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琦
摘要:二胡作为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优秀代表之一,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可喜的发展势头。不同于专业音乐学院二胡教学,师范类高校二胡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对教学中所产生的困惑以及思考进行阐述。
关键词:二胡教学 音乐学(师范) 艺术审美
二胡作为我国优秀民族乐器的代表之一,自“奚琴”衍变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代二胡发展的特点不仅有群众基础强,作品受众广等,在演奏技法的復杂化,教学系统的科学化,以及作品类型的多样化等方面更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体系。本文将以师范类高校二胡主项教学为出发点,试分析和探索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思考。
一、教学现状
1.基础演奏技巧急需加强
基础技巧是二胡演奏中的基本功,分为左右手两个部分:左手的持琴、按音、换把、揉弦等等,及右手的持弓、长工、短弓、分弓、连弓、快弓等。基础技巧就像家居的半成品和机器的零部件一样,只有按照需要,经过有机的组合才能成为完整的成品。在演奏基础技巧的过程中,把各种单项技巧的演奏动作组合起来并在练习过程中互相协调,各部分相互作用,才可称之为掌握好基础技巧。以本校为例,学生的生源均从各省统考选拔出来,在演奏过程中多会出现音准、节奏,以及复合型技巧方面的问题,使得演奏力不从心。以上问题均是由基础技巧没有熟练应用所导致的。笔者发现,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同学具有扎实的“童子功”,大多数学生在各省统考之前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排名,通常对考试的作品演奏得滚瓜烂熟,但在考试作品之外,无论是对于进阶式作品的训练,以及基础技巧的熟练应用都有待加强。同时在练习曲的训练方面也急需夯实,还需要对演奏方法进行调整。所以,解决演奏方法和基础技巧的熟练应用,成为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2.练琴过程中缺少行之有效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
笔者发现,学生在还课过程中对于作业的理解与消化与笔者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排除缺乏练琴时间和学生在还课过程中紧张等主观因素,笔者认为,是学生的练习方法导致了练琴时间和演奏质量的不对等。学生在练琴中缺乏循序渐进的程序,多表现为,盲目的把一首曲子从头到尾演奏,无目的地溜琴等。经常有学生懊恼地向笔者倾诉“老师,我明明练了很长时间的琴,但感觉不管用。”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如不能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必然会导致练琴的结果不如人意,进而也过渡不到对乐曲的音乐内容和风格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使得演奏仅能停留在表层的谱面熟练或半熟练程度。
3.对于乐曲的选择与演奏缺乏目标感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与学生沟通教学进度以制定教学计划。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作品时思维不够宽泛,欣赏过的和想演奏的作品较少。经常在询问他们的属意作品时,学生呈现出一脸茫然的表情,这就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缺失,经常出现“喂一口,吃一口”的状况。并且对于乐曲演奏的审美追求上,标准较为单一,通常认为一首作品按照谱面要求音准、节奏准确,通篇演奏熟练,就是完成度高。对于音乐内涵的探索以及演奏过程中风格性技巧的提升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这样恰恰背离了演奏的本质,也使演奏本身的满足感和乐趣降低。
二、教学探索
1.重视基础演奏技巧的训练
基础技巧的训练,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通常在入校第一节课,笔者会通过模拟考试的方式要求学生准备两首作品还课,目的是观察学生基础技巧中的短板,随后布置练习曲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对于练习曲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状况,以由浅入深的方式,进阶式解决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或增加或减少练习曲的数量与难度,直到学生可以独立的演奏和练习较为复杂的基础技巧组合。
2.遵循科学的练琴方法
练琴的过程是不断重复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方法决定了练琴的质量,好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较为直接的解决问题,更可以在练习时间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练习方法上,学生主要凸显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于时间上的掌握不够紧凑,很多学生表示练琴的时间很长但不出活;其次,在练习过程中,以不停的从头到尾演奏的方式代替了突出重难点的有效练习。还有,在基础技巧的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练习速度上,学生大多追求较为稳定和均衡的速度,以至于在还课的时候,对于一些快速的练习曲或乐曲中的快板段落,演奏较为脱离预期。这均是由于训练手段不明确造成的,在练习过程中,拿到新的练习曲或乐曲后,需要先用较慢的速度对于乐曲进行视奏,然后再从头到尾将练习曲或乐曲演奏几遍,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其中的具体难点,再把难点单独拿出来进行练习。在练习快速段落时,对于节拍器的使用也非常重要,笔者授课过程中经常强调“要会使用节拍器”,在练琴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练习伊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节拍,在练熟的基础上,渐进式的增加速度,最终达到练习曲或乐曲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节拍器更可以起到一个目标导向的作用,根据节拍器发出的声响,达到眼、耳、手的多方面配合。
练琴的过程需要集中精力,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在遇到错误的过程中,要及时停下来,分析错误,对于错误段落进行单独的反复练习,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和概率心理。以这种方式练琴,在练习曲以及困难片段的完成度上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在练习方法上,许多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甚至在学生演奏过程中要及时终止其不正确的演奏和练琴方法。
3.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和音乐审美
相比较练习曲的训练,对于乐曲的演奏和练习步骤上则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当一首乐曲把谱面上基本的音准、节奏、音乐符号做到以后,进而便需要追求更高的音乐风格和个人演奏气质的表达。在这时,对于“风格性”技巧需要加以更多的关注,如各地域的风格表现手法,乐句的划分,弓指法的设计等都需要更加细致和有分寸。例如,在王建民先生创作的狂想曲系列作品中,不仅有高难度演奏技巧,每首乐曲也均有一个鲜明的地域风格,如《第一二胡狂想曲》的云南风格,《第二二胡狂想曲》的湖南风格,《第三二胡狂想曲》的新疆风格等。故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对于谱面技术的熟练把握只是基本,对于每一种音乐风格的贴切表现,是完整演奏作品的重中之重。在传统作品《江河水》的演奏中,看似简单的音符和谱面,却从引子的第一个音开始,无论从揉弦、运弓部位安排、乐句的划分等都值得细细推敲,反复练习和品味。所以,如果只把练习目标简单地设定为在演奏过程中不出错,那么在乐曲的完成度上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在各项演奏技巧熟练完成后,最终完成或叙事,或抒情,有明确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逻辑思维的演奏才能给人以美的启迪或享受。
三、教学角度的再思考
因为师范生的特定就业去向,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演奏能力,更要兼顾一定功底的教学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平衡“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笔者日常工作中需要关注的方向。对此,笔者目前采用了以下几个策略。
1.教学计划的合理设置
以本校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除了对演奏有一定追求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多为中小学音乐课教师,他们所从事的教学方向是音乐普及课程或者学校音乐社团活动。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作为基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主力大军,对于我国基层音乐审美结构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所以,笔者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多以二胡传统、经典作品为主,贯穿对二胡这件乐器的纵向历史发展,在授课过程中突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多重角度,以期达到学生对于二胡这件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的深入了解,从实际演奏角度和文化审美角度两个视角建立深刻认知,力求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和学有所得。
2.作品赏析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对于师范生来说,他们步入社会后,将从事音乐类课程的教学与普及工作,故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对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意图和乐曲所要表现的音乐风格做较为全面的功课。这并不代表“务虚”,而是在学习和练习乐曲中的必经之路,不仅会使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对音乐表现有明确的目标,且能通过情景启发学生的联觉想象力,激发其音乐形象思维,更为他们塑造自身的艺术审美做铺垫。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均会在每节课中加入少量作品赏析素材,如在教授《追梦京华》的过程中,四个乐章代表着四种不同的季节,每一个季节都蕴含了作曲家关迺忠先生一个“老北京”对故乡的深刻回忆。特别在第三乐章《金秋》和第四乐章《除夕》的演奏中,启发学生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在心中描绘秋高气爽的空气味道以及在寒冷的除夕漫天大雪的情景。另外,对于同一首乐曲网上不同版本的视频赏析,也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如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二胡独奏曲《楚颂》,就有多个版本的演奏视频,如高胡、二胡与民族管弦乐团版本,二胡与民族管弦乐团版本,二胡与钢琴版本等。在《楚颂》的授课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以视频为参考范本,对照查摆自身的演奏问题,在不同的音响效果中感受乐曲的恢弘场面和戏剧性的音乐形象。以上的教学手段是为了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作品的内涵背景,以及提升他们对于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这些能力将对学生日后从事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3.更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比起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本校的学生较为腼腆,不善于展现和表达自己,但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一旦获得一个明确的指令目标,便能较好地完成一项工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除了独奏曲的教学,笔者通常会设计一至两首重奏曲的教学计划,在重奏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区别于独奏身份的合奏体验,以及对于多声部合奏时纵向读谱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模式中,除了一对一的方式,还可采取一对二至四人的小组课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演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也可以在别的同学演奏的时候学习到长处和优点。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允许学业进度快的学生帮助进度较慢的学生,以体会和思考“教”与“学”不同角色的身份转换。
小结
自近代刘天华先生将二胡这件民间乐器提升至专业音乐学府课堂之上以来,二胡的演奏和教学至今已成长百年有余。近年来,随着十一大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入职于地方高校,二胡演奏与教学从纵向来看均呈现出可喜的发展趋势。
本文的每個章节如若继续拓展,皆可单独作为课题进行深入展开。希望更多具有高水准的二胡专业教师,能够投入到师范类高校二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中来,为师范类教育的更加规范与高效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刘长福:《弦上春秋——二胡演奏与教学文论选》,蓝天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