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意,林道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海南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海南海口 5702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起病隐匿,症状表现以肢体感觉减退及末梢神经刺痛为主,若不及时治疗常可进一步发展为坏疽或肢体瘫痪[1]。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报道[2],新确诊2 型糖尿病患者的DPN 发病率为10%~15%,糖尿病病程10 年以上者的DPN 患病率则大于50%。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内分泌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本病的特点,中医学目前将其归为“消渴病痹证”范畴,认为患者久病“消渴”气血阻滞,难以通达四肢筋脉,四肢筋脉失于濡养而发为本病[2]。此外,不少研究表明,在DNP 基础治疗上加用针灸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3-9]。而其中的机制可能与针灸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有关。所以,本文就目前的文献研究结果,对DPN、氧化应激与针灸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生命过程中,人体会不断产生各种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它是有氧代谢的副产物。一般情况下,ROS 的产生与抗氧化物之间处于动态平衡中。而如果在病理情况下,例如糖尿病高血糖状态,这种平衡往往会被打破,大量生成ROS,而ROS 会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致使DPN 的发生。
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葡萄糖会被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然后在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作用下转化为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则会沿着糖酵解途径,生成甘油醛-3-磷酸,最后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缩合,生成丙酮酸,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上述过程还会产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而NADH 作为电子载体,可向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提供还原性等价物,同时将质子从线粒体基质中泵出产生质子浓度梯度,进而产生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10]。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少许的ROS,但可被抗氧化物代谢。而在高糖状态下,细胞线粒体电子链超负荷运转和细胞还原型NADH 氧化酶激活,使ROS 大量产生,超过机体代谢能力[11-13],从而在细胞中积累。这些ROS 会影响线粒体质子浓度梯度,导致ATP 生成不足,无法给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受损,神经功能障碍[14-15]。
ROS 作为一种活性分子,能够影响神经细胞内一系列正常代谢过程,从而引发神经细胞功能紊乱,最终诱导DPN 的发生。这些代谢过程主要有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的形成、多元醇代谢、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等。
1.2.1 AGE 的形成及其在DN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AGE 是指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中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产生的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16]。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AGE 产出非常少。但在高血糖时,过多的ROS 会抑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表达,使得甘油醛-3-磷酸无法正常转化为丙酮酸,反而在体内积聚。而由于AGE 的甲基乙二醛是由甘油醛-3-磷酸转化而来的,所以甘油醛-3-磷酸的积聚无疑会为AGE 的大量生成提供充足的原料[17]。
AGE 对神经组织的损伤有两种途径。首先它会将神经组织中的结构蛋白、神经纤维、神经微丝、轴突的微管蛋白以及雪旺细胞的髓鞘蛋白糖基化。从而造成蛋白功能和结构改变,引起神经组织损伤[18-20]。其次,AGE 还会在神经滋养血管壁内积聚,造成血管腔增厚,管腔狭窄,导致神经供血不足,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21]。
1.2.2 多元醇代谢异常在DN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活性被ROS 抑制后,除了会促进AGE 的生成,还会引起糖酵解途径中其他代谢物的积聚,例如果糖-6-磷酸,它会激活多元醇通路,引起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使大量葡萄糖还原成山梨醇,部分的山梨醇则会在山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形成果糖。
山梨醇和果糖极性很强,不能自由透过神经细胞膜,于是会在细胞内积累,造成细胞内渗透压增高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使细胞水肿、变性,致使细胞具有的神经功能障碍,继而出现轴突变性坏死。此外,山梨醇蓄积形成渗透梯度以及D-葡萄糖竞争性地与肌醇载体结合,于是细胞内肌醇池耗竭。由于肌醇直接参与磷脂酰肌醇的合成,从而使细胞膜Na+-K+-ATP 酶活性降低,导致髓纤维选择性地发生传导阻滞[22]。
1.2.3 PKC 激活在DN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是一种分子量为80~90 ku的单链多肽, 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由于PKC 拥有较多的对氧化还原较为敏感的半胱氨酸区,所以容易被ROS 激活。激活后的PKC 会上调环氧化酶2 的表达,从而产生血管收缩因子,使得神经滋养血管供血不足[23]。
较早以前就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针刺对DPN 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而随着对针刺治疗DPN 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发现,针刺治疗DPN 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例如,Wang Z 等[24]就发现,针刺可通过改善DPN 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连松勇[25]也发现,针刺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丙二醛含量,从而抑制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损伤的神经修复,对DPN 起到治疗效果。崔燕等[26]通过研究,也发表了一致的观点。
有研究指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I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PGC-1α)在线粒体功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PGC-1α 表达下降,这可能与ROS 对其的抑制作用有关。而针刺大鼠肾俞 (双) 、足三里 (双)穴位后,ROS 表达下降,相对应的PGC-1α 表达上升[27]。
虽然DPN 没有正式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可以根据糖尿病患病人数一窥深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19 年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20~79 岁成年人中约有4.63 亿人被诊断为糖尿病[28]。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5 亿~1.30 亿,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9]。所以,从以上数据估算,DPN 患者不在少数。面对DPN 汹涌来袭之势,除了要做好DPN 发病机制的研究以便预防DPN的发展,也要针对已患病人群积极发展相关治疗手段。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氧化应激无疑会促进DPN 发生发展。而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DPN 相关症状,而且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在于对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大多有关于针刺抗氧化应激治疗DPN 的研究,并没有深入探讨针刺抗氧化应激的机制。这或许可以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