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名,张 磊,张忆汝,朱 敏,马 慧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0006;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 0008;安徽医科大学海军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00;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0085
远离大陆的热带岛礁为海洋性热带雨林季风气候,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高辐射等特点,年平均温度为28.21℃,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85%,年平均气压为1 009.06 hPa,年平均每小时降水0.16 mm。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与常见病多发病相关[1-3],岛礁人群需适应不同于大陆的气候变化,天气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机体适应能力减弱,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疾病。另外,岛礁远离大陆,医疗卫生资源有限,药品的采购和补给、危重症患者的后送救治等均受天气的影响,缺医少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疾病的预防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旨在调查热带岛礁人群常见病的发生情况,以及气候变化对常见病发生的影响,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改善医疗保障条件提供参考。
1 临 床 资 料 连 续 纳 入2016 年1 月 - 2019 年12 月在热带岛礁某二级医院门急诊就诊患者的全部病历,排除临床信息不完整(如就诊日期未填写、病因不详、诊断不明确等)者,最终纳入62870例次病例数据。
2 方法 利用医院的病历登记本或门诊电子病历登记系统,收集录入符合入选标准的门诊数据,采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就诊科室、发病日期、疾病诊断。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 标准,对疾病诊断编码。按照编码的三个等级进行分析:(1)依据ICD 编码的首字母进行类别划分,即一级诊断编码,代表不同系统或不同类型的疾病;(2)依据ICD 编码首字母 + 前两位数字进行类别划分,即二级诊断编码,代表不同系统疾病下的不同类目疾病;(3)依据ICD 编码的所有字符进行类别划分,即三级诊断编码,代表具体的疾病名称。非初次就诊,即同一患者门诊就诊的相同第一诊断只选取1 次;若因不同病因就诊,则分次计算。按照就诊科室分类:创伤外科、耳鼻喉科、妇产科、高压氧科、骨科、呼吸内科、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专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泌尿外科、皮肤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肾脏病科、消化内科、心理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眼科、综合内科、综合外科、烧伤科,共计25 个科室分类。按照发病季节分为夏季风期(4 - 9 月) 和冬季风期(10 月 - 次年3 月)。针对每一种疾病诊断,将出现该诊断的研究对象定义为发生者,未出现该诊断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未发生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每种疾病诊断的组间比较。鉴于疾病诊断种类较多,只针对构成比排序前10 位的诊断进行比较。考虑到同一患者可能会有多个不同疾病的诊断,我们做出如下定义:某项诊断的构成比=该诊断对应的研究对象例数/本研究纳入的总例数 × 100%;研究对象总数(62870 例次)、不同年龄组疾病发生情况比较采用例次统计比较,而不是例数。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软件汇总整理研究数据,SAS 9.4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不同组别疾病诊断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的显著性水准α=0.05。
1 一 般 情 况 按 年 龄 分 为5 组:18 岁 以 下组726 例(1.30%),18 ~ 29 岁组33511 例(60.15%),30 ~ 39 岁 组13473 例(24.18%),40 ~ 50 岁组576 例(11.80%),50 岁 以 上 组1429 例(2.56%)。男 性53391 例(95.83%),女 性2324 例(4.17%)。以就诊患者数量进行排序,排在前10 位的科室:急诊外科6634 例(13.29%),康复医学科4905 例(9.83%),皮 肤科4781 例(9.58%),骨科4658 例(9.33%),呼吸内科4298 例(8.61%),急诊内科4127例(8.27%),口腔科3708 例(7.43%),创伤外科2757例(5.52%),综合内科2626 例(5.26%),消化内科2574 例(5.16%)。夏季风期28512 例(50.27%),冬季风期28201 例(49.73%)。见表1。
表1 门诊就诊情况Tab. 1 Outpatient clinic visits information
2 ICD-10 一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 按照ICD-10 一级诊断编码,前5 位的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0883 例(19.15%),呼吸系统疾病9985 例(17.57%),消化系统疾病8809 例(15.50%),皮肤皮下组织疾病5819 例(10.24%),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4619 例(8.13%)。见图1。
图1 占比前10 位的一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M: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 J:呼吸系统病 K 消化系统病; L: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S: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R: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X:暴露于某些有害因素下; Z: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因素; H:眼和附器疾病; B: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Fig.1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top ten primary diagnosis-coded diseases M: Disease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d connective tissue; J: Disease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K: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L: Diseases of the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S: Injury, poisoning and other consequences of external causes; R: Abnormal symptoms, signs different from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X: Other external causes of accidental injury; Z: Factors influencing health status and contact with health services; H: Diseases of the eye and adnexa; B: Certain infectious and parasitic diseases
3 ICD-10 二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 按照ICD-10 二级诊断编码,前5 位的疾病:多发性和未特指部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864 例(10.32%),背痛3497 例(6.15%),暴露于未特指的因素下3275 例(5.76%),龈炎和牙周疾病2410 例(4.24%),其他皮炎2404 例(4.23%)。见图2。
图2 占比前10 位的二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J06:多发性和未特指部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M54:背痛;X59:暴露于未特指的因素下;K05:龈炎和牙周疾病;L30:其他皮炎 M62 肌肉其他疾患;Z00:无主诉或诊断报告的人接受的一般性检查和调查;B35:皮真菌病;J02:急性咽炎;H10:结膜炎Fig.2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top ten secondary diagnosis-coded diseases J06: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f multiple and unspecified sites; M54: Dorsalgia; X59: Exposure to unspecified factor; K05: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 L30:Other dermatitis; M62: Other disorders of muscle; Z00:General examin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persons without complaint and reported diagnosis B35: Dermatophytosis;J02: Acute pharyngitis; H10: Conjunctivitis
4 ICD-10 三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 按照ICD-10 三级诊断编码,除健康查体外,前5 位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5577 例(9.81%),腰痛3206 例(5.64%),意外事故3171 例(5.58%),皮炎1682 例(2.96%),陈旧性肌肉劳损1181 例(2.08%)。陈旧性腰肌劳损、足癣、结膜炎、腹痛是排在6 ~ 9 位的疾病。见图3。
图3 占比前10 位的三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J06.903:上呼吸道感染;M54.503:腰痛;X59.996:意外事故;Z00.001:健康查体;L30.901:皮炎;M62.691:陈旧性肌肉劳损;M62.681:陈旧性腰肌劳损;B35.301:足癣;H10.901:结膜炎;R10.401:腹痛Fig.3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top ten tertiary diagnosis-coded diseases J06.903: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M54.503: Lumbago;X59.996: Accidents; Z00.001: Health check-up; L30.901:Dermatitis; M62.691: Obsolete muscle strain; M62.681: Old lumbar muscle strain; B35.301: Foot ringworm; H10.901:Conjunctivitis; R10.401: Abdominal pain
5 不同年龄组ICD-10 一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在前10 位的疾病中(表2),18 岁及以下、40 ~50 岁、50 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人数占比最多(26.31% ,14.58%,17.28%),18 ~29 岁、30 ~ 39 岁年龄组人群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发病人数占比最多(19.05%,20.23%)。相比其他年龄组人群,30 ~ 39 岁年龄组人群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14.67%),18 岁及以下年龄组人群中发病人数最少(9.64%),但此年龄段人群易发生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12.26%)。
表2 不同年龄组一级诊断编码疾病比较(例,%)Tab. 2 Comparison of primary diagnosis-coded diseas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
6 不同年龄组ICD-10 二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在前10 位的疾病中(表3),不同年龄段均以多发性和未特指部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人数占比最多(16.67%,10.89%,8.86%,8.87%,9.52%)。18 ~ 29 岁、30 ~ 39 岁 年 龄组人群易发 生 背痛(6.23%,7.23%)、肌肉其他疾患(4.65%,3.75%),还易发生龈炎和牙周疾病(4.55%,4.25%)。除其他皮炎、皮真菌病外,其余二级诊断编码疾病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7 不同年龄组ICD-10 三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在前10 位的疾病中(表4),5 个年龄分组人群均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人数占比最多(15.98%,10.28%,8.48%,8.64%,9.24%),18 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人数相对最多。18 ~ 29 岁、 30 ~ 39 岁年龄组人群易发生腰痛(5.77%,6.83%),陈旧性腰肌劳损(2.14%,1.91%),还易发生皮炎(3.29%,2.65%)。除足癣外,其余三级诊断编码疾病发生比例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不同年龄组三级诊断编码疾病比较(例,%)Tab. 4 Comparison of tertiary diagnosis-coded diseas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
8 不 同发 病 月份ICD-10 一 级诊 断 编码 疾 病构成 1 月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发病人数占比最多(21.26%);10 月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人数占比最多(19.37%),12 月占比最少(12.89%)。1 - 7 月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人数变化趋势不明显,8 - 11 月发病人数降低,12 月发病人数增加至占比最多(16.72%)。1 - 5 月皮肤系统疾病多发,5 月发病人数最多(12.22%),10 月发病人数最少(7.39%)。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的发病人数从6 月开始近直线上升(6.33%),至10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12.99%)。见图4。
图4 不同发病月份占比前十位的一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F ig.4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top ten primary diagnosis-coded diseases in different onset months
9 不 同发 病 月份ICD-10 二 级诊 断 编码 疾 病构成 7 - 10 月多发性和未特指部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人数较多,10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12.76%)。11 - 12 月背痛发病人数较多,11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8.99%)。3 月龈炎和牙周疾病发病人数占比最多(4.90%),10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少(2.83%)。其他皮炎主要发生在2 月、4 月、5 月,其中4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5.70%)。1 月肌肉疾患发病人数占比最多(6.40%),2 - 6 月发病人数维持在稳定水平,6 月后开始下降,8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少(1.54%),11 - 12 月开始呈上升趋势。2 月皮真菌病发病人数开始增加(2.68%),3 月发病人数最多,3 - 4 月发病人数呈相对稳定的平台期(3.74%,3.72%),随后开始降低。见图5。 10 不同发病月份ICD-10 三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 7 - 10 月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人数较多,10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12.24%)。8 - 12 月腰痛发病人数较多,1 - 4 月、11 - 12 月陈旧性腰肌劳损发病人数较多,两者均在11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8.27%,2.80%)。4 月陈旧性肌肉劳损发病人数近直线上升,至5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3.53%),5 - 6 月形成一个平台期,后开始下降,至10 月降至最低(0.64%)。1 - 5 月皮炎发病人数较多,4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4.50%),6 - 9 月份发病人数显著降低,10 月发病人数又逐渐增加。3 - 4 月足癣发病人数较多,4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2.56%)。10 -12 月腹痛发病人数较多,其中11 月发病人数占比最多(2.35%)。见图6。
图5 不同发病月份占比前十位的二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Fig.5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top ten secondary diagnosis-coded diseases in different onset months
图6 不同发病月份占比前十位的三级诊断编码疾病构成比Fig.6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top ten tertiary diagnosis-coded diseases in different onset months
本研究发现热带岛礁二级医院门诊常见疾病中,易发生的前5 位系统疾病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以及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总发病人数构成比达到了70.59%;易发生的常见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腰痛、意外事故、皮炎、陈旧性肌肉劳损、足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特点,在冬夏季风期更替月份(3 - 4 月)发病人数更多。与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的常见疾病不同,温慧敏等[4]的研究中排在前几位的疾病是慢性咽炎(30.21%)、窦性心动过缓(20.71%)、泌尿系结石(15.50%) 和高尿酸血症(12.89%)。
排在第1 位的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这与以前的研究报道一致[5],其排在前3 位疾病是腰痛、陈旧性肌肉损伤、陈旧性腰肌劳损,在18 ~ 39 岁的青壮年人群中发病人数最多。青壮年人群从事强度大的体力劳动工作,易发生骨骼肌肉组织的损伤。腰肌劳损的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 年发病人数最多,说明在此类疾病方面的防护措施还不够,应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各国医学研究人员均高度关注骨骼肌肉损伤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在针对国外研究的一项综述中发现主要损伤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6],这与我们的研究不一致,可能与特殊环境相关。
排在第2 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发病人数最多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是所有疾病类型中排名第1 的疾病,共计5577 例(9.81%),且发病集中在18 岁及以下年龄组人群,其原因可能是其免疫力不及成人,对环境气候变化的机体适应能力不强,易发生呼吸道病毒或细菌的感染。也有可能是热带岛礁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环境及昼夜温差大,自我防护和保暖意识薄弱[7]。研究表明温度、湿度、降雨、气压等气象因素的变化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相关[8-9]。但大部分研究表明,在中国大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温度相关[10-11],而岛礁气候与呼吸道疾病发病的相关研究尚存空白。另外,18 ~ 29 岁年龄组人群易发生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腰痛、软组织损伤是否与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有关联,重体力劳动对人体的损伤导致免疫力的下降,加上气候环境的突变,导致与人体适应性降低,或存在其他关联原因,未来可探索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排在第3 位的是消化道系统疾病,在30 ~ 39岁年龄组人群中发病人数最多。然而,在三级诊断编码分析结果中腹痛排在第10 位,综合一、三级分析结果表明还存在其他的消化系统疾病,且种类多,占比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最易受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腹泻致病菌或病毒的生存繁殖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12]。有研究报道,温度每升高1℃,水样性腹泻发病率增加4.97%[13];湿度与腹泻的发生率呈近似线性关系[14],位于高经度的城市,中低温(7℃ ~ 24℃)对C 类感染性腹泻有显著影响[15]。此外,有研究表明很多消化系统疾病与某些皮肤病源互为关联,皮肤损害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首发症状[16]。在我们的研究中,消化道疾病和皮肤系统疾病都是热带岛礁易发生的常见疾病,二者在具体的某种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可进一步探究。
排在第4 位的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在热带岛礁北方人群相比南方人群易发生皮肤系统疾病,主要常见疾病是皮炎和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病感染中足癣的发病人数最多,且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发病无显著差异。徐娟等[17]研究表明,海南省人体浅表真菌感染以股癣为主。有研究表明,单一种类的皮癣菌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临床病变,即体癣、毛癣、舌癣等[18-19]。易发生皮肤系统疾病有以下原因:气候环境因素、食物结构因素、年龄因素、有害生物的入侵、精神因素等[20]。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对真菌病原体有影响,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变化[21]。
排在第5 位的是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岛礁居住人群中大多数是中青年,因防护意识薄弱和工作经验缺乏,易发生外伤。此外,在高温、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下作业,因外部环境因素更易发生损伤。
远离大陆的热带岛礁,具有独特的环境气候,可进一步探究热带海洋性热带雨林季风气候对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建立针对个体发病概率的预测模型,为制定常见病防护措施提供策略支撑。在医疗条件缺乏的情况下,也可为临床医师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临床决策。
作者贡献魏宏名:调查研究,总体构思,方法设计,规范分析,初稿撰写;张磊:研究方法设计,数据管理,调查研究;张忆汝:数据管理,调查研究;朱敏、马慧:稿件的审读和修订。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数据共享声明本篇论文相关数据暂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