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第四代以玉为字辈命名的创作意图探究

2023-08-06 16:57范长华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字辈贾府宝玉

范长华

(江西开放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字辈即“用字排辈(派)”,又称字派。字辈一般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都有吉庆祥和等思想文化内涵,体现出本家族一定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对子孙后代的殷切希望等。

小说《红楼梦》①文中注明小说《红楼梦》回目和引用原文,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曹雪芹高鹗著,2008年第3 版),不另注释。为贾家宁、荣二府五世人物命名,沿用中国传承千年的字辈命名法,巧妙而且清晰地呈现贾府五世的代际发展脉络。贾府以“水”字旁为字辈的第一代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靠的是皇恩浩荡——宁、荣二公建功立业,受皇恩“敕造”宁荣二府。以“代”字为字辈的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靠的是世代相传的爵位世袭。以“攵(手执棍之意)旁”字为字辈的第三代,靠的依然是爵位的世袭和皇上的垂怜和恩赐,荣国府长子贾赦世袭一等将军,(次子)贾政被(皇上)“额外赐了一个主事之衔”[1]。第四代是以“玉”为字辈,宁国府长孙贾珍因累世降袭,袭的是三品爵威烈将军。贾府这几代人都“沐皇恩”,而这种世袭的恩赐随代际更迭而衰微。第五代贾兰、贾芸等,则以“草”字旁为字辈。

玉字辈的说法在《红楼梦》的第九回最早提及:“且说他姑娘原聘给的是贾家‘玉’字辈的嫡派,名唤贾璜。”《红楼梦》作者以玉为字辈命名第四代有什么意图呢?

一、爱玉成风的世俗——此乡多宝玉

朱眉叔先生在《红楼梦的背景与人物》[2]一书中说:“如果不把《红楼梦》放在它诞生的时代里,就无法准确说明《红楼梦》是针对什么写的,不可能参透书中那些扑朔迷离的表现方法,难以充分理解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划时代的不朽杰作。”

巨著《红楼梦》开卷明言“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虽一时有涉于世态”,但“无朝代年纪可考”。之所以不明言朝代,是源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一种特殊现象,就是残酷而频繁的‘文字狱’”[3]。但小说所写“风尘怀闺秀”看是“无朝代年纪可考”,但写作者的“当日”所涉的“世态”还是“可考”。

曹雪芹(约1715-1763?)写作了初稿《风月宝鉴》,成稿《红楼梦》的创作时间是在清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有专家认为乾隆在位60年,“其中的40年成为了清代玉器、甚至也可以说是古代玉器最辉煌的一个年代,今天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数万件玉器,也都是这一时期收藏入宫的”。①参考央视网10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中的《中国古代玉文化之七:世俗的趣味》解说词。https://tv.cctv.com/2011/11/09/VIDE1355518600289805.shtml.他在京城专门设立的两个造办处,为朝廷特别订制玉器;在全国发达的玉器重镇,还设有8 个直属的造办中心,以集拢全国名工巧匠发展琢玉业。仅苏州一地,早在前清时期,专门从事玉器制作和经营的作坊即达“三数百,商而工则三千余人”[4]。以“此乡多宝玉”来形容此期间的自上而下的酷爱玉的清朝不为过。

每一部小说都有作者所处时代的烙印。清人爱玉之风和清朝琢玉业的空前发展,无疑给曹雪芹带来了创作的灵感。灵石幻化为的“鲜明莹洁的美玉”,在人世间亲见宝玉摔玉、络玉、砸玉、失玉;贾元妃省亲特赐贾母“金玉如意各一柄”;贾母“八旬之庆”,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宝玉用玉(左王右夬)扇坠作为见面礼送琪官蒋玉函,而贾琏将自己的一个汉玉九龙佩扔给了尤二姐,开启了尤二姐的潘多拉之盒;宝玉、尤三姐都曾以玉簪“一跌两段”来明誓;探春房内洋漆架上悬着的是白玉比目磬,妙玉给宝玉吃茶用的是自己的绿玉斗,邢岫烟裙边带着的是探春送的碧玉佩……《红楼梦》中的人也像是“得了玉的益似的”。以玉为名,不论男女,不分贵贱,“你也玉,我也玉”。上至贵公子(贾宝玉)、小姐(林黛玉),下至丫鬟(红玉、玉钏儿)、戏子(十二官之一正旦玉官,蒋玉函),甚至于出家女子取的法名(妙玉)、乡间婆子(刘姥姥)胡诌出来的姑娘(茗玉)以及贾家学中的学童(玉爱),都爱取玉为名。

贾家玉字辈有名字的有15人,分别用了珍、瑞、珠、玉、环、璜、琮、珩、琼、琛、㻞、珖、璘、璎等15 个字。因爱玉而得“玉痴”雅号的乾隆有14 个儿子,即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都以双字命名,除共用一个“永”字表字辈外,另一个字都是和玉相关。其中“璜、琏、琮、璘”4个字恰巧出现在以贾珍为首的贾家玉字辈名字里。小说以玉为字辈命名,借“假(贾)作真来真亦假”之语瞒天过海,艺术性地指向作者所说的“当日”——乾隆时期。

因此,贾府第四代以玉为字辈命名,暗示了小说《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红楼梦》就是以玉为眼,衍射“当日”清人自上而下爱玉成风的“世俗”。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面镜子,那么玉字辈诸多人物,当是满清政府无“玉”不欢的八旗子弟的镜中像。

二、金玉其外的家族——金门玉户府

《管子》有言:“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从有了王权开始,玉就与帝王、贵族等上层阶级便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广泛运用在政权朝聘、宗教祭祀、人际交往、礼仪服饰等各个领域,成为封建贵族们显赫地位的象征,也是他们“炫富”的奢侈品。乾隆统治时期,玉器身价普遍升高,有古铜旧玉无身价之说。贾家玉字辈名字里的珩、珖、璎、瑞、环、琮、璜等字指的是各式古玉制品。

以下是贾府玉字辈15人名字在《说文解字》[5]、《说文解字注》[6]和《康熙字典》[7]【玉字部】的释义。“琼”“珍”是指玉石之类的珍宝;“珠”[6]16,“蚌之阴精”,是指蚌壳里头的的水精;“珩”[6]25是“佩上玉也”,即一组玉佩中横在最上面的玉器,用来节制佩玉者行步的;“环”[6]28,“璧肉好若一谓之环”,是边宽与璧孔的直径相等的玉器;“璜”[6]19,“半璧也”,是象半边璧的玉器;“琮”[6]21,“瑞玉。大八寸,似车釭”,是圆直径为八寸、象车轮轂的玉器;“瑞”[6]15,“以玉为信也”,是指用玉制成的信物。而“珖”[7]682,“琯也”,琯②“琯”字在《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中有四条义项。一、ɡuǎn《说文》:本作管。“或从玉。古者琯以玉。”是指古代管乐器,用玉制成,像笛。二、ɡuān指石似玉。三、ɡùn《广韵》:治金出光也。四、ɡuàn玉饰也。此为个人意见,根据“珖”与“琯”的谐音以及与贾府玉字辈其他名字字义的相近性采信第三条义项。[7]686是“石似玉”;“琛”[7]688,是“宝也”;“璘”“㻞”[7]693是指玉色光彩;“琏”[7]692是指宗庙中(祭祀时)盛黍稷的器皿;“璎”[7]697是用于表颈饰的“璎珞”和“石似玉”的“璎珢”。

从上述贾府玉字辈15人的名字字面义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泛指玉石之类的珠宝,如琼、珍、琛;第二类是专指宗教祭祀、丧葬等方面的礼器,如珠、琏、璜、珩、琮、瑞、环;第三类是指男子身上的玉佩饰等,如珠、玉、环、珩、珖、琛、璎;第四类是形容玉的文彩色泽,如璘、㻞。

玉字辈的名字,从字面上皆为玉珠宝器,这与“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贾家家族相得益彰。“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前三代人都“沐皇恩”,历经百年,发展至第四代,已进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巅峰时代。《红楼梦》中的那张“本省‘护官符’”写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表明此时的贾府与史、王、薛家号称“四大家族”。他们互通婚姻,同气连枝,互为倚仗,一荣俱荣。再看宁国府秦可卿的送葬队伍里有八公送殡、四王路祭;荣国府贾母八旬之庆,又见皇亲、驸马、世交王公纷至沓来,可见贾府与国公贵胄彼此回护,盘根错节。再与南安王府、北静王府、江南甄府等皇亲国戚暗通款曲,遥相呼应;更有荣国府第四代嫡长孙女贾元春受封贤德妃:贾府已是赫赫扬扬,登峰造极,真不愧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因此贾家以玉为字辈命名,向世人昭示了贾家大富大贵的地位。

然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贾家玉字辈,名字都与玉有关,但非真(“贾”即假)玉,徒有其名。首先根据《红楼梦》谐音双关的创作手法分析,有研究者认为贾珍为“假真”,是宁国府第一大坏蛋、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贾琏为“价廉或寡廉”“假脸”;贾宝玉为“假宝玉”“真顽石”。其二,从反义取名的手法分析,玉字辈虽有玉之名,但是“玉卮无当(底),虽宝无用”之实。如“琏”字,是指宗庙里用来盛载祭品之器物,在《论语》里说是“瑚璉”,古人用“瑚琏之资”来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贾琏为荣国府的长房长孙,本该独当一面,却是个华而不实之辈、花花公子之流,在贾府只是帮衬着管点跑跑腿的杂事,还一味拈花惹草,也难当大任。“环”,“璧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璧谢”的典故:晋公子重耳流亡曹国时,“僖负羁(人名)乃馈盘飨,置壁(璧)焉”,“公子受飨反璧”。在“结草衔环”的传说中,“环”成为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的载体。而贾环的所作所为与“报恩”“璧谢”背道而驰,他生性猥琐,是个恩将仇报、以怨报德之人。这种反义取名,极有讽刺意味。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小说以玉为字辈命名,昭示贾府金门玉户的光彩夺目,给人一种昌明隆盛、仙寿恒昌的极圆满的表象。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贾府第四代金玉其外,“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

三、执身如玉的属望——至坚者是玉

贾府第四代以玉为字辈命名,隐喻对后代子孙执身如玉的属望。这种属望对于百年贾府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其一,“执身”如玉,正心修身。以玉为字辈命名表达了对第四代子孙执身如玉的属望,殷殷期许此辈人能如其名,谨言慎行,践行君子“仁义智勇洁”五德之美,洁身自好。

玉具有至美至贵至坚的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祥瑞的象征。《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成为君子的化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红楼梦》描写北静王水溶“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带”,而“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龙腰玉”。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玉”[6]15有释义:“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玉有五种美德:柔润有光泽而又温和的“仁”;纹理清晰可从其外看到其中的“义”;玉声舒展悠扬,人人听得见的“智”;宁可折断也决不弯曲的“勇”;虽有棱角却不会使人受到伤害的“洁”。《白虎通义·考黜》:“玉者,德美之至也。”

古人以玉之美比附道德之美,进而将玉制品也负载了超越其物质品质的形而上意义,使之神化、礼乐化。早在春秋时就有隋侯之“珠”(又称隋珠)和“结草衔环”的传说故事,“珠”和“环”成为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的道德象征。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人们用玉制成各种祭祀礼器以示对天地的尊崇和敬畏。《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先秦时期,璧、琮、圭、璋、璜、琥等六器,合称“六瑞”。而祭祀宗庙时,用“琏”盛黍稷等祭品,以供养祖先和去逝父母的器物。“瑞”“璜”“琮”“琏”等字都是指古人祭祀礼仪中最重要的礼器。这与我国古人崇尚的“礼乐”及宗法礼乐制度息息相关。

贾府第四代以玉为字辈命名,属望其修炼“仁、义、智、勇、洁”的美德,持之以恒,坚如磐石。“衔玉而诞”的贾宝玉被宁荣二公寄予集五德之美于一身的厚望,是宁荣公寄予厚望的不二人选。虽贾珍、贾琏等德行有亏的第四代玉字辈自然不在候选人之列,但论德行当属贾政。贾政因“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且当时已入朝为官,又有荣升为贤德妃的女儿做后盾。然而贾政是个糊涂人,耳朵根子软。他理家看似严厉,可教子无方,一被人(贾环)煽风点火,不问青红皂白,就痛打宝玉;为官貌似清廉,却是个昏官,“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以“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被参。而冠以“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之名的贾宝玉天资聪慧,“大观园试才”一回目可见有先祖寄寓厚望的秉赋。宁荣二公遴选继业者除了德行标准,还看重智勇。因此宁荣二公认为宝玉身上萃集了玉的“仁义智勇洁”五德之美,必定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为何要执身如玉?《周易·系辞下》有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祸。而已有四世倚仗皇恩浩荡的贾府,赫赫扬扬,位尊而不修德,难免于祸害,第四代人最重要的任务是修身养德,执身如玉。《礼记·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从玉字辈开始正心修身才可能免于灾祸。

其二,“至坚”是玉,固本齐家。以玉为字辈命名不仅寄予如玉修身之意,还有如玉固本齐家的愿望,亦即先修身后齐家,坚守贾府百年基业。《礼记·大学》说:“身修而后家齐”。已到达巅峰地位的贾府,要“齐家”先要固本(身),正心修身是齐(守)家继业的前提。玉字辈正心修身,坚守基业是保万全的正道。《红楼梦》两处嘱托可以印证。

小说第五回宁荣二公之灵对警幻仙子的嘱托云: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

嘱托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认定惟有宝玉略可继业,二是请仙姑引宝玉“入正路”。

小说云山雾罩似的说要“规引(宝玉)入正”,“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什么是“正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最快的晋升阶梯,但对于已经名声赫赫的贾府来说,贾府后辈走科举快速晋升之路未必行得通。以贾政为例。贾政自幼好读书,“原欲以科甲出身,不料(贾)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以“恤先臣”之名,“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正六品[8]340)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封堵了贾政通过科举快速晋升之路。虽然第三回贾政“升了工部员外郎(从五品[8]340)”,到第八十五回才在工部拟正,成为掌印郎中(正五品[8]341),九十二回被“放了江西粮道(正四品[8]346)”,不到一年,第一百零二回被“着降三级,加恩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指以工部员外郎身份办事[8]341)”。从来处来,到去处去,贾政徒劳地又回到原地。

贾政努力尚且如此,其他人无须多说,像贾琏捐的“同知”、贾蓉在秦可卿死后捐的“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虽为五品职例,但都是有职无权的闲职。因此宁荣二公寄望宝玉继业,并不是像贾政、贾琏一般走科举做官之路,要跳出“迷人”的世俗的圈子。如仙姑说的“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看似走治国安邦之路,实则是修身正心。

再看第十三回秦可卿对王熙凤的托梦:“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要保永全,可“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秦氏已敲响贾府的丧钟,如《周易·系辞下》所言,她的嘱托印证了当贾府“德不配位”的“鲜不及矣”。秦可卿所说的“日保永全”之法是置祭祀产业(如田庄房舍地亩),以备“不虞之需”。这个“不虞”,“便是有了罪……便败落下来”,这个“需”则是“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久”。

从宁荣二公之灵和秦氏的嘱托可看出,一个共同点是对贾府制订“继业”“常保永全”的计划。不同的是前者寄寓于人,嘱仙子点悟宝玉“规引入正”;后者寄寓于产业,嘱凤姐筹谋后事。如将两份嘱托合起来看,即寄望宝玉等贾府继业者,如玉石般坚守在祖茔附近置办的祭祀产业,“至坚者是玉”,保全贾府百年基业。跳出世俗的圈子,正心修身,回归平淡才是以宝玉为代表的第四代玉字辈的“正路”。这也正是封建社会无数富贵显达人家,在历经百年阅尽繁华之后,洗尽铅华归于平淡的共同愿望。

四、擿玉毁珠的命运——时乖玉不光

小说采用伏线千里之法,多处借宁荣二公、秦可卿之言,十二判词,红楼十二曲以及元宵灯谜,二十九回“神前点戏”的戏目(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等暗示贾府不可挽回的必然命运。小说写贾府第四代人玉字辈“擿①《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第292页注释:擿(zhì至)——同“掷”,表扔掉。玉毁珠”,也暗示贾家盛筵必散的命运。

“擿玉毁珠”是小说第二十一回引庄周的《南华经·外篇·胠箧》之语,“擿”古同“掷”,表投掷,扔掉。“擿玉毁珠”的意思是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对于贾府第四代人来说,“擿玉毁珠”的寓意耐人寻味。

首先明指“珠”“玉”被毁弃。从字面上看,“擿玉毁珠”是指向贾珠和通灵宝玉。小说第二回写贾珠“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一子,一病死了”,“珠”已毁(早夭),后来“玉”(通灵宝玉)最后也丢失了。而从玉字辈的名字涵义分析,“擿玉毁珠”指向的可以是所有冠以“玉器珠宝”之名的玉字辈。同在第二回,冷子兴一针见血指出贾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贾赦荒淫好色,奉行读书无用论,说“咱们的子弟……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第七十五回)。在这样的长辈教导之下,以贾珍贾琏为首的第四代玉字辈无人用心读书,只寻求“高乐”,吃喝嫖赌,却无人去管,“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有研究者认为贾府的玉字辈成为贾府被毁掉的一代。孔子说:“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在封建社会世袭罔替制度之下,“这样的人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奢侈淫靡,尸位素餐,游手好闲,一代比一代腐化沉沦,必定会滋生出像贾珍、贾琏一类的蠹虫,终将加速这座“礼崩乐坏”的封建王朝空房子的倒塌。

二是暗写贾宝玉的命运。贾宝玉“衔玉而诞”,与通灵宝玉有难解难分之说。小说多次写到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丢失,宝玉失“通灵”,变疯癫痴傻。这就不难理解“擿玉毁珠”亦指向贾宝玉。第六十二回大观园内众人玩“射覆”游戏。香菱引“宝玉”二字的出处时看似脱口而出,说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宝玉”二字更应景的有白居易的《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爱惜肯将同宝玉,喜欢应胜得王侯。弄璋诗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邓攸。”诗句表达对如宝似玉的孩子的喜爱。香菱这句“此乡多宝玉”,出自岑参的《送杨瑗尉南海》:“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此诗后两句的本意是嘱咐杨瑗以清廉为要,居“宝玉”(指南海的珠宝象犀玳瑁之类的奇物)之乡而不厌清贫。《红楼梦》在这里也玩了个“射覆”游戏,以南州的真“宝玉”为“覆”,“射”大观园的贾宝玉,以“草蛇灰线”之法预示贾宝玉莫厌将来的清贫生活。《红楼梦》第八回引后人的诗嘲云:“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贾宝玉最终是抛家舍业,绝尘而去,枉自嗟叹“时乖玉不光”。

三是暗示贾家盛筵必散的命运。贾府第四代玉字辈是贾府由盛至衰的转捩点。虽然“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可是在擿玉毁珠之时,时乖玉不光,以宝玉为代表的玉字辈无一人有一番大作为,无一人可在贾府这座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因此当元春薨逝、甄府抄家,外力无可依傍时,贾府上下如抛掷毁弃于地的玉屑,在风雨之中飘摇。“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贾政叹气连连,想“这些子侄没一个长进的”“我贾家何至一败如此!”因市井倪二掀起的张华案、石呆子的二十把旧扇子,宁荣二府就被“横扫”得不堪一击。有革职的,有监禁的,有流放的。贾家大族如鸟兽散以至百年递嬗后“五世而斩”,祖先创下的业绩付之东流,贾家盛筵必散的命运不可挽回。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也有专家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再现。贾府的命运和曹雪芹亲眼目睹的曹家历史变故一样,事极必反,盛极必衰。秦可卿说“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在《红楼梦》这部自传式的文学作品里批宝玉如戕自己,“当此时,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状写贾府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如忆故人如述历历往事;叙述贾府盛极而衰的过往篇章,挥洒自己历尽繁华又堕入绳床瓦灶境地后的“一把辛酸泪”。作者内心应该是五味杂陈,“字字看来都是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喟叹决非空穴来风。“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其亡也忽焉”。贾府第四代人以玉为字辈命名,何尝不是作者仿效阮籍之哭,“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慨叹自己的“时乖玉不光”?

《红楼梦》,不愧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旷世奇书,彰显了作者曹雪芹卓越的文学艺术造诣和中国式的智慧。小说以玉为字辈命名,契合贾府第四代巅峰造极的地位和身份,警示后代子孙当执身如玉,以保百年基业,向读者暗示作者所在“当日”是清人爱玉成风的“世俗”社会,揭示虽“至坚者是玉”也会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擿玉毁珠”的道理,以伏线千里之法暗示贾家盛筵必散的必然命运。“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殷鉴不远,警钟长鸣。

猜你喜欢
字辈贾府宝玉
家族里的字辈
家族里的字辈
宝玉不喜欢的男生
论宝玉之泪
宝玉受笞
宝玉问路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家族历史:填补超越“字辈”的信息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