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思路

2023-08-06 18:50:56李睿扬
新西部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动课劳动育人

教育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集劳动理论教育、专业特色劳动、文明校园建设、耕读文化教育、劳动传统活动为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是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改革的有效实践。

开展劳动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从劳动理论教育、专业特色劳动、文明校园建设、耕读教育、劳动传统活动五方面提高学生劳动教育意识,构建标准的劳动教育体系,并定期举办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将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党建+劳动教育体系的育人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引导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两者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教育学生重视劳动、崇尚劳动,培养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意识。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并厚植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无价的情怀,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者、自觉重视每一项劳动成果,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对诚实劳动的认知,深层次挖掘劳动教育的底蕴,切实增强对劳动者的浓厚情谊。

2、掌握通用劳动知识

让学生获得劳动基础理论与相关技能,正确规范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在劳动过程中提升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自觉践行劳动精神

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劳动成果”的不易,自觉珍惜每一个劳动成果,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的习惯。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党建+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

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学生全面多项发展的意识,切实提高对劳动人民的认同感,通过诚实劳动为祖国作贡献、为社会添砖加瓦。

2、遵循规律

将劳动实践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杨凌农科城独特的地域优势,制定特有的劳动教育内容和特色的项目。根据实际,安排合理的劳动时间与强度,深入贯彻相关劳动保护教育,切实做好学生人身安全保障工作。

3、融合专业

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活动有机结合。利用好学院综合农林实习基地、学生公寓、生产性实习实训场所等。

4、实践导向

将校园环境治理作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成为生产劳动全程的直接参与者,增强劳动切身体会,感受劳动辛苦,享受劳动成果,培养劳动能力,加强劳动习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建+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思路

1、劳动理论教育

开设劳动教育专题必修课,由辅导员担任课程老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以及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为理论依据,组织开展劳动知识、劳动纪律、劳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以及工匠精神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劳动、重视劳动成果;将劳动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加强学生劳动观念、法律法规、纪律及劳动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劳动安全法规的良好习惯;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训课相结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同心协力的精神,提高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知。

2、专业特色劳动

利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劳动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单位等场地,有效地把学生实践与实习等内容中的劳动模块充分融入劳动课之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魅力所在。在实际劳动过程中运用老师所传授的理论,进一步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依托实习实训课展开劳动教育。室内设计装饰与施工、园林施工等作为杨凌职业学院的重要实践课程,结合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是专门开发的专业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也是学院组织班级学生前往校外场所进行的实践课。

3、文明校园建设

以校园公共区域为劳动教育主阵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卫生清洁工作,把学校路面、公寓楼道、绿化等作为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场所,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最基础的校园环境管理、清洁卫生事务中。

学生公寓是学生进行学习、文娱活动和居住的重要场地,在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除了上课都是在公寓里度过,针对宿舍卫生,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经过三年探索,创新实施了“党建+学生公寓”三全育人工程,推进“党总支、党支部、学工办、教研室、共青团、学生会、退役生、劳动课、制度赋、新媒体”十进学生公寓,针对学生公寓脏乱差慵懒散软等痛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院制定了《“党建+学生公寓”三全育人工程制度汇编》,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宿舍卫生内务整理提出标准化要求。

4、耕读文化教育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推动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开启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先河。中国耕与读一直相伴而生,一个成功的耕读之家,往往是乡里农家的表率,他们提倡“耕读传家”“孝悌和家”“经名行修”的观点,深入到了广大农耕人的心中,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耕始祖后稷、农学家贾思勰、徐光启等一批又一批的农业科学家相继涌现,他们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今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赵瑜,油菜育种学家付延栋,他们踏着先辈足迹,执着梦想,甘于奉献,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國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古至今这些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的事迹,正是涉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先辈躬耕田野上,俯察天地间,留下“耕读”二字。先辈根据“耕读传家”、耕读结合的思想,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孕育出了“耕读文化”。新时代,耕读文化被赋予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知行合一、服务奉献的价值内涵,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作为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涉农类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大力弘扬“后稷文化”,深入开展耕读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技能过硬的一流人才,教育广大青年学子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耕读文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做到在读中行,在行中悟,将个人远大抱负与祖国的建设大业相结合。

5、围绕节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教育,以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国际志愿者日等为契机,举办相关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校园文化。

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举办相关的主题教育与庆典活动,结合学院每周五下午劳动课,积极组织开展义务劳动,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并掌握劳动常识,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劳动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充分挖掘劳动节的起源及其本质,让学生了解并发自内心热爱“五一”国际劳动节。

组织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活动;开展劳动主题演讲活动,唱响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主旋律。结合劳动课,开展“美丽校园,人人有责”清洁保洁活动;举办“我劳动,我光荣”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最美劳动者”摄影大赛。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环保活动中,将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精神,提高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内容:“播种希望,拥抱春天”的板报比赛,让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校园的绿化区域,开展一次拣垃圾、落叶、擦花坛、淋水施肥养护绿化等活动,动员人人参与植树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以“我所了解植树节的新鲜事”为内容,通过关注植树节当日的新闻报道和报纸,查找有关植树节的知识和活动,做好记录,并在同学间交流、宣传。

通过开展学习雷锋活动,进一步弘扬自我奉献、共同进步的志愿理念,使学生将学习雷锋精神作为日常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感。以班为单位,开展以“雷锋在身边、同做志愿者”为主题的活动,培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组织环保志愿活动和“生态家园绿色使者”的服务活动。从勿折一枝、勿踩一草等细微小事着手做起,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活动,使在校大学生不断增强爱护环境、减少污染、勤俭节约的良好意识,切实将爱护环境、重视生态、维护环境的想法落实成为自觉行动。

举办“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宣传科技兴农的新成果、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面貌、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通过召开向赵瑜同志学习动员会、观看赵瑜同志先进事迹视频、举办赵瑜同志先进事迹展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赵瑜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学以致用、不断创新包容、培养不懈毅力,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队伍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重在落地,为了切实发挥劳动育人实效,必须以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为支撑,以强有力的价值引领评价体系为抓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要把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课程格局中的重要内容,选聘优秀辅导员作为劳动教育的专项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规划和教育教学等工作。因为开展劳动教育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因此不仅需要专业课、实践课教师在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还需要教务处、后勤保障处等职能部门联动配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队伍保障。

2、构建一套科学的课内课外评价体系

依据劳动教育体系制定《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劳动课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考核并记录学分,劳动课成绩考核可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劳动课每学期设2学分,学生参加劳动理论课学习和参与劳动每学期至少要达到40学时,综合评价成绩为及格及以上者,计2学分。完善考核成绩确定的标准。劳动课计学分,参与劳动活动计入第二课堂成绩单。每次劳动课后确定单次课程成绩。

结 语

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切实有效践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是提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体系,才能切实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才能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格局,形成学校劳动之风盛行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春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视野下的劳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2]王笑、江明辉:《农类院校耕读教育的育人内核——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载《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4):49-51页。

[3]辛高洁:《“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4]张亮、丁德智:《新时代高校立體化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探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45-47页。

[5]沈铁敏、张晓霞:《高校大学生“五四四三”劳动教育体系创新》,载《现代企业》,2021(8):146-147页。

[6]黄婕、刘金库、岳海洋、王慧锋:《新时代大学生“德勤技专创”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载《化工高等教育》,2021(1):10-13+67页。

作者简介

李睿扬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劳动课劳动育人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军事文摘(2022年16期)2022-08-24 01:56:06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公民与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0:46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关于高职院校劳动课教学问题的思考
《太闲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