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民性与民族性

2023-08-07 21:31姚笑寒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民性民族性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坚持民族团结,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与民族性。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民性;民族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与民族性,充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民性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现实实践者和成果享受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自近代以来积淀形成的最广泛、最深刻、最长远的价值诉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一)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主导历史的创造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为了人民作为价值主线,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动力,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人民立场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 ]。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掠夺扩张的现代化老路,从而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主导历史的创造和发展,所以人民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崭新的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不同层面超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新的现代化道路。

(二)人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民主导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人民主导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探索开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没有人民在实践中的探索,我们形成不了这样一条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人民是主导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主体[ 2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最有力依靠和最强大底气。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了帝國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制度基础和经济结构基础,进一步形成了“共有共管,共劳共富”的思想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将共同富裕归结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现代化要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的道路,并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指导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价值和方向的问题。

(三)人民是创造实现美好生活的主体,人民主导现代化美好生活

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造福人民、惠及人民为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为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这个道路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主体,由人民所主导,为人民造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我国是人民主体、人民主导而不是西方的资本主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这些都充分证实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由人民所主导、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3 ]。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民族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殊国情之一便是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与国家、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均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发展促进整体发展,整体发展带动局部发展,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互相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和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强调民族团结。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西方现代化的道路是跟我们完全不同的道路。美国和欧洲白人实现现代化道路,是通过国家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是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以民族团结为保障的现代化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我们现代化是14亿人民的现代化,是56个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地团结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我们的民族团结成为我们现代化的力量源泉。

(二)民族团结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强大优势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一条历史铁律。民族团结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强大优势。我们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智慧、特色和优势,把这些集中起来就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优势。我们不同的民族生活生存在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发展经济的特色优势。民族团结能够使我们各民族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各民族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各民族的特色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就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强大力量。我国民族地区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具有生态、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才能更好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时代、新格局背景下提出的重大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进程的重要推手。新时代中国历代国家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立足于当时国情实际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案,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体系,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

(三)民族团结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障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只有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安全稳定,为我们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繁荣创造最重要的条件,所以民族团结是中国是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障。我国陆地边境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2.2万多公里,其中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在这片197万平方公里的边境国土上,生活着2300多万各族人民,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一半,有3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同一民族毗邻而居。边境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窗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区和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的屏障。有了国家安全稳定、民族团结,也就有了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三、结语

新思想指引新航向,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2] 于安龙.论中国是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底蕴、实践经验和世界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2(7):73-79.

[3] 李莹洁.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J].学术探索,2022(9):33-39.

(作者简介:姚笑寒,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人民性民族性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人民性及其新时代意义
民族性在流行音乐中的保持与再创作
深刻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辩证法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