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民 岳露 蔡羽萌
【摘 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土文化资源是幼儿园建设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望城皮影戏集审美性、娱乐性、教化性为一体,具有突出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蕴。将其开发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具有培育与教化幼儿、丰富与拓展幼儿园课程体系、传承与发展皮影戏文化等多维价值。幼儿园应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体现文化浸润性、强调课程组织性、重视社会参与性,从创设具有皮影戏文化氛围的环境、建构专门的皮影戏课程体系、挖掘各类社会资源三个方面着手,让幼儿园课程体现皮影文化特征,从传统民间文化的“根”上去思考、去创造。
【关键词】望城皮影戏 幼儿园课程开发 价值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8-83-04
民族民间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具有与时俱进的传承活力,理应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作为湖湘文化的瑰宝,望城皮影戏于2015年入选湖南长沙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紧接着于2016 年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有句古老的民谚:“浏阳的鞭子,河西的班子。”这句话中,“河西的班子”就是指望城皮影戏班,望城皮影戏与浏阳鞭炮齐名,足以窥见望城皮影不俗的影响力。[1]
望城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集戏曲、舞蹈、雕刻、剪纸、文学、吹拉弹唱于一体的艺术综合体,由于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备受当地人民推崇,在当地广泛流传。皮影戏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性,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蕴。然而,伴随现代文明的发展,望城皮影戏艺术正在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因此,将望城皮影戏开发成幼儿园课程,不仅能对幼儿的身心起到滋养与教化的作用,还可以丰富与拓展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传承与发展皮影戏文化,以此为课程资源建构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蕴。[2]
一、望城皮影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表征
(一)开发皮影戏课程是教化幼儿的有力手段
首先,皮影戏形象的艺术性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修养。皮影戏的造型,各具人物特色——文官风度翩翩,武将威风凛凛,公主窈窕婀娜,书生清秀俊雅。音乐以湘剧为主要唱腔,扬声清脆嘹亮,抑声婉转动听,韵口腔调皆有讲究。影人的服饰图案等也经过精心设计,具有丰富的审美性。皮影戏中的道具、影人、音乐等组合,能使幼儿同时感受到形象美、服饰美、韵律美,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从而奠定幼儿良好的审美基础,是幼儿园开展美育的有力手段。
其次,皮影戏内容的象征性能够塑造幼儿的良好品格,具有教化与启蒙思想的作用。皮影戏在演出剧目的选择上大多是宣传弃恶从善、乐善好施的思想,皮影戏中承载的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体现。人物形象、台词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据望城皮影戏传承人朱国强口述,他曾到幼儿园表演《西游记》经典剧目,里面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片段深受幼儿喜爱,不仅表现形式诙谐有趣,而且能寓教于乐,将孙悟空勇敢、正義、有智慧等一些美好的品质呈现其中,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最后,皮影戏创作的生活性能丰富与拓宽幼儿的生活经验。望城皮影戏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创作背景直接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例如幼儿耳熟能详的剧目《俏夕阳》等,语言通俗易懂,唱词朗朗上口,保留着部分望城方言的原汁原味。另外,影人的服饰图案皆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多选择龙、凤、祥云、蟒纹等被赋予吉祥寓意的图案,承载着望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3]幼儿甚至可以通过自己亲身操作影人、道具等,近距离接触皮影戏艺术,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丰富感性经验,拓宽生活视野。
(二)开发皮影戏课程是丰富与拓展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
受身心发展的局限,幼儿主要以学习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为主,因此,浸润在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中的地方文化应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来源。[4]然而,当前一些乡镇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上存在较多与生活脱离、与文化脱轨的单一性课程布局,课程内容模式化,本土民间文化提炼不足,导致课程建设缺乏深厚的文化之“根”。将望城皮影戏引入幼儿园,不仅能丰富与拓展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同时能以皮影戏文化为重要支撑,有效解决乡镇地方幼儿园“文化资源阙如和开发不利等问题”[5]。
望城皮影戏语言通俗易懂、艺术表现形式夸张诙谐、形象生动鲜活,高度契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需要,适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由于其内容丰富多样,因此可以被开发为多种课程资源,例如以制作影人为主题的美工区活动,以表演皮影戏为主题的角色区活动,以研究光与影关系为主题的科学区活动等。还可以将皮影戏分别纳入音乐活动、美术活动、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科学活动等五大领域教学范畴内,或者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除了常规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系统化的皮影戏主题单元活动、亲子互动活动等,不管是以专门化还是融合化的方式开展皮影戏教育教学,都能有效拓展幼儿园课程的深度与广度。
(三)开发皮影戏课程是传承与发展皮影戏文化的重要桥梁
现代文明的交融给人类文化的传播与更新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一些传统文化也因不适应现代文明的需求而逐渐落寞。望城皮影戏曾经历过鼎盛时期,而如今,演出的市场萎缩、经济效益低下、受众群体减少等因素直接影响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皮影戏传承人朱国强表示,如今望城皮影戏班子仅剩两个,唱戏的艺人不到十人。老艺人相继去世,皮影戏收入微薄,对技艺要求较高,因此青年中较少人学皮影戏,传统技艺面临无人继承的窘境。一些年轻人甚至从未看过皮影戏。因此,将皮影戏引入幼儿园课程,能使皮影戏艺术出现在幼儿的生命世界,让一代又一代幼儿熟知,奠定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根基,让皮影戏艺术重焕活力,以新的智慧和思路不断得以传承。
二、望城皮影戏在地方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路径
(一)体现文化浸润性,创设具有皮影戏文化氛围的幼儿园环境
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园环境创设要考虑当地的风土民情、文化底蕴、气候条件。[6]幼儿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艺术,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浸染,因此幼儿园应当在环境创设中充分营造皮影戏氛围,来发挥望城皮影戏的文化育人功能。这一点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营造具有皮影戏特色的幼儿园精神环境。教师要充分理解皮影戏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要义,能准确从中提取皮影文化传递的忠、义、勇、孝等核心价值,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中有意无意地渗透其中优秀的理念。具体可以从制度管理、舆论风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建设来着手,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与感性知识,从而使幼儿受到思想层面的熏陶。皮影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必须保留皮影戏的文化特性,而不只是简单地陈列静态的、富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
其次,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物质环境,遵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让环境“说话”。静态上,教师可以在墙面、走廊、楼梯、班级活动区等地方陈列皮影戏的影人头像、脸谱、演出图片等与皮影戏有关的各种元素,例如走廊上按次序陈列生旦净丑脸谱,墙面张贴影人服饰图片,盥洗室用小生与旦角图案区分男女等,另外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投放屏等循环播放皮影戏剧目。动态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白区域或者专门设置的“皮影戏区”,给幼儿提供彩纸、木棍、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制作皮影戏影人,触摸、操作已经成形的影人;另外,还可以放置胡琴、唢呐、鼓、锣等皮影戏常见乐器,给予幼儿进行皮戏影演奏的空间,构建立体多维的皮影戏文化环境。
(二)强调课程组织性,构建渗透皮影戏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
幼儿园应当将皮影戏教育纳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显性课程,从而体现皮影戏课程建设的组织性与计划性。构建皮影戏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两方面。
集体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渠道:一是将皮影戏资源开发成单独的教学活动,如五大领域的教学;二是把不同的内容或者领域进行融合而开展模块化教学,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创编皮影戏剧本,倾听民间故事,在游戏活动中利用皮影戏的影人形象来进行游戏分组等。望城皮影戏蕴含了多种资源,如音乐资源、道具资源、语言资源、动作资源、美术资源等[7],因此,可以以此为依据,将皮影戏资源开发成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研究者在整理田野调查资料的过程中,对皮影戏中蕴含的各类教育资源进行了归类,将以望城皮影戏为主题构建的集体教学和区角活动做出了如表1的设计。
除了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主题单元活动,例如欣赏皮影戏—制作影人—创编剧目—搭建戏台—进行皮影戏表演,形成一环扣一环的主题活动单元,让幼儿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形成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完整印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望城皮影戏糅合湖南各地的民风民俗,种类纷杂,泥沙俱下,最原始的皮影戏资源需经过筛选与加工才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因此,教师应当选择那些能最大限度体现皮影戏文化和特色的主干资源来进行开发利用,去粗取精,注意适宜性与科学性,让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协同一致的教育影响。
(三)重视社会参与性,挖掘各类社会资源促进皮影戏教育实践的多元化
在传承传统民间文化的过程中,社会各级各类人群都责无旁贷。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社会力量,来开始传统文化教育。[8]首先,家庭是开发皮影戏课程的主体社会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例如鼓励家长多带幼儿观看皮影戏表演、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去望城靖港皮影戏艺术博物馆、拜访皮影戏传承人等,增强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与认同。此外,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如湖南省文化厅幼儿园针对皮影戏开展了木偶皮影戏展演主题亲子活动,将皮影戏艺术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家园共育相结合,为其他幼儿园做出了较好的典范。
其次,幼儿园可以挖掘家庭以外的社会资源,如充分利用皮影戏艺术博物馆、非遗传习所、文化旅游局等社会资源来组织皮影戏参观与学习活动,邀请民间皮影戏艺人到幼儿园表演皮影戏,参与幼儿园皮影戏教学,取得民俗专家对幼儿园皮影戏环境创设的指导。另外,幼儿园可以与周边社区、敬老院、游乐园等合作,开展皮影戏送温暖、社区皮影戏节、幼儿自制影人作品展览等活动,激发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形成社会全体关注传统文化、关怀皮影戏艺术的自觉性,从而建立起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认同的价值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延长幼儿园皮影戏课程的教育影响,弥补幼儿园资源方面的不足。
总之,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引入幼儿园,具有培育幼儿、丰富幼儿园课程、传承文化等多维价值,它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研究者希望能够通过幼儿园课程纳入皮影文化这一举措,为皮影戏艺术的继承提供新的力量,让望城皮影戏艺术重新唤发生机与活力,迎来艺术复苏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朱国强.望城县皮影戏现状概述[J].艺海,2014(3):137-147.
[2]张卫民,刘湘艺,罗珊珊.瑶族传统舞蹈资源在乡镇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21(4):81-84.
[3]李沛,刘水.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功能探析[J].丝绸,2020,57(8):116-121.
[4]耿书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资源的幼儿园感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9(5):85-88.
[5]同[2]82.
[6]鳳炜.沐浴世界的色彩:幼儿园节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221.
[7]张卫民,周燕杰.土家族摆手舞在民族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艺海,2022(7):84-86.
[8]周先利,莫群,鹿赛飞.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华皮影戏在幼儿园应用现状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地区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6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