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静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其管理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实践证明,好的管理不仅要不拘一格,海纳百川,还要凝聚起团队向心力。安康市汉滨小学将“竹”文化融入学校管理,构筑师生和家长共同的愿景,由认知走向认同,由认同走向践行,精神文化导航和制度文化领航赋予学校发展潜能。
汉滨小学地处陕西省安康市,于汉水之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有大量的茂林修竹。学校在打造竹文化体系的实践中,充分挖掘了“竹”的物质文明传承和精神文化共识现象。在物质层面,以秦巴山区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竹制品文化遗产定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层面,凝练了竹文化在历史传承中被赋予广泛认同的文化意象,如正直、虚怀、质朴、卓尔、善群、同心等。
由此,围绕竹文化的精神精髓,学校确立了具有自主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办学理念:事精于细,行成于美。办学特色:以“竹品”育“人品”。校训:本固博发。校风:正气同心。教风:虚怀善导。学风:自信向上。并设计了具有竹文化元素的校徽和吉祥物“涵涵”和“彬彬”。
建校近10年来,汉滨小学的“竹”文化根植于常规管理、课程建设、德育及校内外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逐步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以物质文化为基础 美化育人环境
步入汉滨小学,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校门后巨大立柱上的竹简,镌刻着蒙学名著《千家诗》《三字经》。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以青翠竹叶为背景展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门厅上方为竹叶簇拥着的校徽。走进校园,脚下是一个巨大的象棋棋盘,棋子均已就位,一卒蓄势待发,象征着走好人生第一步。校园内随处可见蓬勃生长的巴山毛竹,门厅北侧竹林边矗立着一块巨石,上有当地著名书法家沈兰荣先生题名“汉滨小学”四个大字。校园最东侧两片竹林中间是主席台,远观其顶棚恰像翻开的古书。操场地面和楼宇整体色调为毛竹枝干的外青内黄,色泽鲜艳。校园坐东朝西,中轴线上依次布置着中国象棋、石碑书法、水幕鱼池和书籍造型的主席台,构成琴棋书画合一的景观,不仅意味着汉滨小学的学子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寓意着走进汉滨小学,学生们将得到全面发展。
校园各建筑物、教室、功能部室等活动场所均以“竹”为主题命名,如同心楼、卓尔楼、虚怀楼等。走廊、楼道、室内外等物质文化装饰全部体现着竹元素。
学校秉承“让每个角落都育人”的观念,让师生的校园生活充满活力,在同心楼一楼走廊设置了10余个粉笔字展示台,供师生展示或练习书法;在校园闲置区域开辟开心农场,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在卓尔楼前展示本校教师的作品《汉滨小学赋》和汉滨小学校歌《竹之歌》,引导同学们饮水思源、知书达理。除此之外,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挥自主想象力,构思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凝聚集体智慧,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名师生、家长都成为学校的主人。
以精神文化铸灵魂 凝聚多元力量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汉滨小学的竹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在日复一日教与学的活动中生长出来的,是信仰,是凝聚力,更是一种前进的力量。竹文化伴随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每一个阶段都凝结出了独具实践指导价值的思想成果。
空杯精神。2015年建校初期,学校在汉滨区政府的支持下从全区200余所学校中选调了20名骨干教师。为了引导教师不再“沉浸过往”,尽快进入干事创业的工作状态,学校挖掘竹“中空”的文化意象,从而提出“空杯精神”。鼓励全体教师抱着“放空过去”的态度,积极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接受新的事物,助推学校发展步入正轨。
两闯(创)精神。建校第二年,学校全面梳理了建校以来的工作得失,引导全体教师要有“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勇气和毅力,正式提出新年度学校工作要大力发扬“两chuǎng精神”,即创新之“创”,拼闯之“闯”。号召教师要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应是磨盘式旋转,而应是螺旋式上升。同时,号召团队成员集思广益,让“闯”字更有智慧、更加科学,让“闯”和“创”并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种思考。建校第三年,学校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各方面工作均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面对管理的复杂性和社会对学校发展的高期待,学校继续在竹文化里找答案。挖掘竹“善群”的文化意象,提出换位、对位、高位三种思考,引导全体师生将个人融入集体,将个人发展置身于学校(团队)的发展之中,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以“竹”育“人”,做有根的教育。汉滨小学始终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的思想动态凝聚在一起。經过三年的摸索,学校获得稳健的发展态势,学校全方位挖掘竹的品质特质,用正气同心的校风、虚怀善导的教风和自信向上的学风引导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向下扎根固本,向阳奋进博发,不畏艰难、不折不屈、生而有节。
以行为文化做载体 提高人文素养
学校通过科学施策、放管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师个性发展提供平台,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同时,增强教师的大局意识、规矩意识、看齐意识,把“正气同心”的校风融入其个性发展之中。
“竹韵讲述”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创举。每周例会前,由教师轮流登台讲述教学以外的趣闻杂谈,平日里庄重严肃的同事瞬间变得风趣和谐,拉近了彼此距离。这一活动已坚持开展近160期;“竹品教研十分钟”活动最早是为了解决教研组多学科融合的教研问题,通过各学科教师的展示,唤起教师队伍的工作活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巴山竹韵中国梦》是学校整合资源,师生通过自制竹乐器,自编自导的大型竹乐器演奏节目,内容抒发了汉滨小学师生在新时代自信追逐梦想的豪情壮志;与之相对开展的“家教讲堂”,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教智慧,构建高效的共育合力,让学校管理成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的事情。
为丰富学生活动并规范学生行为,学校还开展了“竹品微讲坛”“今天我来讲”“竹之声”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海量阅读,乐于表达,勤于笔耕,敢于展示。为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学校每学期初开展特色假期作业展示,每年“六一”儿童节开展“竹文化体艺节”,每个传统节日均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和六年级学生的毕业礼,让学生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充满仪式感。
学校通过骨干教师引领打造精品学科,语文学科在安康市率先开展群文阅读和学生“漂流书”活动,2020年开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尝试走班上课,做到课外阅读课程化;数学学科在安康市率先启动思維导图集体备课,现已在全学科推广实施;英语学科在安康市率先启用人教版一年级教材,开展“外教+中教”双师网络课堂;音乐学科组建汉滨小学“蓓蕾教室”和“民乐团”;体育学科启动冬季冰雪运动会,率先实现一年3次运动会;信息技术学科启动编程课程进课堂,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并在在校内建设太空种子实践基地,在校外设立公益实践基地。
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注重以课程建设为依托,立足于儿童需要开设学生社团,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中促进学生自主、多元发展。学校注重竹文化校本课程研发,以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抓手,首先尝试了具有竹文化底蕴的葫芦丝课程研发,充实和发展了竹文化,与此同时增设学生社团,开展快板、短笛、箫、空竹等课程,增强文化自信,陶冶师生情操。
以制度文化为抓手 助推民主管理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理念,在“本固博发”的校训领航下,所有的管理制度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原则,形成了“学校把握方向、各处室制订方案、教研组跟进措施、年级组指导落实、教师具体实施”的五级联动机制。学校特别注重对复杂工作的盘点梳理,以明晰的任务分工和责任清单厘清思路,针对年级组学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倒排时间表逐一解决。形成了发现问题当即解决问题,有问题不惧怕、不推诿的良好工作作风,这种隐性的管理文化,以民主、和谐、创新的管理组织架构激发了一股蓬勃向上、用之不竭的前进动能。
学校构建了竹文化评价体系,坚持定期开展“竹笋好儿童”“修竹好班级”和“育竹好家长”的评比表彰。在2021年迎接建党百年之际,学校少工委专门定制“涵涵”“彬彬”纪念章,佩戴在学生的胸前。学校注重学生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大制度和小制度相交替,长目标和短目标相适应,每天检查提醒,每周评比公示,每月表彰通报,每学期总结表扬。
汉滨小学坚持把校园“竹”文化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让“竹品”精神与培育学生“人品”合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焕发“竹品”魅力,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唤醒“竹品”精神。未来,汉滨小学将进一步探索“竹”文化,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赢。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