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新
摘要: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街道井墈社区是由原株洲化工厂职工生活区形成的厂居型社区。这里是株洲工业和“火车头”精神的发祥地;这里是承载了阵痛和荣光的企业老旧社区。井墈社区党委在社区治理体系织密上作引领,在社区治理资源保障上作引领,在社区治理服务共享上作引领,打造了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株洲样本。在总结提炼经验启示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治理效能;井墈社区
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街道井墈社区,位于湘黔线以北,建设路以西,果园通道以南,是由原株洲化工厂职工生活区形成的厂居型社区,是株洲市人口最多的社区之一。这里是株洲工业和“火车头”精神的发祥地,这里是承载了阵痛和荣光的企业老旧社区。现有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居民楼193栋,居民3903户、9267人,共划分8个网格、学校、医院、宾馆等基础设施。
1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实践与成效
1.1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现实路径
井墈社区党委是株洲市第一家社区党委,辖9个小区党支部,39个党小组,992名党员。井墈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1.1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体系织密上作引领
织密组织体系,筑牢基层堡垒。以网格为单位,分片区组建小区党支部,以相邻楼栋成立党小组,推动党员进楼栋、亮身份,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社区组织体系。
创建“1+N”网格工作模式,实行扁平化治理。由社区网格员牵头,建立党员、志愿者、社区民警、城管队员、物业管家等人员之间的横向对接联系机制,打通部门壁垒,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
1.1.2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资源保障上作引领
建好“一个阵地”。建立了多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在党史陈列馆,党员群众学习、交流气氛热烈;在书画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居民各得其乐;在文体室、舞蹈室,老年合唱班、舞蹈队、腰鼓队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在全国首个社区工业博物馆,颇具年代感的图片、实物,为企业职工打造了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井墈社区株化博物馆通过“拓荒时代”“辉煌时期”“变迁岁月”三个主要版块讲述了株化60年的历史变迁,以工业集体文化记忆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
造好“一个生活圈”。全力构建便民惠民的“十五分钟生活圈”。从幼儿园到小学,从社区读书吧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从便民购物街到综合性医院,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圈。
用好“一支队伍”。建立了一支以党员、社工、居民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了党建阵地服务团、社会治理智囊团、理论政策宣传团、红色故事宣讲团、就业创业帮扶团、初心文化艺术团、扶贫助困关爱团、应急管理保障团、党员调解维权团等9个特色志愿服务团,采取志愿者信息并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稳步提升,推动社区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1.1.3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服务共享上作引领
推动“网格式”精细服务。按照400户、1200人的标准,将井墈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社区书记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实行“五员合一”、AB岗轮岗工作制度,变“坐堂办公”为“入户走访”,打造“一员多能”的全科网格,打破社区与居民之间隔着的“玻璃门”。
实行“协商式”精准服务。开展“一会一评”,即小区四方议事会和问效测评。“四方议事”,就是每个季度由社区党委牵头,定期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召开社区议事会,共同商议上厕难、停车难、天上漏雨水、地上流污水等长期困扰居民的小区公共事宜。公共事宜解决的效果如何?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测评,实现问题处置闭环管理、精准高效。
开展“认领式”志愿服务。在微心愿平台上,先居民“点单”,后志愿者“接单”并及时完成,实行闭环运行,解决了“微民生”,融洽了“微关系”,实现了“微治理”。
推动“先锋式”领航服务。坚持以典型引领树标杆,挖掘出“中国好人”周智仁、“全省最美退役军人”刘欲求等一批优秀党员。组织党员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个带头”专项行动,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反电诈APP、禁毒宣传等工作。
推动“贴心式”温情服务。深入开展党员“五个到户”活动,联合人社、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开设电工班、钳工班、糕点师班等,精准链接相关企业,实现再就业2000多人。
1.2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主要成效
井墈社区是依托原株洲化工厂企业职工生活区形成的厂居型社区,老旧小区居多。过去的井墈社区呈现“三老”特点:①老社区。井墈社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部分建筑保留着苏式建筑原有风貌;②老設施。基础设施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③老党员。占比超过了60%,主要为原株洲化工厂企业退休职工党员。
近年来,井墈社区党委紧扣全市“动力党建·活力家园”主题,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面对由“企业管”变成“社会管”的难题,为精准破题,社区组建以党员、社工、居民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创造性地推出“五个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现社区治理由原来的政府“大包大揽”转为今天的“共治共享”。现在的井墈社区呈现“三新”特点:“老设施”有了“新面貌”,“老党员”有了“新作为”,“老社区”有了“新活力”。井墈社区先后获评湖南省、株洲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并摘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巾帼文明岗等“国字号”桂冠。
2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特点与启示
2.1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主要特点
2.1.1治理结构:纵向到底与横向到边相结合
针对传统基层党建有“条强块弱”、缺乏社会功能及社会化载体与方式的不足,井墈社区一方面建立纵向到底的“条形”组织资源配置体系,形成“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纵向联动的组织合力;另一方面,创建“1+N”网络工作模式,实行扁平化治理,建立横向到边的“块状”组织资源配置格局,并根据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社会组织建立功能型网格党组织,增强社区党组织的辐射作用。
2.1.2治理效应:上下联动与多方参与相结合
遵循“治理主体-治理内容-具体指标”的逻辑框架,社区治理效应可以通过不同参与主体及其治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一是社区党组织。从满足居民需求的角度上看,井墈社区打造“七个一”,即一所幼儿园、一个便民服务站、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购物场所、一个小游园、一个游步道、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全力构建便民惠民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满足老旧小区居民生活需求。从办事效率的角度上看,推行“四方议事”,实行“协商式”精准服务,实现问题处置闭环管理、精准高效。二是社区居民。从居民可参与的角度上看,社区居民可通過线上和线下反映问题,线上是微信群、随手拍、电话等,线下是网格员、机关干部走访等。并通过“四方议事”等方式对社区事务反映、监督、反馈。
2.1.3治理目标:社区治理破题与基层党建自身发展相结合
由社区党委牵头,定期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召开社区议事会,通过四方议事会聚民智,通过协调会消民愁,通过问效测评汇民声,不仅提供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精准服务,而且也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契合了基层党组织在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与组织动员,实现社区治理破题与基层党建自身发展相结合。
2.2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经验启示
2.2.1居民需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提升治理效能的本质化要求
要注重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四个导向”。一是以项目为导向。以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的项目为引领公共事务议事的议题,让政府落地的项目真正因地制宜。二是以需求为导向。一方面,着眼于社区居民关心的公共事务解决。基层党建引领各项社区活动和实践,要契合社区居民的需求,符合并维护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着眼于社区居民日趋强烈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意识,基层党组织要为社区居民搭建公共活动的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参与社区公共话题讨论、表情达意和公共事务处理的平台。三是以效果为导向。基层党建的领航保障服务,最终是需要社区居民进行评判。这同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提升治理效能的目标相契合,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归根结底就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和治理目标。
2.2.2协商共治: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提升治理效能的民主化要求
长期以来,社区的运作单一地依赖政府等外力的推动,政府权力单向度控制和刚性行政机制的介入掣肘着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主体的权利伸张及关系协调。随着治理模式的应势性调整,政府与社区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俨然成为现实选择并日益发展为普遍趋势。“民主化治理在本质上是一种双向赋权和协商,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力与自下而上的公民权利达成共识和协调行动的过程”[ 1 ]。社区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因层次、范围、性质不同而呈分散的特征,如何将分散且具有潜在冲突可能的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社区治理,要明确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空间界限,在党建引领作用下,通过四方议事等民主协商的方式和规则,统筹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社会性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协调、整合和配置各类社区资源,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多方参与。
2.2.3文化积淀: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提升治理效能的共识化要求
株洲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原株化厂是株洲工业的典型代表。井墈社区株化博物馆保留着株洲工业遗产,承载着株化人的集体记忆。这实际上是一种社区文化空间的重塑,通过建构这一文化空间实现社区文化的转化。作为一个最微型的公共博物馆,井墈社区株化博物馆直接连通着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成为一代代社区居民集体记忆形成的场域。社区居民拥有集体的文化记忆和文化身份,这是社区居民产生身份认同感和集体归宿感的内蕴基因。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社区的人文底蕴,营造社区场景,赋予文化意义,形成像井墈社区株化博物馆一样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引领社区居民构建社区共同体,培育公共精神,将公共文化空间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让社区居民从心理性认同转变为真正的行动性认同,共聚社区治理的最大合力。
3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优化路径
3.1促社区议事:凝聚多方主体“合作力”
一是规范社区议事议题。以民主协商为价值导向,搭建多渠道的公共事务议题平台。在区委、社区设置专门的民主议事规划办,在网站设置小区议事议题征集平台,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集中搜集涉及民众切身利益、民众反应强烈、影响基层治理的议题。鼓励社区居民自荐为社区民主协商议事代表,并审核议事代表资格,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参与能力,提出合乎社区治理实际的有效议题。二是形成协商结果的有效反馈。按照议事的重要性高低筛选并确定年度、季度协商议事计划与重点协商议事议题,明确责任层级主体,及时跟进解决路径。严格遵从“一事一议”原则,公示协商决策结果、具体落实细则及监督条例等相关信息,让居民充分掌握决策信息。三是持续创新小区议事机制。推广“三级联席议事会”。小区党支部、社区党委、街道党工委三级联动、共同议事。拓展党建联盟,推动资源下沉,小区党支部与“大工委”成员单位、社会组织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推行“四方议事”机制。建立完善由小区党组织牵头,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物业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四方议事机制。
3.2为社区赋能:培育居民自治内生力
一是营造自治氛围,增强自治意识。利用小区电子屏、宣傳橱窗、邻里学院等方式,进行居民自治意识的培养与宣传。开展红色教育、家庭教育等小区教育活动,引导居民了解社区工作最新动态,及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等。积极培养社区居民骨干力量,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予以公示,对于主动参与和积极维护执行的居民,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居民的违规行为,设立曝光专栏,进行一定的处罚。二是拓宽自治渠道,创新自治形式。搭建居民自治平台,引导组建楼道微自治、小区睦邻点、居民自治家园、居民自管会等草根类社区自治组织,广泛招募志愿者组成治安巡逻队、邻里纠纷调解队、文明宣传队等各类服务队伍。同时利用微信、网站等收集居民意见,实现线上自治和线下自治的有效对接。三是提升自治能力,强化自治动力。聘请专家学者、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继续推广积分制度,建立积分兑换标准和激励机制,让小区居民能够通过参与各类社区活动获得相应的积分,并且能够自由兑换积分,提升居民参与小区“微治理”的积极性。
3.3强文化引领:增进社区居民“邻聚力”
一是引领文化重构,夯实思想基础。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联合多方主体特别是专业化机构和社区居民,梳理、甄选和汇编社区的文化空间、代表人物、民间故事、文化符号、生活方式、特色产品等文化要件,形成一套自有象征资源,分类进行打造,建设“一社区一故事”,构建深入日常生活的文化形象和实践惯习,培育心口相传的社区公共精神。二是引领场景构造,提供治理场域。构建区群空间,打造“韵动书屋”“工业博物馆”“作业辅导室”“科普基地”“微健学院”“老年学院”“邻里学院”“全职妈妈能量驿站”等结合小区特色功能于一体的小区党群服务站,为这种安全感、连接性强的场景提供设施载体,使小区居民自发结成“趣缘团体”。三是引领科技赋能,建立智慧平台。利用公共文化物联网平台,采取“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等方式,进一步扩宽时空边界,利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小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袁方成.国家治理与社会成长:中国城市社区治理40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吴晓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基层党建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研究,2021(2):125-136.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新发展阶段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研究”(XSP22YBZ048)。(作者单位:株洲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