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相关危险因素

2023-08-05 06:17严妍
医疗装备 2023年14期
关键词:输液置换术体温

严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患者的重要术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病变关节,重建髋关节功能,因此,可有效减轻患者病变部位疼痛程度,提高关节活动能力[1]。但受麻醉、手术室温度等因素影响,患者术中易发生低体温,从而引发并发症[2-3]。术中发生低体温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白、持续颤抖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跳停止,增加凝血功能障碍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7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0 例,女37 例;年龄46~73 岁,平均(55.73±6.81)岁;体质量指数17.8~25.9 kg/m2,平均(23.46±2.11)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39 例,Ⅲ级38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8 例,高中及以上29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19 年审(110)号],患者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体温正常;免疫功能正常;精神正常,可进行沟通交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依从性好。排除标准:伴心力衰竭、肝衰竭等疾病;病理性骨折;有精神病史或心理疾病;伴全身感染性疾病;合并脊柱畸形;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评估及分组方法

术前30 min 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腋温作为对照,麻醉后,于术中使用BL8028 红外线测温仪(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测量患者体温,每30 分钟测量1 次,并记录术中体温;若体温≥36 ℃,则视为正常体温;若术中监测的某次体温结果<36 ℃,则视为发生低体温。根据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

1.2.2 临床资料采集及分析

调查人员均经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后上岗。在正式调查前,调查人员组织集体讲座,告知患者本研究的目的及保密原则。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获得患者同意后展开调查。调查前,查阅大量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及资料,并结合本院患者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临床资料填写表,记录患者的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ASA 分级(Ⅰ~Ⅱ级/Ⅲ级)、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关节炎、其他)、手术时间、麻醉时间(≤2 h、>2 h)、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术中输液量(≤1 500 ml、>1 500 ml)、手术室温度、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心理状况[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5]进行评估,包括焦虑、抑郁两部分,共计14 个条目,每个条目0~3 分,评分越高表明负性情绪越重;以8 分作为阳性界值,总分≥8 分为不良心理状况,反之,则为良好]。

1.3 观察指标

(1)统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3)分析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

经评估,77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30 例术中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38.96%(30/77)。

2.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发生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未发生组,术中输液量>1 500 ml、不良心理状况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3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将表1 中P<0.05 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说明见表2),将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液量>1 500 ml、不良心理状况均为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3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但术中会出现低体温等并发症[6]。术中低体温不仅可导致凝血系统异常,增加输血需求量,还可延迟机体基础代谢,影响患者术后苏醒及恢复[7-8]。此外,术中低体温还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循环阻力增加,心率加快,进而并发心血管相关事件[9-11]。由此可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骨科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风险较高,约为40%[1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评估,77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8.96%,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液量>1 500 ml、不良心理状况均为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原因分析如下。(1)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间越长,术野暴露时间越长,导致患者丢失大量热量,且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系统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散热能力、产热能力的平衡被打破,增加了低体温的发生风险[13]。因此,医师应完善自身操作技术,合理控制手术时间,及时更换保温棉垫,以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术中出血量多:术中出血量多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异常,加重其应激反应程度,进而影响呼吸及心跳节奏,打破血氧供应平衡,导致低体温;且出血量多需大量输血,会出现“冷稀释”,导致低体温[14-15]。因此,临床应密切关注患者术中出血量,采取有效措施止血,并及时采取保温措施,以降低低体温风险。(3)术中输液量>1 500 ml:会吸收患者身体热量,增加热量消耗,诱发中心体温下降,导致低体温[16]。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类型等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量,在输液前对药液进行预加热处理,使药液维持在36.5 ℃左右,以降低低体温发生率。(4)不良心理状况: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过于担心手术效果,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较严重,会影响其心血量、微循环功能等,进而导致低体温的发生。对此建议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强调手术安全性,护理人员应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以缓解其不良心理状况,降低低体温发生率。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液量多、不良心理状况等危险因素相关,临床应予以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应措施,以降低低体温发生风险。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纳入资料不够完善,今后仍需扩大样本量、纳入更多可能因素,深入探究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以降低低体温发生率。

猜你喜欢
输液置换术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反肩置换术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