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党校 王贝
师市地处南疆反恐维稳第一线、兵团向南发展第一线、中巴经济走廊运输保障第一线和支边作战第一线的特殊战略地位,既是兵团反恐维稳和向南发展的“双主战场”,更是兵团民族工作的重点师、难点师。对师市而言,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基层干部,但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处于工作多、压力大、心理疏导缺位的工作环境中,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干部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实践者,不仅需要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保证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师市基层干部队伍心理健康调查。本文以师市基层干部为研究对象,涵盖图木舒克市师部、团场、街道社区连队的基层干部。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无效问卷26份,有效标准化样本为474人,有效率94.8%。研究对象中,男性271人,占总人数的57.17%,女性203人,占总人数的42.83%。
(二)师市基层干部队伍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师市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整体情况。总体来看,目前师市基层干部队伍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一般。南疆师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据调查统计,有30.59%的基层干部认为身体和心理处于健康状态,59.28%的认为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待遇不高、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多、责任重是师市基层干部队伍心理状态整体一般的原因。2.师市基层干部队伍心理出现偏差的表现。(1)焦虑紧张,感到压力巨大。在调研中,39.03%的基层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焦虑现象。基层干部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无序、学习压力等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心理紧张焦虑,在肩负重任、压力较大时更是食不甘味、坐立不安、焦虑失眠,加之上级领导的批评催促、突发事件的应对、失职渎职的隐忧、随时随地的监督导致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况。(2)职业倦怠,失去工作热情。一是情感衰竭,对工作缺乏热忱,感到自己处于疲劳状态;二是消极怠工,置身事外,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缺乏自我认知,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的才能,而且枯燥无味。调研中出现职业倦怠的占总人数的85%。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热情减退,推卸责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身心疲惫,失眠头疼、注意力和记忆力锐降,内心困顿不安等现象。(3)心理失衡,造成消极怠工。一些基层干部在访谈中谈到基层工作环境艰苦、人际关系紧张、问责体制引发的过分担忧、知识观念更新促发的紧张心理、上下级的沟通不畅,加之职务升迁困难、工资报酬不高、社会地位下滑,导致部分基层干部滋生强烈的不满情绪,造成心理失衡消极怠工。68%的基层干部认为不能在工作中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只有32%的基层干部认为可以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另外,一些基层干部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理想、信念、价值观发生动摇,与他人盲目攀比物质生活,理想信仰失衡,这直接降低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消极怠工的恶性循环。(4)悲观抑郁,严重影响工作。问卷显示,有19%的基层干部有抑郁倾向,他们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热情,提不起兴趣;12%的基层干部认为很难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50%的基层干部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工作无激情,感到工作劳累心力交瘁、群众不理解,经常加班、难以升迁等因素都会导致基层干部产生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1.职业权限与职业责任之间的冲突。师市基层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师市机关、团场、街道、连队、社区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敏感的角色定位使师市基层干部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师市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呈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要承担解决群众困苦、为各族人民群众服务的现实责任,处于“有限权力,无限责任”的工作困境。师市基层干部既要接受来自上级领导对自己不定期的监督和问责,又要随时面临来自人民群众的日常监督,加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基层干部产生“身份焦虑”和紧张心理。2.发展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受环境影响,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愈发热门,“官本位”和“铁饭碗”的思想依然影响着某些人的价值观。基层干部可能将晋升失败归结于组织、运气或者是其他,对自己的努力产生怀疑。3.多重压力和自身能力之间的冲突。当今新疆处于新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下,对于师市基层干部来说,面临着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群众工作的三大考验,以及值班备勤、家庭生活、督查问责三大压力。多重的工作考验和压力无不考验着师市机关、团场、街道社区连队基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但是师市有些基层干部的思想境界、知识储备、工作方法和能力远远达不到工作要求,尤其是当工作运行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社会存在巨大差距时,很多基层干部会感到自我价值丧失、工作积极性锐减,致使工作热情减退,诱发心理失衡。4.个体自利性和职业公共性之间的冲突。作为基层干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重,但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是自然本性。因此,基层干部的职业要求与人的自然本性相冲突,个体自利性与职业公共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在工作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抉择、利益与道德的抉择都容易使基层干部产生消极的情绪,造成心理失衡,严重影响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
(二)基层干部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较弱。1.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基层干部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出现一些心理失衡、悲观抑郁、焦虑紧张、职业倦怠的表现,不会联想到是自己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有的基层干部把心理问题看作是一种精神问题甚至精神疾病,谈之色变,不仅不会寻求心理自救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反而有意逃避。有的基层干部虽然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总想着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少主动进行自我调适、释放和减压。2.处理压力的方式不到位。据问卷显示,24%的基层干部面对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压力时,感到紧张、手忙脚乱。并且释放压力的方式不合理,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给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心理疏导渠道缺乏。对于师市基层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所在单位或系统大都存在重视度不高的问题。有47%的单位偶尔会开展一些减压活动;48%的单位没有开展过减压活动;87%的基层干部没有接受过压力疏导的教育。基层干部所在单位大部分没有专业的心理援助工作人员,心理援助往往被单位领导慰问、同事间谈话、组织谈心谈话等方式所替代,没有建立科学的心理预防和干预调适机制。这种零散化、不系统、没有形成常态机制的心理疏导方式,是造成基层干部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针对当前师市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本文从体制机制、干部自身、沟通渠道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建立权责利统一的体制机制,为减压提供保障。基层干部不仅是师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参与者,更是基层事务的管理者和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因此,要推进师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先完善体制机制建设。1.推进基层工作权责统一。加强对师市基层运行体制的管理,完善组织结构,理顺师市、团场、连队(街道)的管理职能,制定权力、责任、问责“三张清单”,明确权属界线,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实现责权利有机统一。师市规范推进“简政放权”“应放尽放”的原则,改变基层干部“责大权小”的局面,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工作的伸展性,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2.完善合理化的考评体系。鉴于干部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受到考核的影响,建议调整和完善对不同基层干部的考核办法,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考核的促进作用,不断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建立简便、务实、高效的考核机制,杜绝形式主义。考核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干部的主观努力和工作推进中的客观阻碍,科学衡量,对工作中敢于负责、勇担重任的干部要慎重考核,考核的结果要运用到工作中,在选拔干部时充分体现。对于群众公认的优秀基层干部,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提拔重用。3.完善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要培养干部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必须在干部考核、考察任用以及奖励分配等现实方面合理有效,并以相应的制度辅助,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做好基层干部的培养、选拔等工作,同时借助新媒体挖掘典型,对基层干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感染带动各单位干部为师市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增势。4.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由于干部长期处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加之其他工作任务在基层的交汇,使得在工作中难免会出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各级政府都应重点关注基层干部群体,依照合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基层干部多鼓励、多支持,缓解基层干部在干事创业方面的后顾之忧,以此为那些敢于做事、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兜好底,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敢干事、人人能担当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1.树立正确的认知。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常学常新,将事业发展作为人生的重要支柱。二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干部虽在基层,但依然是群众心中“权力的象征”,要培养干部形成正确的从业观,树立“权力就是奉献”的意识,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培养正确的利益观,师市基层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守阵地,坚定原则,公私分明,慎重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生活与党性的关系,慎重用好手中的权力。2.优化心理品质。强大的心理品质是战胜一切诱惑的根本,师市基层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明确“自知”与“自胜”的意志品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我教育,从自身思想上筑牢基础,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保持平静沉稳的心境,无论对“名”还是“利”,都要戒贪戒躁,以廉洁为荣,勤俭立身,艰苦奋斗。合理管理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掌握情绪宣泄的方法和技巧,及时管理和释放情绪。
(三)健全心理预警机制,畅通心理疏导渠道。
心理预警比心理治疗更能缓解干部身心压力。通过完善基层干部心理预警机制,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师市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信息,预判干部的心理状况,及时甄别、发现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1.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一是师市要设立基层干部心理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为师市基层干部心理危机预警提供财力支持。二是建设心理危机预警中心,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三是组建一支专业队伍,从各高校、医疗研究机构中,选择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学者和专家,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技术强、人才结构稳的基层干部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队伍,为基层干部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2.建章立制,畅通渠道,构建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的心理预警制度。如《进一步做好基层干部身心健康工作的通知》《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普査规定》等制度。二是建立畅通的心理预警渠道。对基层干部心理状况准确掌握是科学进行心理危机预警的基础。师市要积极利用各类资源,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如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健康知识网页或网站等,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提供心理疏导的渠道,帮助师市基层干部走出心理危机。3.关注特殊,着力重点,强化心理预警的效果。针对特殊时期、特殊事件、特殊群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如针对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安排心理专家赴各单位开展健康心理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培训和心理干预;安排强制性休假,缓解基层干部工作压力。通过电话咨询、心理讲座、心理培训、发放心理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与基层干部在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有效进行心理危机预警与疏导。通过后续教育、调查回访等,注重跟踪反馈,强化预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