜欢
文品民心倡议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党心民心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家庭教育中文品家品相得益彰的路径探析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李益文品与人品的分离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