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临沭 276700)
杞柳属杨柳科柳属,落叶丛状灌木,它适应性强,枝条柔软韧性好,是编织加工的好原料。临沭县是著名的“中国杞柳之乡”,栽培杞柳历史悠久,大约有300多年。以前,多在田埂、地堰、沟边、河岸、路旁等地栽植,管理粗放,产量较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外贸出口的发展,广大农民逐步认识到种植杞柳是发展商品生产,尽快致富的好门路,柳编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县杞柳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编织花色品种达到10510个,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总值达4.2亿元。为了探索杞柳早期丰产的最佳密度以及其他配套的管理措施,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柳编加工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我们于2017年7月在白旄镇柳庄村设实验地,进行了杞柳密植丰产栽培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地位于临沭县青云镇柳庄村村东,西靠村庄,东靠青白南公路,土壤为沙壤质潮土,中壤质潮土,重黏质潮土,pH为6.8,地下水位3米,土层厚度大于1米,水浇条件良好。实验地为暖温带季风区域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0℃,年降雨量为851.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09天。
大红头、一枝笔、大青皮、青皮、苯柳、黄皮、红皮,均为当地自选品种。大青皮表皮深绿色,粗糙,叶片宽而长,枝条粗壮,生长快产量高。红皮柳初发芽时枝条紫红色,叶柄红色,枝条较细韧性大,易于加工,但产量较低。青皮枝条绿色,叶片比大青皮小。黄皮枝条黄色,叶柄淡黄色,叶片较小,产量较低。
采用全面整地,普耕30厘米,每亩施土杂肥500公斤、磷肥5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饼肥50公斤,耕后耙平,按35厘米×8厘米、40厘米×8厘米、45厘米×8厘米、50厘米×8厘米、40厘米×4厘米5个密度栽植。
春季3月中旬、夏季7月中下旬、秋季11月下旬。
选用生长健壮、木质化程度较高、无病虫害、粗细均匀的优质壮条,插条长度为15~18厘米。雨季扦插可随采随插。秋插采条应在植株停止生长后进行,插后顺行覆土4~5厘米以防冻害。春插采条应及时挖土坑贮藏。春秋扦插应将截好的枝段100根捆成一捆,竖直放在水池或水盆内,先端向上,浸泡3~5天,每天换一次水,以利成活。
春秋扦插时按一定的株行距竖直扦插,上面露出地面1~2个壮芽,然后顺行踏实,插后灌水。雨季扦插将土地平整作畦,灌大水,水淹没地面10~15厘米,然后充分搅拌耙平,或先扦插后灌水沉实,枝条上面露一个芽即可。
在生长过程中,于4 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各浇水一次。结合浇水,前两次亩施碳酸氢铵每次30公斤。适时松土锄草,抹芽打杈。4月中旬结合松土用辛硫磷毒土防治地下害虫。每年土壤解冻后进行追肥,亩施尿素15公斤或碳酸氢铵50公斤,在新梢长到20厘米时按氮、磷、钾配方施肥,即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50~60公斤。每年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即在新梢生长前喷0.4%~0.5%尿素,新梢生长中后期喷0.2%尿素加0.2%~0.3%磷酸二氢钾。
根据品种、林龄,设35厘米×8厘米、40厘米×8厘米、45厘米×8厘米、50厘米×8厘米、40厘米×4厘米5个密度,3次重复,每个小区设1 平方米标准地,从发芽到采条每月旬末逐条进行生长量测定,按采条季节分两次实采称重。
从表1可以看出,当年生杞柳产量密度越大,产量越高。2~3年时35厘米×8厘米、40厘米×8厘米、45厘米×8厘米、50厘米×8厘米3种密度的产量呈上升趋势,4~5年呈下降趋势;40厘米×4厘米密度在2~3年产量比较稳定,1~3年产量较高,前期丰产效果非常显著,4~5年产量呈下降趋势,但5年总产量最高。50厘米×8厘米密度前3年产量较低,以后产量有上升趋势,不利于早期丰产,且5年总产量最低。
表1 扦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单位:公斤
为了摸清施肥种类和施肥数量的关系,确定最佳施肥方案,我们按设计方案进行了施肥浇水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浇水次数与产量的关系 单位:公斤
实验结果表明,春季结合深翻,土杂肥、氮肥、磷肥、饼肥混合施用效果最好。根据年生长节律,以3月中旬、4月中旬、7月中旬,分3次追肥为好,第一次追肥以磷肥、有机肥为主,第二次和第三次以速效化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