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开香,杨燕,何秋惠
文昌市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文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1、公共卫生科2,海南 文昌 571321
医院感染管理既是保障医院人员与患者生命安全健康的基础措施,同时又能够衡量院方现代医院综合质量管理水平,是医疗质量及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2019 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出现大量医务人员感染情况,导致医务人员不仅无法救治临床患者,自身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1]。目前,国内新冠疫情仍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爆发态势,面对这一形势不仅需要将外防输入与及内防反弹工作做好,同时还应当坚持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的处置策略,充分做到长期、有效应对疫情。现如今新冠疫情常态化形势严峻,要求医疗人员防控意识及环境维护落实到位,工作当中需对重点医疗环节、重点人群及区域进行强化管理,防控意识及防护措施执行到位,为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医疗环境,为疫情防控发挥积极作用[2-3]。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型能够通过提前对事件进行分析,对潜在失效原因及后果进行评估,基于此找出减少或避免潜在失效的方法及措施,作为前瞻性风险管理方法其具备系统规范、预见评估、动态展示等特点,能够显著提升管理质量,减少和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4-5]。本研究通过探讨基于FMEA 模型的质控管理措施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更好地保障患者及医院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文昌市人民医院接收诊治的1 294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模型的质控管理措施后),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2 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接收诊治的473 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基于FMEA 模型的质控管理措施前)。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76例,女性618例;年龄32~73岁,平均(48.93±5.5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8例,女性225例;年龄33~74岁,平均(49.02±5.5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共设有20 个临床科室,编制床位数600 张,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专职人员5 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组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 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牵头,院感科专职人员以及重点科室感控医生、感控护士共同组成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该小组成员需具备FMEA 分析能力,工作积极上心可共同完成医疗任务。
1.2.2 FEMA相关知识培训 小组固定时间组织学习FMEA相关知识及应用,内容主要包括:FMEA的基本原理、发展过程、实施方法和步骤、临床实践案例等,学习后要求成员完全掌握理解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达成FMEA 共识;随机对小组成员进行学习抽检,若知识掌握不牢靠需重新培训学习确保充分理解,小组成员完成培训后向各科室成员进行知识培训。
1.2.3 筛查失效模式 小组成员以指导性文件及防疫经验为基础,充分运用FMEA模型对潜在新冠病毒院内感染各医疗环节进行组内讨论并评估,确定失效模式的存在风险。
1.2.4 失效模式分析 制定调查表并由组员针对风险的可能性(O)、严重性(S)、可测性(D)打分计数,三者计分相同,从0~10 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可能~非常有可能,分数与风险呈正相关。针对已出分数由小组成员对失效模式分析评估,计算每个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RPN)=O×S×D。RPN值为125分是医疗行业中默认临界值,若RPN>125分则表明该失效模式需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所有潜在失效模式的O、S、D分值均由小组成员进行打分,取平均值以RPN>125分确定为高风险失效模式,见表1。
表1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失效模式分析Table 1 Failure mode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during normal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2.5 落实并实施基于FMEA 模型的质控管理措施 小组成员通过分析高风险失效模式的失效原因,就其失效原因提出质控管理措施,具体分配到各个科室,按规定的时间节点落实到位、完成实施,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见表2。
表2 基于FMEA模型的质控管理措施Table 2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measures based on FMEA mode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卫生检查合格情况、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使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卫生检查合格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空气消毒机滤网清洁、物品放置及分区、门把手、座椅、地面及仪器的检查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卫生检查合格情况比较[次(%)]Table 3 Comparison of health inspection qualif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医院总感染率为0.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4,P=0.000<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例)Table 4 Comparis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72,P=0.000<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例)Table 5Comparison of the satisfac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传播能力强、范围广阔、控制难度大等特点。该病的病原体经人体鼻腔、咽腔、支气管进入机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干咳及腹泻等症状。医疗机构内的患者抵抗力普遍较差,若发生传染会给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6]。如何有序、高效地开展新冠肺炎筛查是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其关键在于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进行科学管理,如何进行全面覆盖、无一疏漏的院内感染防控则是重中之重。
FMEA 模型能够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评价分析潜在风险,挖掘筛选流程中存在的失效模式,对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后,出具针对性改进方案。FMEA模型能主动发掘潜在风险并在风险造成影响前实施纠正措施,从而规避潜在风险或降低其影响至可接受水平,有效保障医疗机构的安全运转,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多种医疗护理风险防控[7-8]。本研究运用FMEA模式筛查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失效模式,并从中确定出高风险失效模式,利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其发生的失效原因,结合防疫经验及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指南,针对其失效原因提出质控管理措施。本研究通过FMEA 模型确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高风险失效模式为:无新冠疫情专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病区的专用通道划分不明确,环境表面消毒管理不规范,预防新冠感染的防护用品不足,相关培训不到位,手卫生意识不到位,陪护人员管理不到位。基于这些失效模式,实施以下质控管理措施,以规范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的就诊流程、改造隔离病房为第一出发点,为新冠肺炎患者设置专用通道,患者入院后经门岗、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等多个关卡为其进行体温测量、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的检测及筛查,及早识别无症状感染者并隔离观察可疑感染者,经检验、影像检查后方可进行判断,通过上述操作做到及早诊断与隔离,有效预防隐性传染源扩散[9-10]。院方制定消毒规范章程,各科室完善手卫生清洁设施,对高频接触物表面加强清洁消毒工作;院方成立院感控制巡查小组,落实消杀及手卫生工作,通过每日巡查科室、抽检科室消杀情况、回放监控查看手卫生等措施监督全体医务人员;对不同工作环境医务人员进行层级分类,实行不同等级管理制度,若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等潜在风险及时进行管理与隔离,有效避免引发医院感染[11-13]。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及管理、保安、后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强化新冠肺炎防控意识;针对不同科室及医务人员培训方向有所区别,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避免过度防护的同时保障生命健康安全;各科室应当对患者及陪护家属定时进行健康宣讲,提升其对新冠肺炎认知程度与防控意识,有效降低院内感染风险[14-16]。
本研究实施基于FMEA模型的质控管理措施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规范,卫生检查合格率更高,医院感染发生率更低,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表明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强化人员管理、改进工作流程、严格区域划分、落实消杀工作、规范个人防护等措施有效避免院内新冠病毒的扩散,为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FMEA 模型的质控管理措施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卫生检查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