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电影面临着百年来最复杂也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作为电影产业链条之首的电影制片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财务工作服务于业务发展,在电影制片生產中要充分发挥价值守护的作用,科学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为新形势下的电影制片生产保驾护航。
【关键词】电影制片 新形势 财务管理 服务工作
2020年以来全球电影产业遭遇市场化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行业危机,长达三年的疫情影响带来观众观影习惯改变、影视人才流失、影院终端倒闭等一系列冲击,即使在2023年全面放开后,影视产业复苏依然任重而道远。令人欣喜的是,三年疫情期间,涌现出了以《流浪地球2》《我和我的父辈》《你好,李焕英》等一批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国产电影,这些国产电影“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将观众目光重新聚焦到国产电影上,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示范。实践证明,要推动电影市场更好地发展,首先要从电影生产源头端着手,通过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进步,“孵化”更多高质量影片。全面放开后,观众将重新回归影院,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放大,这为优秀的国产电影作品成为市场爆款提供更多的可能。因此,积极挖掘产业潜力、激发活力,朝着精品化与高质量模式发展是我国电影市场提质增量的必然。精品化与标准上升带动电影制片成本、制作预算提升,只有回流的资金能够覆盖投入的成本才能形成电影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相对而言,解决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也是解决投入与产出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历经风雨的中国电影面临着百余年来最复杂也最关键的发展时期,电影行业在各个环节中都面临着不断革新,作为电影产业链条之首的电影制片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制片是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基石,决定着发行、放映等活动的效果和价值实现,是整个电影经济活动的价值基础。财务工作服务于业务发展,在电影制片生产中要充分发挥价值守护的作用,科学有效地开展制片财务管理工作,为新形势下的电影制片生产保驾护航。
电影产业是集艺术、科技、经济属性于一体的特殊产业,在投入与产出,即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由于电影本身内容属性的特点以及制作过程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电影制片过程存在着较多的风险。社会环境、自然因素、演职人员等都会给电影单片的制作及发行造成影响,且很多影响因素是不可控的。因此,电影可谓是高风险投资行业。近年来,影片制作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不断提升,动辄就是上亿人民币甚至上亿美金的投资规模,给影视公司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甚至可能影响到影视公司的生存问题。做好电影投资决策是影视公司运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企业运营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必须要参与其中,运用财务手段分析投资风险,发挥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作用,帮助决策层将可控风险降到最低。
(一)参与投资决策
财务管理作为制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投资决策阶段就参与其中。制片投资绝不可能与财务管理割裂开来,否则当业务部门找到一个好的项目时,如果公司的资金存在短缺,或不能及时筹措到位,将影响制片业务的开展。财务管理将根据影片大致的投资规模,充分考虑有可能获得税收优惠、政府补贴,以及商业赞助、广告植入等内容,找到影片盈亏平衡点,推算未来要取得多少票房才可收回成本,影响决策层判断是否投资,投资多少,影片定位,主创阵容甚至未来的营销方案等。在面对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时,评估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和风险,选择最优组合。评估合作方的资质优劣,资金保障能力,以及能给电影项目带来什么样的资源,例如:发行资源、院线资源、电商资源、宣传营销资源等,通过投资布局有效地控制项目风险。
(二)参与合同拟订
经过疫情的考验,目前的电影市场在层级上更像是一座金字塔,位于塔尖的头部影片才会有最大的盈利空间,而位于底部的影片虽然数量多,但却不赚钱。头部大制作的影片,由多家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的情况已很普遍,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已成为目前电影投资的基本形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各方签署投资合同或联合出品合同以约定各投资方的权利义务。一般来讲,合同由谁起草,谁就掌握主动权。起草一方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的内容,认真考虑写入合同中的每一条款,斟酌选用对己方有利的措辞,更好地考虑和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在国际投资合作中,目前大多由外方拟订合同,我方提出修改意见。合作双方在语言、商业规则上的差异、不对称导致桌面上的意向、纸面上的文字,落实到财务执行层面,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争议。面对外方提供的晦涩拗口的复杂合同文件,财务必须认真地、逐字逐句地阅读,确认每一项涉及我方权益的名词解释含义,查找不适用、不合理的税务条款、财务政策、资金投入与回收方式、资金管理方案等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保障我方合法利益。
(三)参与预算制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电影制片预算对整个影片拍摄管理同样起到了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电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因此电影制片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生产,其特殊性决定了预算编制必须专业,否则将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电影制片生产能否顺利完成。电影制片预算通常是指电影摄制生产的全部投资,主要包括剧本稿酬、演职人员劳务成本、器材设备的使用费用、消耗的材料费用、数字特效制作费用、食宿差旅保险等管理费用。随着市场化的发展,现阶段也会把影片的宣发成本纳入制片阶段的预算。在细分剧本的基础上,财务人员配合制片人或制片主任对整部电影的制作流程进行梳理,确定生产周期,计算每一项费用支出金额,填制预算表,报制片管理决策部门审批后作为整个制片生产成本管理控制的依据。
进入摄制阶段后,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期间内大量的资金来源于各种渠道,大量的资金支付各类的成本费用,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就很可能使制片方陷入困境,导致影片无法按照预期完工,成本超支,甚至因为税务等问题给片方带来行政处罚。因此在前期专业预算的基础之上,有效地调配资金的投入,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成本支出,防范税务风险是发挥财务管理事中控制的关键。
(一)要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的充足是保证电影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一旦在电影拍摄或其他阶段资金链断裂,会造成整个项目无法顺利完成。因此应在项目初期就要做好资金支出计劃,明确每个期间,甚至每周会产生支出的金额,了解出资方的资金支出流程,讨论资金给付方式,监督各阶段资金提前到位,保障拍摄计划。摄制期间开设剧组专用银行账户进行专项管理,尽量减少现金支付量和持有量,避免非正常资金损失。
在国际合作拍片中,经常有境外机构作为承制方或制作方的情形,需要境内影视公司将资金汇出境外,这就需要在合同拟订阶段就要理清资金出境途径和方式,熟悉电影主管部门、税务部门、外管局等相关的报批程序和审批时限,打好提前量,以确保不会在资金支付阶段出现违约现象。
(二)要做好成本控制
在影片拍摄中,预算是成本控制最得力的武器。派驻跟组财务人员需要仔细审核剧组支出项目,对照合同条款和支付条件进行付款;认真记录每一笔支出,对照预算表核查各明细项目支出是否超支,及时出具预算执行对照表提交制片人或制片主任,制片人或制片主任依据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通过分析各单项超支或节余原因,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完善、调整摄制组工作方法和工作进度,保障整个摄制计划按期顺利完成。此外,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特别要对大宗物资建立询价比价、招标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对租入和购入器材设备等各类资产分别登记造册,定期清查,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引入保险制,对摄制组人员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对价格昂贵的资产设备投保财产保险,避免出现意外伤害和损失。
(三)要防范税务风险
首先, 2016年“营改增”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一方面为企业减负,一方面加强了税收管控力度,加强了发票管理。在摄制组成立初始就要明确发票开具抬头单位的全称,哪些支出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相关事项及时通知摄制组成员以避免成本不能列支,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情况发生。
其次,一部影片的完成通常要转战数地,甚至境外,在此过程中不乏资金的往来与劳务的交易,就会出现涉税问题,要提高税收风险意识,充分了解当地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避免出现税务风险。特别是赴境外拍摄制作或与境外人员、机构进行合作时,要引起特别关注。一方面要了解税收协定,充分享受协定待遇,避免双重征税,运用税收协定维护自身权益。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已与109个国家(地区)正式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其中与105个国家(地区)的协定已生效,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签署了税收安排,与中国台湾地区签署了税收协议。合理使用税收协定条款,完善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备案报告手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一些特殊事项的规定。例如对于艺术家或运动员在中国从事个人活动,不论其在中国停留多长时间,中国有权对其所得征税。在某部中美合拍片的摄制过程中,部分演员为美籍人员,合同约定由美国投资方直接从境外将演员酬金支付到演员境外个人账户,在中国境内没有任何资金流转,因此摄制组并没有申报缴纳相关税费。但由于摄制地,即劳务发生地为中国境内,演员被定义为艺术家,因此按照规定应缴纳相关所得税。该事项后经拍摄地税务机关检查,摄制组补缴税款及滞纳金上千万元。
(一)审计评价影片摄制过程,确认完整成本
影片拍摄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有可能发生各种情况问题,例如预算执行超标准,人员聘用手续不完备,合同签署不合规,物资采购超范围等等。在事中控制的基础上,完片后对整个摄制过程进行审计评价十分必要,不但有助于发现制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可以总结先进管理经验,为今后的制片生产提供借鉴与参考,进而逐步提升整体制片生产水平。通过内部审计的方式,审核立项手续是否完备,合同签署是否完整,内部控制制度情况是否完善;检查购置的道具服装是否已入库,出资方所要求留存素材、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审计成本费用列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如有问题须要求摄制组进行整改,补充完善相关手续、资料,造成损失的应进行相应追偿。在审计评价结束后,剧组主要负责人,如制片人、制片主任、导演领取剩余酬金,结清制片成本,同时向其他投资方提交完整成本表,按照投资比例或约定金额确认各方投资成本。
(二)做好影片存货的后续计量工作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电影是一种商品,是一种存货,是一种资产。然而电影这项商品所蕴含的资产价值并不是以它的制作成本体现的。很多影视公司的影片由于不能顺利公映发行而长期挂在账面上,很有可能丧失了经济价值,会造成资产虚高的假象,影响管理层对公司运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需对影片持续进行后续计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在基于谨慎性的原则下需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后续计量,影片也不例外。由于电影商品的特殊性,对于可变现净值,即未来收益的判断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模型,综合市场环境、适应人群、演员导演的影响力、观众口碑、同类型影片的历史成绩等因素,结合影片宣发方案、影院排片情况、已签署相关预售版权情况合理进行评估。当通过减值测试未来会出现损失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决策层及相关业务部门,调整相关营销方案,拓展版权销售、衍生产品的销售渠道等,将损失降到最低。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原则,当影片预期未来获得收益低于其制片总成本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时确认损失,夯实影片存货。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有的电影产业模式下,一方面通过市场培育提升电影内容的多样化,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提升观影“仪式感”,这是能够让整个电影产业快速回血的有效方法,这两点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与成本的管控,离不开财务管理的精准配合服务。在高质量发展形势下的电影制片生产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持续探索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风险防控作用,助推业务发展,为我国电影事业的稳健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