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
靖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内科,江苏靖江 214527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生活的方式、习惯等的转变,使得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2015—2020年这5 年间,我国初诊T2DM 患者(年龄在20 周岁及以上者)的患病率已为11.2%,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1]。T2DM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且典型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其发生、发展与胰岛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而血糖的波动又会诱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激活机体中的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促进血清中的内皮脂肪酶呈高表达,最终介导血管内皮的损伤,加速下肢血管病变,加重患者病情[2]。药物是当前临床治疗和控制T2DM 病情进展的治疗手段,但常规的血糖控制疗法所发挥的作用相对局限。胰岛素泵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新型降糖手段,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胰岛生理分泌功能,从而保持患者全天血糖的稳定,并避免胰岛素抵抗[3]。本文主要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期间靖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内科收治的96 例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常规血糖控制疗法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对控制初诊T2DM 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抽取本院收治的96 例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中行常规血糖控制疗法的45 例作为对照组,男23 例,女22 例;年龄50~73 岁,平均(61.23±2.35)岁;病程2~10 年,平均(7.09±1.47)年。另将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展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的51 例作为研究组,男27 例,女24 例;年龄51~72 岁,平均(61.07±1.47)岁;病程2~11 年,平均(7.16±1.35)年。且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础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内容、目的均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得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agnization,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准则:患者空腹至少10 h 后取肘静脉血,随后再在300 mL 的温水中溶解75 g 葡萄糖,并让患者一次性服下,再于1 h和2 h后取其静脉血液标本。经测定发现:患者伴有糖尿病症状,且餐后任一时段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2 h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
排除标准:急慢性感染或外伤手术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伴有严重精神、皮肤、血液或恶性肿瘤者。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包括调节血脂、控制血压、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等。与此同时,给予对照组行常规血糖控制疗法,即:①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国药准字J20050097),初始剂量为0.6 mg/次,1 次/d,连续治疗1 周后增加剂量至1.2 mg/次;②口服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初始剂量为1 次250 mg,2 次/d。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具体方法为:将门冬胰岛素放入ABI 胰岛素泵中进行皮下持续输注,每日给药总剂量为患者体质量(kg)×0.5,即0.4~0.6 U(kg·d);治疗期间,维持患者2 hPG 血糖在8.0 mmol/L 以下范围内;同时,密切监测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并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泵入的剂量。
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①血糖水平: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2 h 餐后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水平。
②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测定:根据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CVIR)发布的ABI 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进行评定,其中:ABI>0.9 为0 分,0.8~0.9 为1 分,0.7~0.79 为2 分,0.6~0.69为3 分,<0.6 为4 分,ABI 值伴随着患者下肢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减缓而随之降低。
③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LEAD)诊断标准:患者伴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查体可见足背动脉触诊或搏动变弱;ABI 指数在0.9 及以上,且下肢动脉彩超显示有明显狭窄或闭塞;患者在满足典型症状和体征基础之上,符合上述项目中一项阳性,即可确诊为LEAD;其中:70~80 m/min 速度行走最大距离≥400 m 为0分,300~399 m 为1 分,200~299 m 为2 分,100~199 m为3 分,<100 m 或无法行走为4 分。
④疗效标准:治疗后患者血脂、胰岛素等指标显著好转,FPG、2 hPG 水平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即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各项血糖水平略有波动即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⑤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FPG、2 hPG、HbA1c、HOMA-I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HOMA-IR 较治疗前显著上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治疗前,两组ABI、LEA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I、LEAD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BI、LEAD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ABI、LEAD 评分比较[(±s),分]
images/BZ_181_1317_375_2275_475.png研究组(n=51)对照组(n=45)t 值P 值0.71±0.01 0.73±0.11 1.293 0.199 2.93±0.11 2.34±0.12 25.130<0.001 0.62±0.04 0.61±0.07 0.871 0.385 2.41±1.26 1.39±0.19 5.373<0.001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低血糖1 例,发生率为1.96%;对照组发生低血糖6 例,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32)。
糖尿病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临床调查认为,其发生、发展和环境、饮食、遗传等密切相关[4]。2 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总数中约占85%,对其血糖控制若不及时,极易诱发肾脏、眼底、心血管等发生病变,最终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5-6]。
对于初诊T2DM 患者来说,患病早期的胰岛素B细胞会受到持续高血糖的反复刺激,使得机体不得不通过调节自身细胞分子和生化机制等来影响胰岛素的信号通路,从而达到减少胰岛素的分泌的目的;但最终会导致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是胰岛素抵抗;而机体一旦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血脂等水平也会随之升高,进而产生致炎因子,并造成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糖的异常升高;当机体游离脂肪酸水平超出其代谢和储备能力后,就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最终引发血管、神经等组织受累,累及下肢血管[7-9]。
胰岛素注射、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初诊T2DM的主要手段,此种治疗方法虽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但长期运用此法,低血糖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胰岛素泵是临床新兴治疗T2DM 的方法,其输注方式能够模拟内源性的胰岛素产生,从而缓解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使其更加平稳;剩余的剂量还能够维持机体胰岛功能,从而缓解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远期疗效更佳[10-11]。本次研究结果也充分显示,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研究组,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由此证实,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为良好控制血糖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FPG、2 hPG、HbA1c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HOMA-IR 较对照组更高;治疗后的研究组,其ABI、LEAD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由此证实,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初诊患者代谢记忆效应,从而保护患者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延缓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控制T2DM 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概率,最大限度改善胰岛功能,减缓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