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东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不仅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英语专业人才,也要关注人才的政治属性,激发人才的爱国意识。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非常重要,可以实现思政育人与专业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表明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2]。英语一直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挥着讲解知识、锻炼能力及塑造价值等多方面作用。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本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非常必要,符合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很多课程,大学英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从知识结构到思想教育,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兴趣不大,影响了课程思政的真实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健康正向的价值观,把英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现阶段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广大教师应积极投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充分彰显大学英语课堂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大学英语是高校人文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拥有工具属性,也体现出人文性。教师应重点探索课程表现出来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本质,确保两个属性和谐统一。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让学生具备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要,而且通过学习新的语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从本质上看,正因为大学英语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更应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属性充分挖掘出来[3]。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思政教育的辅助作用,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健全,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等不同类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又被划分成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国际交际英语三部分[4]。其中,通用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逻辑表达、创新意识等,体现人文价值。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从专业角度培养学生英语学术意识和专业素养,课程设置更加复杂、难度更高,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往往未来要从事英语相关职业,所以教学中更应侧重于人文性,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国际交际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从意识形态角度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价值的人文观念。从总体上看,无论是通用英语、专业英语,还是国际交际英语,都在强调人文价值,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对外来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在对待外来文化时能够更加客观和理性[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也要继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学科教学优势体现出来,以更富创新意义的形式融入课程思政。高校要从全面、多元的角度推动英语课程思政工作,丰富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全方位提升大学生英语素养,积极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建设教育强国而不懈努力。
现阶段,高等院校在挑选英语教材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而市面上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较多,所以不同高校的英语教材不尽相同。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应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更全面的语言知识,正确认识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有部分教材会介绍一些中国文化,或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教师应善于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同,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都出现了较大变化。当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带有比较强的主观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大多来自大学生的功利心,学习英语单纯是为了通过学期考试、四六级考试等,忽略了对英语学习中人文因素和思政因素的思考。
在高等院校日常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存在不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政治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等现实问题,授课时更多地关注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未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未能体现课程思政的作用和价值。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解读能力,未能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出来,思政学习的重要性未能凸显,阻碍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价值的体现[6]。
为顺利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应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推动学生在未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能够快速提升交际能力[7]。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和大纲,对教材内容展开理性分析与挖掘,使之转变为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课程思政资源,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发展需求。
当前,教育改革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共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交流和对话,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挑选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高度匹配[8]。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将思政教育切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具备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实现育人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英语教师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政能力,从思想、情感、审美、价值观等多方面影响学生,把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将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传递给学生,保证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9]。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适应了新时代新要求,也有助于“大思政”格局构建。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课程思政内容有效融入英语教学,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较强政治素养的专业英语人才,加快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