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天
(甘肃康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甘肃 武威 733000)
竣工验收报告多由建设单位编制填写,并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施工单位各自备存,而且还需要在监理方、施工方、设计方、建设方多方主体共同签字后生效。作为审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资质的文件,若在企业管理中进行有效应用,能够借助报告中涵盖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丰富信息动态掌控工程建设成果,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
就企业管理工作中竣工验收报告应用成果分析,多存在以下几项不足之处:
1.资料不齐全。企业管理者在应用竣工验收报告环节,仅关注局部内容,并且收集的竣工验收报告资料不全,或是管理者未能从中采集有用信息,造成管理者对整个工程难以构建完整的认知框架,影响管理决策的可行性。因此,要想取得满意的应用效果,应先行获得完整报告,包括相关附件。而后加强对报告的准确分析,找到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细节内容。
2.管理内容混乱。企业管理者在应用报告阶段,因报告所含条目较为复杂,且信息量广泛,致使管理者对报告内容的把控度不高,或是未从工程概况到项目验收建议与经验实施连贯应用,自此削弱报告的实质性作用,而且管理者也没有依据报告编制顺序找准梳理方向,呈现低效应用状态。
3.缺少辅助系统。报告所涵盖的内容较多,若对其进行逐项逐字分析,将花费较多的精力。若依然按照传统查阅方式逐页翻阅,将消磨管理者的应用耐心,也会耽误管理进度。对此,缺乏信息化应用条件是目前限制报告优质应用的重要原因[1]。
4.制度不细致。在企业管理者实际应用报告时,若未出具细致的管理制度,将无法引起管理者对报告的高度重视,也会降低应用导向性,故此应从制度层面深化报告效用,促使管理者深度体会报告的应用技巧。依据上述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予以优化,以求在报告辅助下获得理想的管理成效,实现项目的协调推进,积极应对管理难题。
在企业管理中考虑到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庞大,造成管理者难以全面知晓工程建设细节,而竣工验收报告可以进一步辅助企业管理者便捷化开展工程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一方面,报告的应用能够客观展现工程建设组织分布情况以及工程资源配备量,以便建筑企业在未来承接建筑工程时,能够明确具体的组织结构设置与资源分配标准。另一方面,该报告的应用还可借鉴项目投产初步意见书、收尾工程处理意见书、工程实体质量评价报告、建筑设备系统调试记录等细则,积攒建筑企业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将报告作为总结现状与指引未来行情的依据。
另外,报告的应用也能充分引领管理者深入知晓当前建设工程建设效益水平,特别是通过技术标准组织验收报告,可为今后建筑企业建筑投产项目的进一步开设给予必要性管理依托。同时,还可通过报告中的消环认可文件,对建设项目环保水平加以评测,便于建筑企业贴合新时代环保理念始终坚守环保生产原则,并在后续工程建设活动中获得可靠的环保管理保障。比如在某公路工程建设活动中,要求至少在施工现场设置两个监测断面,并且相距桥梁200m 以上的区域内开设衰减监测断面,对应的纵坡坡度不超过1%,报告中能够准确展现监测点位分布情况,包括在车道数量未至四车道情况下,其监测点位分布在与公路中心线相隔20m,40m 直至200m 处,以20m 为间隔距离设点,用于监测该区域车流量情况。若位于小城市建设公路,其监测点位数量至少为20 个,若为大城市至少为80 个,以便企业管理者利用报告中的环境监测结果评估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只有工程建设阶段符合环保要求,才能如期竣工,否则需在环保部等职能部门监督中予以改进,直到达标后方能继续开展施工项目。对此,企业管理工作中可参照报告中反馈的环保监测信息归纳环保管理要点,保证在报告的合理应用下,企业管理有效性得到充分提升,企业管理者也能在报告的指引下深刻履行管理职责,促使建筑企业拥有更高的效益水平[2]。对此,报告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确实具有显著作用。
企业管理工作中应用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当加强对报告资料的精细化分析,以便从中获取所需信息,辅助管理者出具适合的管理计划。于报告中详细记载立项、招投标、审批、工程建设、工程设计以及投资等内容,能够促使管理者更全面地了解项目细节。因部分管理者多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内容较为熟知,而在项目投标以及项目设计等步骤中基本上处于了解空白期。若能依托报告落实精细化管理,将促进项目的高效管理。
一般情况下,在编制报告期间,需要同时递交施工许可证、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以及消环认可文件(消防部与环保部)、勘察单位质量检查报告等复印文件。企业管理者在获得报告后,应结合报告的编制顺序准确记录企业管理工作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对报告内容的利用率,亦能及时知晓企业管理缺陷。报告出具主体多为施工单位,其出具时机为工程竣工后。此时管理者为了促使整个工程顺利达到验收标准,并及时获取工程尾款,应加强收尾期项目管理。因在报告中可直观确定用材以及工程建设质量达标程度,故此管理者若提前应用报告即可预判建设后项目存在的风险,便于在尚未交付工程前加以弥补,降低返工可能性。
以报告中的“专项工程”部分为例,管理者可从中知晓该项目在建设期间是否存在移民安置、设施改建、私自占地、环境污染情况。包括弃渣量与弃渣运输方式等,都是报告应用中重要信息,管理者务必要提高对报告内容的精细化分析,充分借助有用信息提高管理实效性。在报告应用阶段,企业管理者还需充分考量报告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报告中不真实的数据往往会导致企业管理工作陷入误区,故此需要以真实材料组成的报告为依据。比如在混凝土质量抽样检测报告中,只有当混凝土质量合格,才能辅助企业管理者知晓践行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具体方法。报告中虚假材料的出现,一是违法行业法规;二是削弱其参考价值,影响企业管理中实效性应用作用。因此,各部门需要加大报告真实性评估,保证企业管理者所获取的报告内容足够可靠[3]。此外,还要保证报告资料完整,报告中涉及的技术文件、工程施工方案、资料记录等内容都要全部纳入报告中。考虑到某些重要资料会暂时保管于项目负责人手上,故而在项目竣工后需收集报告资料,并确定报告内容无误且收录完整后方能应用于企业管理活动中。为降低报告资料不全风险,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需设置资料管理员岗位,助力企业管理者更全面地获取报告内容。
企业管理者在报告应用期间,可以积极采用全程管理模式。所谓的全程管理模式是指在报告编制以及竣工验收流程中,管理者都要进行合理干预。此处提及的干预并非影响竣工验收秩序,而是在不同环节获取所需信息,缓解管理者集中整理报告的工作压力。在报告中多包含施工文件、工程竣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等,其中施工图纸、财务文件、施工记录、施工材料质检报告等都属于应用广泛的文件。管理者应在竣工验收报告交由各部门留存时及时查阅报告。从报告资料管理、竣工验收管理到竣工结算管理,管理者都要在报告中准确评估当前管理方案的科学性,而且也要有效转变管理思路,符合竣工验收报告编制程序的实际要求[4]。
比如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清晰地知晓竣工验收报告相关依据及其要求,即要求递交施工合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多个技术文件,并且需要得到监理方、施工方、设计方等多方建设主体的统一认可。在报告签名栏中应有直属责任人的亲笔签名,这样才能体现报告内容的可信度。管理者也要判定当前项目建设结果与竣工验收要求的匹配度,必要时可联合多方主体共同商议竣工验收合格方法。而在结算期,管理者可从报告文件中确定结算方式,之后同技术员、资料员就结算事项予以校对,而后以分段结算等方式向业主递交报告并回收款项。管理者应始终在竣工验收全流程中提高对报告的关注度。由于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整合竣工验收报告相关资料,故而为提升管理时效性,充分发挥竣工验收报告综合作用,需更细致地出具资料清单,即管理者在全面知晓报告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数据分析与资料统筹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自建筑项目开工到竣工后,需以建设依据(工程概算清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要说明,计划任务书等)、工程概况(单项功能开工与完工工期计划表,工程量完成表,工程前期实施计划)、工程技术档案(监理文件,设计文件,验收文件等)、竣工决算概况(预算执行表,投资分析报告,初步决算计划表)、经济技术分析方案(质量事故处理情况说明书,新技术投资效益分析表等)、投产准备(人员配备与组织配备计划表)、收尾工程处理意见书、工程投产初步意见书等为主,这些内容都要细致展现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使之明确竣工验收报告组成部分,也能充分借助该报告全面了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水平以及工程建设现状[5]。只有实现全程管理,才能消除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等不良风险。
若直接要求管理者翻阅纸质版报告,将延长对有用信息的提取时间。因此,还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引领管理者通过查看电子报告的形式,提高管理效率。实际上,早在2018 年南宁市就曾建设示范点,通过试用依托BIM 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研发而成的竣工验收管理系统,分析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价值。在试用后显然当地的竣工验收管理效果得以加强,不但实现了报告信息的规范化利用,而且还建立了电子报告标准化入库架构[6]。
此外,在2022 年8 月份正式颁布推进“竣工联合验收管理系统”运行倡议书,终止报告备案计划,便于管理者能在申报、资料补齐修正、现场验收整改等功能模块中快速获取电子信息,为项目的竣工验收创造有利条件[7]。
竣工验收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可为其提供明确指引,使之在报告应用中全面知晓应用途径。
如在制度中对竣工验收环境的验收范围提出具体规定,管理者可按照制度说明确定应用方向。其中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后需要使用环境保护设施维护工程结构,而且还要先期开展试生产操作,管理者可从报告中评估项目安全文明生产情况,之后根据补充环境保护设施等举措,增加工程达标度。同时,在制度中还批准建设单位可自行向行政主管部门递交验收申请,管理者可在整理报告后确认申报时机,促使工程在竣工后能够及早达到验收标准,促使整个工程尽快完成交付,释放施工单位的工程承包资金负担,夯实资本基础。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应用报告时,建筑企业务必围绕环保验收、节能验收、消防验收、防雷装置验收等多项验收条款设立专项管理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报告应用路径指导。如应用节能验收报告时,需要管理者对节能分部工程验收以及节能工程质量评估等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知晓当前工程建设节能水平,科学编制节能管理企划书[8]。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应用竣工验收报告,将助力企业管理者深入掌握工程建设动态,理应加大应用力度,并且立足于当前应用问题提出可行性优化举措,从报告资料精细分析、全程管理、管理系统以及管理制度等层面加以优化,促使优化后管理者能提高对竣工验收报告的应用效率,践行高质量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