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振,卢泽原,王司允,陈俊俊
失眠(Insomnia)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10%~15%的患者有影响日间活动的失眠症状,6%~10%符合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1-2]。失眠的特点是就寝时间难以入睡,入睡后易惊醒、早醒,睡眠缺乏恢复力或睡眠质量差。同时,失眠还包括日间症状,如疲劳、认知功能障碍及情绪障碍等[1,3]。长期失眠(超过4周)也被归为慢性失眠,降低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其通常合并其他疾病,约40%的成人失眠患者还存在可诊断的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和焦虑症[4-5]。
右佐匹克隆是第3代新型NBZDs,包含单一手性中心,为外消旋体佐匹克隆的S异构体,于2004年1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也是首个被FDA批准可用于短暂性和慢性失眠患者(18岁及以上)入睡和睡眠维持障碍的催眠药,市场上提供1 mg、2 mg、3 mg的薄膜衣片,国内同样提供这3种规格的片剂。
2.3 药代动力学 右佐匹克隆口服吸收迅速,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生物利用度数据暂缺,可参考佐匹克隆(80%);单剂量口服7.5 mg达峰时间(Tmax)为1.6 h,半衰期(t1/2)为6.5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2%~59%[22-23]。高脂饮食可使右佐匹克隆吸收减慢,Tmax延迟约1 h,Cmax减少21%,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t1/2保持不变,提示高脂饮食会减弱右佐匹克隆对入睡的作用[23]。右佐匹克隆主要经肝脏CYP3A4与CYP2E1代谢,生成(S)-N-去甲基佐匹克隆与(S)-N-氧化佐匹克隆[24],并且对CYP1A2、CYP2A6、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与CYP3A4等多种同工酶无抑制作用[23]。右佐匹克隆主要以代谢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少于10%的药物以原型排泄,原型药物还可经唾液和乳汁分泌[23,25]。老年患者(≥65岁)肝脏代谢能力减弱,可使右佐匹克隆t1/2延长至9 h,提示老年患者的起始剂量应为1 mg[23,26]。严重肝损伤患者右佐匹克隆的AUC可增加2倍,Cmax与Tmax保持不变,因此,服药剂量不应超过2 mg,而轻中度肝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23,25]。肾损伤患者(轻、中、重度)不需调整剂量[23]。
针对我国健康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右佐匹克隆单次服用1.5、3、6 mg或每日服用3 mg连续7 d的Tmax、t1/2、Cmax与AUC0-24(3 mg)相近,在1.5~6 mg剂量范围内呈现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提示药物不发生蓄积[27]。
2.4 药物相互作用 CYP3A4介导的N-去甲基化是右佐匹克隆的主要代谢途径,CYP3A4诱导剂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利福平等可能会减弱右佐匹克隆的药效,而CYP3A4抑制剂如胺碘酮、红霉素、西咪替丁、唑类抗真菌药和葡萄柚汁等可能会增强右佐匹克隆的药效。同时服用CYP3A4强抑制剂的患者,右佐匹克隆起始剂量建议为1 mg,必要时可调整为2 mg[23]。
乙醇与奥氮平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可能与右佐匹克隆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合并使用时应谨慎[23]。右佐匹克隆与华法林或地高辛合用时,不需调整二者剂量[28-29]。
右佐匹克隆作为首个FDA批准的用于慢性失眠的药物,其疗效已由临床试验研究充分证实。应用基于报告或问卷的主观评价如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睡眠日记与抑郁量表等,睡眠实验室检查如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等,其他检查手段如数字符号转换测试(Digit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DSST)与数字广度测试(Digital span test,DST)等,可以获得睡眠参数如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入睡潜伏期(Latency to persistent sleep,LPS)、入睡后觉醒时间(Wake time after sleep onset,WASO)、觉醒次数(Number of awakenings,NAW)、日间功能及睡眠结构等,以及多种评价不良反应等药物安全性的结果。
3.1 失眠 右佐匹克隆对各类失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尤其在改善入睡和维持睡眠方面均有良好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轻微,患者耐受良好。一篇纳入4 732例受试者的Meta分析中,纳入右佐匹克隆短期治疗(≤4周,6项)、中期治疗(>4周且≤6个月,6项)及长期治疗(>6个月,2项)的14项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主要为18~64岁的非老年患者,仅有3项试验针对64~85岁的老年患者;7项涉及原发性失眠,其余试验为患有共病的继发性失眠。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LPS、WASO缩短,TST延长,第2日警觉性提高等)。在推荐剂量下,与安慰剂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0]。
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非劣效性试验对比了右佐匹克隆与佐匹克隆的疗效,199例慢性失眠患者分别服用右佐匹克隆(3 mg,97例)或佐匹克隆(7.5 mg,102例)4周,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组TST显著延长,睡眠效率显著提高[12]。另一项在65例原发性失眠患者(21~64岁)中进行的多中心随机交叉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各剂量右佐匹克隆(1~3 mg)均可显著缩短LPS并提高睡眠效率,3 mg右佐匹克隆还可显著延长TST,缩短WASO并减少NAW,而唑吡坦(10 mg)未显著减少WASO。此外,右佐匹克隆组患者耐受良好,其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唑吡坦组[31]。一项Meta分析纳入43项对照试验(44项研究),共14 535例患者,评价氟西泮、夸西泮、替马西泮、三唑仑、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苏沃雷生、瑞美替昂及多虑平等多种类型催眠药,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在改善LPS、TST及睡眠质量方面疗效最高,并且退出率最低。临床应用中需考虑个体化治疗,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32]。
3.1.1 短暂性失眠 睡眠正常的受试者在睡眠实验室的第一晚会发生失眠,利用这种首夜效应可以建立有效的短暂性失眠模型[33]。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436例无睡眠实验室经历的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5组(安慰剂组98例,1 mg右佐匹克隆组47例,2 mg右佐匹克隆组97例,3 mg右佐匹克隆组98例,3.5 mg右佐匹克隆组96例),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2~3.5 mg)可显著缩短LPS并延长TST,3~3.5 mg可显著减少NAW,各剂量均可显著缩短WASO并提高睡眠效率,患者自述的睡眠质量与睡眠深度同样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并且次日DSST评分无明显变化。此外,除3.5 mg外,其余剂量未见对睡眠结构的明显影响。尽管会出现令人不悦的味道、嗜睡、头痛与头晕等不良反应,患者普遍耐受良好[34]。
3.1.2 原发性失眠 在一项针对67例非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21~64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试验中,右佐匹克隆(2 mg、3 mg)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WASO缩短,TST延长,NAW减少,非快动眼睡眠N2阶段延长,睡眠效率与日间功能提高等),并且患者普遍耐受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味觉障碍[35]。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308例非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21~64岁),治疗6周,结果显示,右佐匹克隆(2 mg或3 mg)可显著缩短LPS,延长TST,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深度及睡眠质量;3 mg右佐匹克隆还可显著缩短WASO。此外,患者对右佐匹克隆耐受良好,DSST评分未降低,停药后未出现反跳性失眠[36]。另一项在21~69岁原发性失眠患者中进行的为期6个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3 mg右佐匹克隆组593例,安慰剂组195例)及12个月的开放标签延长试验(382例21~64岁原发性失眠患者最终完成了开放标签阶段)同样得出了类似的结论[37-38]。
对于老年患者,一项在231例65~85岁原发性失眠患者中进行的为期2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2 mg右佐匹克隆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LPS、WASO缩短,TST延长,日间功能提高等),而1 mg右佐匹克隆仅可显著缩短LPS。此外,三组(右佐匹克隆1 mg、2 mg,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耐受良好[39]。在另一项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143例与144例65~85岁原发性失眠患者分别服用安慰剂与右佐匹克隆(2 mg)12周,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TST延长,LPS、WASO缩短,日间功能提高等),停药后未出现反跳性失眠,患者耐受良好,提示右佐匹克隆对于老年患者失眠的长期治疗同样安全有效[40]。
一篇纳入6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2 809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Meta分析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41]。其纳入2周~6个月的临床试验研究,其中18~64岁患者每晚给予3 mg右佐匹克隆,≥65岁患者给予2 mg右佐匹克隆。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可显著改善各时间点(1周、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5个时间点)的睡眠质量(LPS、WASO缩短,TST延长,NAW减少等),提高日间功能、警觉性及身体舒适感;老年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令人不悦的味道与头晕,而非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感染、咽炎、嗜睡、令人不悦的味道和口干等不良反应,提示右佐匹克隆是治疗原发性失眠安全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老年患者。
3.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 OSA也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上气道塌陷和扩张肌反应性差等解剖学因素及高环路增益和低呼吸觉醒阈值等非解剖学因素。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FAP)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可降低环路增益,但患者耐受差,并且单一治疗手段难以有效解决OSA。对于不依赖微觉醒的气道开放,低觉醒阈值可能会增加睡眠不稳定性而加重OSA,因此,CFAP联合可提高觉醒阈值的催眠药对治疗OSA具有重要意义[42-43]。在20例轻、中度OSA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单盲、交叉试验表明,40%氧气联合右佐匹克隆(3 mg),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TST延长,非快动眼睡眠及其N2阶段延长等),减少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加血氧饱和度,减少阻塞性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时通气量,降低环路增益及增加觉醒阈值等,提示该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上气道解剖学结构未严重受损患者的OSA[44]。在一篇纳入6项对照试验与2项回顾性研究的Meta分析中,NBZDs(右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可显著增加OSA患者CFAP依从性(每晚使用时间延长,使用天数增加)。此外,在3种NBZDs中,右佐匹克隆对CFAP依从性的影响最为显著[45]。
3.3 共病性失眠 失眠虽然可作为原发疾病独立存在,但常常与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同时发生。抑郁与焦虑是与失眠同时发生的常见精神疾病,而常见躯体疾病如慢性疼痛及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等与失眠关系密切。源于共存疾病的继发性失眠更应对因治疗,然而,对于某些精神疾病,失眠可能会先于其发生,失眠与大部分共病间的因果关系也尚不明确[46]。
3.3.1 重度抑郁症 纳入18例伴有失眠(BZDs无效)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随机、开放标签试验表明,右佐匹克隆(2 mg或3 mg)治疗4周,可显著改善睡眠情况(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日本版评分减少)、减轻抑郁症状并提高记忆认知能力(贝克抑郁量表与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减少,DST与DSST得分增加等)[47]。在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 089例重度抑郁症患者的Meta分析中,平均试验时间10.5周(4、4、8、8、8、31周),与单纯抗抑郁药(112例)或安慰剂联合抗抑郁药(930例)相比,右佐匹克隆联合抗抑郁药(642例)可显著改善抑郁(缓解率增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少),虽然响应率显著增加但存在异质性。此外,患者服用右佐匹克隆耐受良好,除头晕外,嗜睡、头痛、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腹泻和感染等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48]。
3.3.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针对96例老年AD伴失眠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治疗4周,与阿普唑仑(0.4 mg)相比,右佐匹克隆(3 mg)可显著缩短LPS、延长TST、增加睡眠效率并提高日间功能等,提示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右佐匹克隆可显著延长快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周期、延长非快动眼及快动眼睡眠时间等,提示睡眠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对于精神症状,右佐匹克隆可显著减轻幻觉、恐惧性焦虑及精神障碍等。此外,右佐匹克隆可显著提高方向感、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及语言能力等,提示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最后,右佐匹克隆组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厕、吃饭、穿衣等)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洗衣、做饭、打电话等)均得到显著改善[49]。
3.3.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在30例PD伴失眠患者中进行的一项为期6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尽管右佐匹克隆(<65岁3 mg,≥65岁2 mg)未能显著延长TST,但可显著减少NAW、增加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得分与李克特量表得分,提示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而大部分PD伴失眠患者表现出难以维持睡眠而非入睡困难,因此,右佐匹克隆比短效的NBZDs如唑吡坦与扎来普隆更具优势[50]。
3.3.4 精神分裂症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纳入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29例健康受试者,其中右佐匹克隆(3 mg)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TST延长,NAW减少等)。虽然右佐匹克隆可增加纺锤波密度,但减少了皮层慢波振荡及其与纺锤波的同步,未能改善睡眠依赖性的程序性记忆巩固,提示单纯增强纺锤波不足以改善记忆巩固[51]。在另一项针对36例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右佐匹克隆(第1周2 mg以评价嗜睡情况,第2~8周3 mg)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显著减少,尽管其他睡眠参数有所改善但无显著差异。同时,认知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与满意程度评估问卷评分无明显变化,但右佐匹克隆可显著改善工作记忆。第9~10周的单盲、安慰剂试验显示,停药后睡眠仍有改善,但难以维持工作记忆改善[52]。然而,Meta分析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NBZDs在精神分裂症症状、TST、WASO及药物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尽管该Meta分析未能显示NBZDs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显著益处,但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失眠的可取方法[53]。
3.3.5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在24例PTSD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表明,服用右佐匹克隆(3 mg)3周,可显著改善PTSD症状与睡眠质量,其本身可能具有不依赖于催眠的改善PTSD的作用[54]。
3.3.6 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后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显示,治疗11周,46例伴失眠、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患者,服用右佐匹克隆(3 mg)后,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减少,LPS缩短,TST延长,WASO缩短等),绝经相关症状显著减轻(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减少,贝克焦虑量表评分减少,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增加,夜间潮热减少等),但日间潮热未得到显著改善[55]。另一项对410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早期女性失眠患者(40~60岁)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服用右佐匹克隆(3 mg)4周,可显著提高睡眠质量(LPS缩短,TST延长等),总NAW与因潮热NAW显著减少,情绪、生活质量与围绝经期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与格林围绝经期量表评分减少,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增加等)[56]。然而,纳入4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2 271例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雌激素-孕激素疗法可显著改善血管舒缩综合征相关的绝经期睡眠障碍而催眠药无明显作用,并且右佐匹克隆或右佐匹克隆联合激素治疗可能会导致更高的不良反应相关停药率,提示绝经可能是绝经期共病性失眠的源头之一,并且更需关注对症治疗[57]。
3.3.7 慢性下背痛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n=52)显示,右佐匹克隆(3 mg)联合萘普生(500 mg,bid)组与安慰剂联合萘普生(500 mg,bid)组相比,慢性下背痛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提高(TST延长,LPS缩短,NAW减少等),疼痛减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减少),抑郁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少)[58]。
3.3.8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486例伴失眠多动症患儿服用右佐匹克隆(6~11岁1 mg或2 mg,11~17岁2 mg或3 mg)12周,LPS未显著缩短。尽管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得分有显著差异,但根据分层分析统计方法,由于主要终点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终点被认为不显著。此外,后续为期1年的开放标签试验显示,右佐匹克隆在多动症儿童患者中耐受性良好[59]。
右佐匹克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令人不悦的苦味,并且该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剂量相关。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嗜睡、口干、感染、背痛、皮疹、皮肤瘙痒、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尚无证据表明右佐匹克隆对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等产生药物相关的不利影响[36,39]。患者对右佐匹克隆普遍耐受良好,少数患者会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其中大部分由于嗜睡与苦味等停药,极少数由于胃肠功能紊乱与胸痛等严重不良反应停药[37,39]。FDA的一项Meta分析数据显示,右佐匹克隆可能会降低免疫功能,从而增加感染风险[60]。
尽管在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滥用右佐匹克隆的现象,且没有证据表明其在无药物滥用史的个体中存在潜在成瘾性,但因这些人群具有滥用或依赖镇静催眠药的风险,制造商警告应密切观察右佐匹克隆在酗酒、药物滥用史或精神疾病的个体中是否存在滥用或依赖现象[25,61]。长达1年的右佐匹克隆临床试验未显示依赖性的证据[37,62]。应用概念框架和算法分析镇静催眠药相对滥用倾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种常见催眠药中,右佐匹克隆具有中等程度的滥用可能性,评分低于戊巴比妥、地西泮、劳拉西泮等,与扎来普隆相当,高于佐匹克隆与唑吡坦等,但在评分中的实际滥用情况一项中,右佐匹克隆缺乏数据,而佐匹克隆与唑吡坦已存在轻度的滥用,这种现象与当时药物的使用范围和时间可能有关[63]。对于其外消旋体佐匹克隆,一项基于欧洲药品管理局有关“Z药”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的分析报告指出,与唑吡坦相比,佐匹克隆滥用率更低,但依赖性的风险相似;与扎来普隆相比,其滥用率更低,但依赖性的风险更高[64]。在一项针对具有BZDs滥用史患者的研究中,6 mg与12 mg的右佐匹克隆可产生与20 mg地西泮相似的欣快感[65]。
记忆障碍是BZDs常见的典型不良反应。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右佐匹克隆(3 mg)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组(593例)有8例(1.3%)患者发生了记忆障碍,未发生严重记忆障碍,5例为中度,其中4例报告于治疗第1周且未复发;安慰剂组(195例)无记忆障碍报告[37]。针对非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试验(n=308)表明,治疗 6周,2 mg右佐匹克隆组(104例)、3 mg右佐匹克隆组(105例)的记忆障碍发生率均为1%,安慰剂组(99例)为0%[36]。对于老年患者,2 mg右佐匹克隆组(136例)与安慰剂组(128例)记忆障碍的报告率分别为1.5%与0%[66]。基于DSST评分与患者对日间功能的报告显示,右佐匹克隆不仅未降低DSST评分,还显著改善了日间功能[36]。在436例睡眠正常受试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右佐匹克隆组(1~3.5 mg)DSST评分未降低[34]。在青中年健康志愿者与原发性失眠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试验表明,晚间服用3 mg右佐匹克隆不会损害次日驾驶技能(制动反应时间)与认知记忆功能(闪光融合临界频率、选择反应时间与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等)[67]。结果表明,右佐匹克隆不但不影响认知记忆功能,还可改善失眠患者日间功能,并且无后遗效应。
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右佐匹克隆的严重戒断症状。有报道,6周临床试验后期,停用右佐匹克隆并更换服用安慰剂2晚,可产生不复杂的镇静催眠药戒断症状(发生率<2%),如焦虑、做梦异常、感觉过敏及恶心、反胃等[36]。在该试验中,3 mg右佐匹克隆组在停药2 d内未发生反跳性失眠,且仍可显著缩短第2晚LPS并增加睡眠效率;2 mg右佐匹克隆组第2晚的LPS未发生明显变化,第1晚睡眠效率显著减少并且WASO显著延长,而这些在第2晚时恢复,提示3 mg右佐匹克隆组患者未发生反跳性失眠[36]。
多项针对长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的临床研究均表明,该药在长期使用中对各项睡眠参数的作用未发生改变,药物未产生耐受性[36-38]。
右佐匹克隆为妊娠C类药物,目前其在妊娠妇女中的应用尚未进行充分研究,仅当潜在收益超过潜在风险时使用。尚不明确右佐匹克隆是否可经乳汁排泄,而在乳汁中可检测到相当量的外消旋体佐匹克隆,因此,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且目前尚未确定右佐匹克隆在18岁以下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61]。
与BZDs相比,环吡咯酮类药物在发挥催眠效果的同时不产生明显的抗焦虑和肌松作用[13]。一项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高达7 mg剂量的右佐匹克隆未显示出呼吸抑制作用[68]。早期针对其外消旋体的临床试验表明,长期服用佐匹克隆未损害严重慢性阻塞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呼吸功能[69]。在上市后监测中,罕见其外消旋体佐匹克隆过量致死的案例[61]。
右佐匹克隆兼具改善入睡及睡眠维持障碍的作用,其优越性不仅体现在作用机制上,还依赖于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较高和半衰期适中等药动学特征。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和Meta分析显示,右佐匹克隆可显著改善多项睡眠参数,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其不仅对成人(非老年及老年患者)原发性失眠具有显著疗效,还对多种共病性失眠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普遍耐受良好,在长期应用中未见药物耐受性、依赖性与反跳性失眠等发生。尽管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右佐匹克隆对原发性失眠、共病性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及与其他催眠药的对比研究,但现有证据提示在推荐剂量下应用右佐匹克隆是治疗失眠安全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