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宏
(吉林市丰满区文化馆,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文化馆是典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就是为群众提供健全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满足群众基础公共文化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科技水平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文化馆应准确认识公益性与社会性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高自身建设质量和水平,改革原有工作方向与思路,在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要系统推进文旅融合等重点基础工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强调创造文化符号,销售文化和文化符号[1]。面对社会需求,文化馆应积极改进工作,在有效认识现有不足的基础上,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为此,本文深入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服务创新问题,希望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逐渐加大对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关注,明确了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的根本方向。特别是近年来,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撑,这也为文化和旅游融合提供了更大的机遇[2]。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创意的出现为旅游行业赋予了更多鲜活元素,有助于全面提升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吸引力。旅游从原有的看景色、看民族、看文化,逐渐过渡到体验文化场景,民众对于有深度的品质旅游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所以,当下应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品质,准确把握文化与旅游融合时机,实现有文化特色的综合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内容与形式,建设特色优势显著的旅游精品项目,在积极吸引游客过程中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是现代社会文旅融合的关键所在[3]。
当下,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融合不仅是文化与旅游职能的融合,更是二者核心的融合。文化馆需要充分掌握文化和旅游的核心属性,确保二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结合。研究发现,文化与旅游存在明显的共同点,其主要发展目标都是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为群众提供追求美好事物的优质服务。有数据表明,受近三年疫情影响,旅游业遭遇断崖式重创,文化事业助推旅游产业复苏成为新焦点,许多旅游景区以“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创新的形式打造“云旅游”,拓展线上消费模式。依托文化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利用数字文化馆联动旅游业,共同开发线上文旅服务产品,可以帮助旅游业形成新业态。文化和旅游在服务属性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当地群众,其文化组成也以当地文化传承为基础;旅游行业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当地群众,还包含大量外地游客,其工作侧重点在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明追求。旅游行业注重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发展[4]。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之前,文化行业更注重事业发展,对于产业发展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而旅游行业正好相反,更注重旅游市场的合理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二者在发展中的侧重点不同,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群众进行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与普及,因此核心本质是一致的。
文旅融合工作的开展,本质意义上是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这种互补的整合形式可以实现产业的价值创新,在行业领域优化发展阶段,推动不同行业多元化发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融合文化和旅游的相关要素,可以有效改进原有产业发展形态。建立全新的文旅产品和行业体系,在系统功能作用下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行业产业价值链升级,从而发挥“1+1>2”的优势效应。此项工作开展不仅能有效丰富旅游行业内涵,还能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大的吸引力优势[5]。此外,有效推动旅游行业发展不仅能带动文化交流,还能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成良好格局的同时,不断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交流程度,使双方建立更为稳定和谐的发展关系。有效构建文旅融合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文化馆还承担着组织群众文化交流和开展公益文化活动的重要任务。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为推动文化馆更好发展,要确保文化馆管理者正确认识自身工作职责,在明确服务宗旨与工作方向基础上,将创新服务理念有效融合在具体工作中。在创新发展服务理念过程中,要充分融合当地文化特色,联系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与风俗习惯,推动艺术普及和文化传承发展。此外,在服务效能领域,文化馆也要明确服务工作的具体方向[6]。
实现文化馆工作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需要积极组织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在以往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馆主要采用讲座或纸质宣传的方式。这些传统方式不仅存在较强的单一性特点,也很难有效吸引群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所以,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文化馆要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确保自身工作与群众生活相适应。精准满足群众需求,开展符合群众精神文化诉求的文化活动[7]。如可以建设一支具备地方特色的文艺团队,并为文艺团队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引导其到具备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或凸显地方特色的城镇进行表演。通过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的充分融合,进一步激发游客参与的积极性,加深与当地文化工作者的互动交流。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也要与时俱进,注重更新发展观念,调整工作结构,与旅游产业密切结合,发挥出最大优势。在此期间,文化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现有运营机制的不足,通过优化和改善运营机制,不断加强对文化传播途径的探索,确保文化馆的服务职能与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以杭州地区旅游文化产业为例,自古以来,杭州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自然风光和优美景色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到访,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与艺术资源。从本质意义上而言,这些文化资源都是有利于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要想有效利用这类文化资源,文化馆一定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在创新运营机制中推动文化馆工作整体发展[8]。同时,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更多的文化资源,文化馆还要在工作中增加资金投入,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每个层级的文化馆虽然工作方向和理念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具备不可取代的独特优势。因此,在文旅融合期间,也要和其他文化馆密切交流,开展艺术展示、文化交流、研讨碰撞等活动,实现文化馆共同成长和发展。除了文化馆之间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外,还应与其他文化团体展开合作,丰富文化馆人才储备,为提升文化馆工作质量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9]。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品牌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为提升文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文化馆在融合旅游产业过程中,要充分扩大自身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为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二者共同发展尤为关键。旅游行业要充分融入文化馆工作中,丰富旅游产业内涵与品质。而文化馆在融合旅游产业过程中,要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品牌,才能有效推进文旅融合[10]。如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文化馆,利用沿海城市的地区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发展了一系列富有海城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动,成功地扩大了当地旅游供给。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标准。在旅游行业飞速发展过程中,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需合理把握文化事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与引导功能,积极推进服务改革与创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进而推动文旅融合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