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江, 林 竹, 张羽先, 高秀兵
(1.思南县茶桑技术推广中心, 贵州 思南 565100;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贵阳 550006)
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国之大计,是“三农”工作的的头等大事。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减轻对美国、巴西大豆的依赖,保障粮食安全,我国高度重视大豆种植情况。幼龄茶园的茶行间间距大、茶行土壤裸露,不仅极大浪费土地,还极易滋生杂草。户杉杉等[1]研究表明,在幼龄茶园套种大豆不仅可改良土壤,改善茶叶品质,减少茶园化肥30%施肥量。同时,茶园套种大豆兼具控草作用,还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2-3]。但由于相关配套技术未广泛推广,思南县茶农极少在茶园套种大豆。2022年思南县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并在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种植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
思南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之一,全县茶园面积1.26万hm2。从2019年利用“茶园贷”金融支持,通过引进浙江、江苏、福建等客商,同时鼓励本县村集体发展茶叶基地,目前全县还有幼龄茶园面积2 600 hm2,分布在全县14个涉茶乡镇,基地海拔500~1 050 m,因茶树品种不同,茶园种植规格各异,造成了管理方面的困难。草害是对茶园管理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4],有关除草措施主要有人工除草、化学药剂除草、机械除草以及生态防控,而作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思南县全县茶园病虫草害严格推行绿色防控,采用的除草措施主要为人工除草,因此幼龄茶园除草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思南县幼龄茶园的管护水平。
2022年抢抓扩种大豆机遇,全县茶区探索了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种植模式。其中,重点开展试验示范幼龄茶园套种大豆面积240 hm2,分布区域涉及全县三大茶区11个乡镇高中低海拔茶园;套作大豆品种除本地一些常规大豆品种、黔豆系列品种外,还引进了齐黄34、交大02-89、七星1号等多个品种试种;种植时间从4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大豆种植规格多数为双行穴播,部分单行或撒播,根据农户习惯呈多样化种植方式;茶园套种大豆田间管护水平参差不齐。
思南县三个主要茶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茶园套种大豆产量最低为719 kg/hm2,较高的超过1 500 kg/hm2,同时有效地控制了茶园草害,降低了幼龄茶园的管理成本。按大豆平均产量1 200 kg/hm2折算,2022年全县大豆增加产量280 t以上,茶园套种大豆取得了初步成效(表1)。
表1 2022年思南县茶园套种大豆测产测效统计
幼龄茶园茶蓬还未完全形成,达不到投产要求,还需要持续进行投入管理,特别是杂草防除,成为主要的管理措施[5],幼龄茶园除草考虑到茶树的脆弱性,除草方式为人工浅耕除草[6],防除行间杂草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成本,除草后裸露的土地极易被雨水冲刷,造成茶园水土、肥力流失[7]。茶园套种有利于生态茶园建设,尤其是套种大豆,不仅增加收入,抑制杂草生长[2,3],也正符合当前国家保障粮油安全的需要,可在幼龄茶园大面积推广。
幼龄茶园行间空隙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8],充分利用幼龄茶园的空地种植大豆,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水土、肥力流失[9]。经研究表明,茶园套种大豆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增强,土壤中的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明显提高,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在提高鲜叶产量方面效果明显[10]。因此,在茶园中套种大豆可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模式。
幼龄茶园套作大豆,能够促进大豆的产能提升,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茶园套种与净作按2∶1折算,仅思南县可增加约1 300 hm2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产量可达1 500 t以上,对扩种大豆稳粮油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种植是一个长效产业,茶园建成,能持续产生几十年的收益[11],但从种植到投产见效一般至少需要3年,而且幼龄期投入较大,各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等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12-13]。除草是幼龄茶园管护的关键,每年每667 m2平均劳务成本400~700元。套种大豆是良好的生态防治措施,通过规范种植,做好茶园和大豆农艺措施的统筹兼顾,杂草控除率一般可达50%以上,特别是有效控制夏秋季茶园杂草,可减少茶园除草劳务支出至少200元/667 m2,从而降低了幼龄茶园管护成本。同时,大豆也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在茶园套种大豆所产的产量按当前市场价折算,每667 m2可增收500元以上,从而实现了幼龄期茶园就有收入,改变了以往幼龄茶园管理只有投入而没有收益的现状。
幼龄茶园套作大豆,大豆的节荚生长期主要在夏秋高温季节,因此对幼龄茶树有一定的遮阴保护,起到了改善茶树生长小气候的功效,具有良好的抗旱作用[14]。2022年5月起,思南县遭受了历史罕见极端干旱天气,造成大面积幼龄茶树死亡,而进行套作大豆的幼龄茶园,茶树死亡率要低很多。
思南县茶园春季管理一般在4月中旬以前完成,大豆种植要结合茶园管理同步进行。2022年思南县大豆种植规划偏晚,部分种子到位时已错过了茶园春管时间,加之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未及时跟上,茶农对套种大豆的效益不了解,缺乏种植动力,因此推广面积不大,不足全县幼龄茶园的1/10。各乡镇所套种大豆技术应用参差不齐,发展效果差异较大。
思南县茶园套种的大豆品种杂乱。有的品种植株较高,在其营养生长旺盛期,对茶苗的通风透光影响较大;有的地块种植偏晚或地势较高,但所种品种生育期较长,特别是2022年伏旱重,影响了大豆的正常开花、结荚和成熟;有的未考虑市场因素,盲目地种植一些鲜食大豆品种,影响种植效益。
3.3.1土地利用不充分
茶农对茶园套种大豆的规格把握不精准,未根据茶园种植模式相应调整套种大豆的行数和株行距,部分宽行空闲地仍然较多,没有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控草效果也较差。
3.3.2技术应用不规范
部分茶农没有做好种子去杂和消毒,种子发芽受到影响,缺窝断行较严重;定苗中耕除草不及时,大豆长势较差。
3.3.3管理不科学
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对套种的农艺措施缺乏统筹安排,有顾此失彼的现象,豆苗过高过密,影响茶苗的光合作用;出现重复劳作,生产成本较高;病虫害防治用药不规范,给茶叶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根据茶园的茶龄、栽植规格、基地海拔、种植意愿等,在每年的春节前做好分类统计,并将拟套种的茶园面积落实到农户到地块。在茶园春管前,要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并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品种,提前掌握技术要求。
套种大豆的前提是不影响茶苗生长,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又能适应常出现的伏旱。因此大豆品种要注意选择,必须是经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良种,具有株高60 cm以下、产量表现好、抗逆性强等特性,如八月豆、黔豆8号、黔豆10号、黔豆12号、安豆5号、安豆7号等。对于部分茶园区域条件较好、具有销售渠道的茶农,可选择种植鲜食型大豆品种,如交大02-89、七星1号、黔豆7号等。根据茶农确定的播期,要提前备足大豆种子,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病种、劣种和杂质,利用晴天连晒1~2 d杀菌,从而提高种子活力,保证播种后出苗早而齐[15]。
4.3.1合理确定播期
大豆出苗率受环境温度影响,播种期气温要稳定在12 ℃以上[16],思南县一般为3月下旬以后,结合茶农开展茶园春季中耕施肥,对拟套种的茶行进行旋耕翻犁,整地待播,尽量早播,地势高处茶园可适当晚播,在5月上旬以前完成播种。套种用肥宜少不宜多,一般肥力较好的茶园不用额外施肥,肥力较差的可适当在套种茶行增施复合肥,用量不高于20 kg/667 m2。
4.3.2把好套种密度
早播宜稀,晚播宜密,为了达到茶豆兼顾又控草的效果,茶园套种大豆较常规种植相对较密,大豆与大豆行距25~30 cm,大豆株距8~10 cm。当地茶园种植规格主要分为两类,根据不同种植规格的茶园确定大豆种植行数。其中,单行双株茶园行距一般为110~120 cm,可在茶行间套种2行大豆;双行单株茶园大行行距一般为140~150 cm,1~2龄茶园可在大行套种3行大豆,3龄和部分4龄茶园可在大行套种2行大豆。
4.3.3精细田间管理
大豆可开沟条播或开穴点播,每穴用种3~4粒,播种的深度为3~5 cm。大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播,第1~2片复叶期间要及时匀苗和定苗,去除杂株、病苗、弱苗。在茶园夏季管理之前,要对大豆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后25 d左右;结合茶园夏管再对大豆进行第2次中耕,同时用复合肥15 kg/667 m2追施大豆花荚肥。对一些平地茶园,在梅雨季节前,要及时清沟防涝,避免田间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大豆死苗。
4.3.4绿色防控病虫
根据绿色有机茶的茶树要求,严禁使用除草剂,在茶园套种大豆地块严禁施用任何化学除草剂。要密切监测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出现病死植株,及时清除进行集中销毁,发生虫害要在最佳时期及时防治,并选用保证茶园质量安全的农药,优先选择植物源或矿物源药物防治。
思南县探索茶园套种大豆种植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不仅可充分利用幼龄茶园空地扩种大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而且达到茶园控草效果,起到以短养长、节本增效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实践证明,推广茶园套种大豆种植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生产技术应用水平,特别是田间管理农艺措施的有机融合,方可达到大豆增产、茶园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