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点与优化对策

2023-08-05 14:29王丽河南本弘实业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经营部门责任

文/王丽 (河南本弘实业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实体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突破陈旧管理模式的束缚,进而适应市场变化,迎接市场挑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生产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集计划、控制、协调、激励等职能于一体。能够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严谨的制度管理,覆盖企业全范围,解决企业管理难题。在新时期,生产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集中于战略目标,建立与长期战略吻合的预算机制,改良企业预算体系。借此充分发挥预算作用,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益,助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经营及财务活动实施的包含量化预测、控制监督、制度安排在内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日常运行的所有经济活动,同时需要全员参与,实施全过程监控。全面预算管理围绕的核心是企业的资源。通过预算编制与汇总、预算指标的分解与下达,以数字形式呈现对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源的量化预测,并通过预算执行与监控、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考核与评价,对年度资金运作、财务活动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助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三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全面性特征。即全面管理、全程监控、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既需要打通企业各部门、各项管理环节,保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配合,同时要涵盖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实现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控。二是战略性特征。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是相辅相成的,与战略目标是高度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战略进行整体分析,进而设定预算目标,调整管理策略,促进战略目标良好实现。三是系统性特征。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每一个部门、每一项管理策略均需相互协调,形成管理系统。部门间要相互协作,管理策略要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协调统一的管理循环,保证预算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二、生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控制。作为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借助制定经营计划、科学编制预算方案,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短期经营目标充分分解并落实执行。借此,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对生产企业内部资源的充分调配,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控制企业经营成本

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是企业提升经营收益、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结合生产企业自身情况,实施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及管控约束。通过事前编制、事中监控、事后考核的结合,能够严格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分析成本指标,实施集中化的资金投入管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三)落实企业发展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提升企业管控水平的重要管理手段。生产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解战略规划,将战略转化为更为具象化、可量化的执行目标,落实到各个执行部门。通过各部门对执行目标的把控,将有效落实企业发展目标,进而推动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三、生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难点

(一)预算与战略目标脱节

生产企业所设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导向。全面预算管理则是基于这一目标导向实施的具体管控策略。预算涉及的资源分配、管理监督及控制协调,必须符合企业战略目标要求,方能为推进经营发展提供支持。但目前,许多生产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并未充分地分析预算与战略的相关性,不能借助预算编制、预算目标设置,对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这种情况下,预算与战略目标脱节,企业难以依据自身条件构建科学的预算体系。

(二)预算职责权限不完善

确保预算范围涵盖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需要建立稳定的组织体系,并划分完善的预算管理权责。然而目前生产企业在预算管理权限设置方面较为松散,预算管理日常管理环节的衔接不足。尽管各部门均参与到了预算管理中,但实际上仅是提供了基础的预算数据。预算编制的主导部门依然是财务部门。生产经营部门的参与度有限。这种由财务部门为主导的预算管理形式,无法与生产经营部门形成可靠的业务衔接,预算管理的全员性、全程性受到阻碍。导致预算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关联性较低[1]。

(三)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预算无法有效地落实执行,无法将预算指标转化为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预算管理将失去一切意义。因此,执行管控至关重要。但许多生产企业执行控制不力,过程性监管不足,过度关注预算编制,忽视了执行管控的重要性。导致预算管理集中于事前管理和事后总结,并未针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持续性的监督管理,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

(四)预算考核机制较单一

预算考核较为单一,是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选取预算指标达成值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并不具体,难以保证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评估。考核机制单一,导致企业无法深层次地挖掘预算偏差原因,难以追踪预算报送质量,对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造成了影响。同时不能够发挥预算考核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作用,造成了预算考核松弛、预算指标缺乏动力等问题。

(五)预算信息化程度不足

生产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更多集中于生产销售流程的建设与完善,忽视了预算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衔接。总体来看,预算信息化程度不足。尽管近些年来,许多企业积极启用预算管理系统,实施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工作。的该系统与企业生产系统的关联度较低,难以从根本上满足预算管理监控预算动态、及时获取数据的需求。

四、生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对策

(一)以战略基础及市场导向构建预算体系

生产企业的经营战略,除考虑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外,还要紧跟市场的发展趋势,为企业持续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因此,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要对战略规划展开理性的分析,从而确定更符合企业战略的预算目标,构建基于战略基础及市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在分解战略目标时,过度依赖财务指标,认为财务指标才是诠释战略目标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现代企业更需要更符合资源分配需要,能够兼顾长期战略内核的指标体系。因此,在将战略转化为预算指标的过程中,企业要借助专业的评估且进行深入分析。将战略目标划分为企业总体预算目标、部门预算目标,并通过财务目标及非财务目标两个方面,体现战略目标中的短期规划及长期战略。一方面,将企业战略中增强核心能力、提升市场渗透率、强化成本管控的部分,落实到财务指标上,通过财务预算强化战略执行;另一方面,将企业战略中多元经营、持续发展、创新改革等部分,落实到非财务指标上。通过客户指标、内部业务流程指标、学习与成长指标,强化战略执行。基于战略,确定未来一定经营周期内的目标定位,强化对生产经营的约束,确定预算管理重点,为预算管理的落实执行奠定基础。

(二)健全生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应当确保权责分配的合理性,包括权力层、管理层,及执行层三个核心层级,能够为实施预算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首先,建立预算最高决策机构、日常管理机构、明确预算执行部门。成立预算管理小组作为预算最高决策机构,细化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审批重大预算事项、实施动态预算监控;成立预算管理部门作为日常管理机构,监控预算执行成果、分解下达预算指标、监控预算风险、严控预算流程、汇总预算实施情况及工作进度;明确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责任,各部门提交部门预算数据,执行上级下达的预算指标,控制部门预算偏差,防范财务风险。其次,基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需求,明确各部门管理权责。对于重大事项、需出具问题报告的事项,由预算管理小组负责;确定预算指标偏差,预算流程审核等由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必要时需交由预算管理小组终审。此外,生产企业要保证垂直化的机构设置,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注重对各部门的责任归属梳理,为顺利实施预算管理机制提供组织结构支持。最后,企业在预算目标划分时,要参照组织结构。在将总体目标划分为几个主要的分目标后。要将分目标指定给对应的部门,布置相应的预算任务。同时,每个分目标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更小的预算目标,指定下一级部门完成,确保形成预算管理责任网络。

(三)落实执行责任分解与执行监督的实施

为落实各部门责任,强化预算的执行落实,生产企业要设置责任中心,完成责任分解,并建立可靠的执行监督机制。

首先,生产企业要依照决策层的战略决策,结合预算体系包括的资源协调、成本控制、经营管理等职能,划分责任中心。具体包括成本责任中心、利润责任中心以及资产责任中心。生产部门是主要的成本责任中心,主要负责生产流程中的成本控制,既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成本投入量;销售部门是主要的利润责任中心,兼具成本控制和产品销售,要以利润为核心,实施严格的销售预算。资产责任中心需考核资金投入的效果,控制资产运营效益。其次,企业要明确各责任中心的权利和义务,为预算管理模式奠定责任归属基础。赋予责任部门一定的预算管理权力,从而对预算执行进行全面的控制。此外,为防止各责任中心在预算执行中出现处理模式的差异,预算管理层要着力于管理协调,强化责任中心之间的配合度。将预算执行与各部门日常工作紧密连接起来,强化预算的系统性特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生产企业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可靠的执行监督机制。在预算管理部门实施预算监督的基础上,由财务部门通过分析预算数据的形式参与到预算监督工作中。负责审核运营预算报告、监督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成果。此外,企业应设立预警机制,启动全程性的动态监控。针对预算执行、预算指标偏差、财务风险等,建立审核机制,并配合信息系统定期分析预算数据,监控预算工作进度[2]。重点监控并审核重大预算支出项目,持续关注预算执行动态,设立预算预警指标。在预算数据出现异常变动时,及时采取管控措施,消除预算执行偏差。

(四)优化考核机制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生产企业预算考核要完善预算考核内容,同时结合绩效机制,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一是引入绩效管理模式,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成绩。由最底层预算责任中心提交考核数据,形成责任报告。预算管理部门接收下属层级的预算责任报告,层层汇总、分析评价,全面反映各部门的预算执行结果。二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注意预算绩效考核的侧重点差异。例如,成本责任中心重点考核成本预算的控制结果;利润责任中心则以利润预算执行结果为主。三是重点考虑预算考核内容的改进。预算考核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预算运行体系的考核。预算目标来源是否全面;预算目标分解是否细致;预算编制考核所需数据是否准确,申报是否及时;预算执行时间是否按期;预算执行过程是否有完整记录;预算执行制度是否规范;预算执行态度是否积极。在预算运行体系的考核中,要重视非财务指标的应用。 其二是财务指标考核,重点分析各部门预算指标达成情况。四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从大局出发,连接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同时注重责任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

(五)搭建科学的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

生产企业构建的管理系统,要强化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重视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强化预算管理系统与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的衔接,强化信息系统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持。一是依托于强大的基础设施,构建包括平台管理、网络技术,以及软件在内的预算管理系统,提供销售预算、决策预算、财务预算等多方面的业务服务,满足企业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数据储存的多方面数据需求,同时提供集成办公、多方接口、开放环境的端口服务。二是构建包含业务支撑平台、管理实施平台在内的集成化管理平台。集中处理生产企业内的全部财务数据,平衡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差。通过统一储存、集中处理,满足不同部门的预算管理需要,同时加快信息传递速率[3]。三是依照预算管理流程,梳理信息系统流程。将预算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链接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预算考核等具体流程,完成数据获取、数据反馈、数据上传、目标下达、差异计算、行程报告等系统执行环节。真正利用信息系统解决信息闭塞、共享度低等预算信息化程度不足的问题[4]。

五、结束语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当下正处于改革转型、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企业要调整管理模式,突破预算管理局限,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针对目前企业预算管理实施存在的预算与战略目标脱节、预算职责权限不完善、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预算考核机制较单一、预算信息化程度不足等问题,生产企业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对策。以战略技术及市场导向构建预算体系;健全生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落实执行责任分解与执行监督的实施;优化考核机制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搭建科学的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借此,让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为成熟,更加符合生产企业的管理需求,进而推动企业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经营目标,更好地提升经营效益[5]。

猜你喜欢
经营部门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7部门
期望嘱托责任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