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亮,武钰欣,罗宇璇,陈志霞
(六盘水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城市化建设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乡村,缺乏与自然的接触,学生更是缺少切身体会科学和实验的机会。借助农业相关院校的农场栽培基地,建设城市“共享农场”,可以更好地承担学校传播专业知识、智力服务社会的责任。可以为远离乡村的人们开辟一方净土、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生物相关实验的场所。共享农场侧重于在实践中巩固、扩展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可为家长、学校、社会人员提供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平台。将农业生产实践与生物教学相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由于共享农场建设于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好、更自主、更专业的农业实践平台。
项目设计思路主要以中小学教材中相关知识为切入点,将生物学、科学课程的知识点与农场操作相结合,提供种植平台与采收服务、家庭小农场、植物标本制作等体验活动,为城市居民提供“共享农场”,共同体会生物之美。项目基地根据需要划分区域建设和管理,包括蔬菜区、花卉区、扦插区、果树区、学生认领土地等五大区域。在不同的区域进行适宜的实践活动,同时考虑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接受能力等开展相应活动,让每一个参与实践的学生都能亲手进行操作,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对生物的兴趣,为日后生物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开展蔬菜栽培实践活动之前,引导学生辨认不同类别蔬菜种子,熟悉常见蔬菜作物种子特点。尝试开展不同种子播前处理,帮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过程及需要的条件。在学生种下蔬菜后,组织学生定期在项目基地观察成长结果,记录不同阶段蔬菜生长的特点。蔬菜成熟后引导学生适时采摘蔬菜,分辨蔬菜可食用的部位。
在此区域开展花卉种植实践活动之前,引导学生辨别不同类别花卉的种子和种苗,提高学生对不同花卉种子和种苗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种植过程中,帮助学生开展分苗、定植、修剪的操作,提醒学生栽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栽培才能存活,并将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自己动手移栽花卉植物带回家里每天观察。在花卉开花后,带领学生观察花结构,认识雄蕊、雌蕊、花托、花萼、花冠、花梗、花被、花粉囊、花丝、柱头、花瓣等结构。
在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扦插从而形成独立植株的繁殖方法,叫扦插法。带领学生选择容易扦插成活率高的植株,掌握扦插注意事项,在扦插时该进行如何处理,成活过后观察扒开土观察扦插苗根的生长,同时带领学生借助解剖镜观察、区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等结构。
扦插法根据栽培基质的差异可分为土培法、水培法,根据扦插材料可分为枝条扦插、叶插等。
枝条扦插:土培法。选取20厘米长的带两个以上芽的一年生枝条,用剪枝刀剪成斜口45度的马蹄形;扦插时可以直接使用泥土,尽量选用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先用筷子插一个洞,然后把修剪好的扦插条放到孔内。按紧周围的泥土,一次性浇足水;泥土中可以掺加蛭石,提高基质的保水性,且里面不易滋生细菌、不易侵染植物的根部。
枝条扦插:水培法。水培法更加方便而且干净,很多家庭都可以这样来繁殖植物。把植物的枝条剪下来,然后插在水里面,温度在15~25℃,10~15天生根,生根以后就可以移栽到基质中进行正常的养护。
叶扦插:比如多肉类植物或者仙人类的植物就是用叶扦插,像蟹爪兰就是取上部分的叶片,先把叶片晾干4~5小时以后,再进行扦插,扦插以沙或者蛭石为宜。
高压扦插:这种扦插法,任何季节都可以进行,把植物有筷子状的枝条,环切一圈把皮去掉,然后覆盖泥土,用塑料袋进行包扎,约15天生根,生根以后再移栽,埋入土中正常养护。
在这个区域开展关于果树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移栽果树,待果树成活以后,选择其中几颗树苗嫁接。嫁接法是无性生殖方式,通过根接法、枝接法、芽接法的方式繁殖。带着学生先学习理论嫁接理论知识,对嫁接不同方法有一个简单的认识,采取每一种方法进行1~2棵进行嫁接。
果树高位嫁接:高位嫁接的最佳时间为3月至4月上旬。嫁接前应严格挑选优质接穗,要求用健壮成年树上的优质结果枝的作为枝条接穗。待嫁接果树需提前做好修剪,去除多余枝条,注意保持树体应有的主干。嫁接方法一般采取“撬皮嫁接法”,在开砧时要选择培肥拇指粗强壮枝条,在光滑无节处剪断,将切接刀向上轻飘一刀,刀刃架在木质之间,向下徐徐切下,使切开的皮上不带白木,木上不现青皮,切面长1.5厘米左右。削穗要在穗芽下平削长1.2~1.5厘米的削面,再反刀削断削面,要求切口平滑,接穗下半部节间长的可削单芽接穗,节间短的2~3芽做一接穗。嫁接后要加强树体的培肥管理,尽快恢复生长。
该区域主要用于教孩子播种、施肥,收获季节时让学生去园区亲手采摘,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让学生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让孩子变得更加珍惜粮食,养成不浪费的习惯。每次实践活动都要保护参与学生的安全,危险操作坚决不能让学生操作,只能由工作人员演示。
在实践活动设计过程中,活动内容应与中小学教学高度切合,还要充分动员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每次实践活动结束过后,对该家庭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并请家长对我们项目基地提出宝贵意见,针对意见进行改进,不断完善项目基地建设。
第一阶段:进行共享农场的分区布置,设置果树种植区(嫁接区)、蔬菜栽培区、花卉种植区、扦插区以及学生领地等五个领域。第二阶段:联系中小学,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喜好购买相应的蔬菜及花卉种子,之后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进行种植。第三阶段:种植前先将学生集中进行统一教学,传授学生相关的蔬菜和花卉的种植知识,之后由专业人员辅助同学们进行相应植物的种植。带队老师随时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并作相应的观察记录。第四阶段:管理措施,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田间杂草每个周由各个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清理。第五阶段:采收,到蔬菜花卉的采收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应产品的采收,学员可将采收的成果带走。对于采收后的花卉,可惜开展插花艺术的培训,并进行作品评比。
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场实操对学生的吸引力,农场需要设计更多的实践项目,联系更多的中小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共享农场可以作为课外实践活动的平台,学生除了果蔬种植以及花卉种植,还可以根据方案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开展植物辨认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及提高动手能力。
除了中小学的常规种植植物,还可以为高年级的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活动,比如植物缺素培养及后续观察,叶绿素的提取,还可以根据生物学课本进行光合效率、呼吸速率的测定。学生选择想要测定的植物进行一系列实验。
现有的共享农场规模,只能局限在果蔬、花卉种植,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需要扩大农场的规模,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活动。后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后,考虑与旅行社、家庭农场、企业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