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8-06 04:12
现代食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村民食品农村

◎ 吴 刚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食品安全问题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同时,要求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其中,特别强调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乡村振兴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举措,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源头,只有源头安全,才能保证整个食品行业的有序、快速、安全发展[2]。当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近些年的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环境较为复杂、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农村地区,还存在较多问题亟需解决。

1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困境

1.1 消费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大,消费基数低,边际消费倾向高,消费潜力大[3]。食品安全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生产者的经营意识两个方面。当前,农村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十分薄弱,大部分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一方面,在消费的过程中,农民经常会买到假冒伪劣或者“三无”过期产品,鉴别这些食品是否过期的方式往往是扫码或者利用电子设备查询,使得农民在受到权益损害时不能及时挽回损失,危害到自身健康。另一方面,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对法律理解不够深刻,也缺少食品经营的专业知识。部分经营者甚至只讲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商品质量,将过期的产品继续售卖。由于农村地区食品经营地较为分散,基层执法人数较少,不易监管,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量还较为薄弱,难以全面覆盖。

1.2 生产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消费水平的限制,农村食品加工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系统安全卫生的生产线,大部分食品生产以家庭手工作坊形式存在,且分散错落。大部分企业缺少正式的营业证明和生产许可证,生产的机器较为陈旧,基本不会定期自查,生产过程较为粗糙。由于加工技术不够成熟,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的残留,为人体健康埋下隐患。

1.3 原材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产品生产原料的获取一般采取种植和饲养两种形式。在种植方面,传统的有机肥料已经被农民所淘汰,化工肥料取而代之。虽然使用化工肥料可以大幅度,增进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农业生产投入的成本降低风险,但会导致农产品安全风险增加,人们长期使用化工肥料培育出的食品,就会有化学元素沉淀在作物本身,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一些不符合售卖标准的低效肥、农药的流通,造成的农产品安全风险更甚。除此之外,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也是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垃圾分类并不明确,在路边和沟旁经常会看到各种垃圾、生活排放的污水,无疑也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地膜等塑料垃圾的不易降解特质,给农村土地恢复造成了很大的阻力,为农产品的生长制造了安全隐患。

1.4 运输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占地面积较大、地理构造复杂,交通和物流发展不够便利,运输过程也对食品的安全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食品运输周期性长,食品原材料的采集和产品售卖过程中耗费的交通时间较多,大多采用货车运输的方式,运输安排上没有固定的时间,往往要根据商品生产者的需要进行发货、送货,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特点。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要经停许多储存点,这些储存点一般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因此,在存储的过程中会造成食品原材料和商品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会导致不易保存的商品的变质,而生产经营者在售卖商品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依然把这些变质的商品按照正常的商品出售,导致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大量流入农村市场中。

2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监督管理不畅

农村食品安全的问题与监管部门监管范围难以触及农村地区有一定关系。相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地区操作性不强,农民本身法律意识不强,在自身权益得到侵犯后,不能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维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在打击山寨问题食品的过程中,由于农村产品经营者的经济承受力有限,市场监管部门需要酌情对商品经营者进行相应处罚,从而助长了商品经营者的侥幸心理。由于地方政府的经费有限,监督管理系统的设备存在老化的现象,对农村地区的监管存在效率低、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及时监督发现问题食品。

2.2 宣传教育不足

农村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素质较低,对他们宣传教育的内容需要包含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民俗习惯、身体健康、生活常识等多层面。然而,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宣传不够细致,缺乏专业的指导,缺乏一定的正式性,因此,村民在接受这些知识的时候,不能深刻理解和体会食品安全对其身体的深层次影响,也不能真正理解法律法规。一些村民法治观念淡薄,缺少对法律应有的敬畏之心,在食品售卖的过程中,往往打法律的擦边球,甚至越过法律的红线,这与他们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是有直接联系的。食品安全知识的缺乏,使得村民们在面对一些廉价、美味的诱惑时,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而忽略了健康层面的问题,选择这些廉价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食物。同时,食品安全知识缺失,也导致村民不具备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健康的能力,对一些不易察觉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具备辨别能力,长此以往,村民会逐渐丧失对于问题食品的基本判断。

2.3 村民饮食习惯不良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厨房大多比较简陋,餐具的使用和清洗无法做到干净清洁。在清洗、烹饪加工食物的过程中,使得食物被污染滋生细菌。首先,农村的水源一般来自于井水,或者是靠近居住地的河水,受到城镇的工业影响,这些水中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简单的煮沸无法彻底加以消除,村民引用后长期储存在身体中,长此以往,便出现了健康问题。其次,自然生长的野菜是村民津津乐道的食品,每逢春季和夏季,村民便会成群结伴去山上采摘野菜,或者菌类食品。在采摘的过程中,会不经意间采到有毒的菌类和野菜,这些野菜被人们所端上餐桌后,就会引发中毒的现象,村民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对这种有毒菌类视若无睹,这是长期的饮食习惯所造成的结果。最后,农村地区的泡菜是各地的特色所在,这些泡菜没有经过专业的检测,往往存在寄生虫、细菌、病毒等,虽然味道鲜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3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应对举措

3.1 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优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触及不到位,使得不法商贩有机可乘,因此,在深入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战略的同时,基层政权组织应积极优化食品监督管理体系,增加财政的支出,协助农村食品监管部门购置更加精密的仪器,培训专业在职人员,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同时,执法部门应当对市场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监督,制定科学实用的制度和政策,正确引导市场加强农村市场秩序的完善,让农村形成一种信用公平、自愿公开的良好交易风气,对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惩治,推动市场呈良性发展,支持非政府组织积极加入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此外,各地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四员”队伍作用,加强“四员”管理,督促“四员”切实履行协助执法、隐患排查、宣传引导及信息报送的职责,从而不断织密织牢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网络[4]。

3.2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乡村文化振兴内涵丰富,不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包括对现代文明的学习和接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民缺乏对这种文化的接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教育。以往,关于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式不够严谨规范,农民在接受教育后,没有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对于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大大影响了食品安全教育的作用。因此,要想农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在宣传的方式上有所改进,对待不同的主体,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在农村中小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回家后向祖辈积极反映自己所学的食品安全知识;对待农村食品销售者,应积极宣传守法经营的知识;对于村民,需要加强维权知识教育,告知其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维权渠道,鼓励其积极投诉举报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使居民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5]。

3.3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改善村民饮食习惯

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智力支撑,高素质人才融入农村,可以有效改变村民饮食方面的习惯。受地理环境和当地民俗习惯的影响,农村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颇有不同,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农村,对泡菜、腊肉等食物情有独钟,这类食物在制作和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卫生条件要求,经常腌制一年甚至更久,会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而村民则认为这种腌制时间久的泡菜味道更佳,因而竞相效仿。因此,需要高素质人才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向村民传递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教会农民甄别有损身体健康的食品,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饮食习惯。

猜你喜欢
村民食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