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摘要:现代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敬业意识,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思想。就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而言,现代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素养,也是学习者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必须拥有的价值观念。把现代工匠精神纳入到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教育工作之中,不仅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在关键时期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当前全面促进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就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更是当前全方位提高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创作水平和艺术设计素养的基本要求。本文就现代工匠精神的含义展开研究,对现代工匠精神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中的意义作出初步的研究,给出一些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设计;培养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振中国工业不仅必须依赖大量高级工艺人才的支撑,同时更离不开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就十分推崇道技结合、尚巧、求精的工匠精神。但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工匠文化也逐渐转变成了精益求精、注重生活质量的工作方式和文化模式。尤其对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而言,现代工匠文化成为亟待培育的职业文化意识,这不仅是全面培养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创新意识和艺术水平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新形势下,在现代工匠精神教育层面下探索工艺美术学科培养方法将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点任务。
一、现代工匠精神内涵概述
当前,学者对于现代工匠文化内涵方面仍然没有统一的阐述。有学者认为,从传统的角度出发,工匠的活动是手工劳动,手工业是工匠的基础,它和当前机械附属领域具有明显区别,手工创造才是第一元素,主要仍是工匠,逐步形成了追求品质、精益求精的中国传统工匠文化。在机器工业机械性化全面侵蚀我国传统工业市场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工匠本身地位也就已经出现了变化。[1]自近代以来,对中国传统工匠也逐渐开始加以改造,从传统工艺制作、专业技术等的视角来考虑,将中国工匠主要分为了三个层次,其中影响程度很大的当属职业中的专业技术工匠,也包括了在传统社会中称之为的“铁匠”“石匠” 以及“木匠” 等,都是传统工匠的一部分,而在现代企业中所说的传统工匠主体,指的则是具备一定职业文化背景的专门技能劳动者。纵观中国古代工匠的手艺传统,其大多是采用师徒或是家庭模式来进行。但随着中国近现代步入到了机械化制造工具的时代,这些传统的继承模式很明显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也开始更好地取代了这种传统。
二、培养现代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是工业发展基石
高度重视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世界工业强国取得崛起的关键因素。深入分析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其在生产制作中十分讲究精致品质,不管是从设计者来看,还是从生产人员的角度出发,他們本身就高度重视精致的概念,着力于寻求更加完善的工艺技术。[2]在生产强国中,设计人总是把自己本职工作的状况和个人荣誉进行挂钩,哪怕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事情,都非常注重精品、完善设计。究其原因,这些大国之所以能成为设计大国,关键在于他们在大学艺术设计学科培养中高度重视现代工匠精神的培养,使现代工匠精神得以作为他们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意大利和日本都高度重视现代工匠教育,在教学课程中把现代工匠教育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理念融入到教学大纲之中,全面强调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现代工匠教育培养。正是由于对产品质量、匠心等方面的高度关注和要求,才促使了德国、日本等在制作业方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并成功通过工业发展为先进国家。
纵观中国制造当前的发展状况,多数人均觉得中国属于制造业强国,而现阶段国内很多中小企业还远不能满足“制” 的基础能力。长期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工业因为缺乏对现代工匠精神的崇尚,才导致了产品质量方面不理想,而质量粗放也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当前的真实写照。[3]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全面提升我国的艺术设计、制造能力,将是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随着当前社会各界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怎样把现代工匠文化融入教育课程中也是各个院校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是制造业生存壮大的关键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多数长寿公司均集中在制造业强国。这些长寿公司之所以扎堆地聚焦在制造业强国,关键就在于这些国家对于现代工匠精神的高度关注和传播。也就是由于现代工匠精神,促使了日本经济能在二战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就获得了高速发展,并快速地发展成世界上有名的制造业强国。对于中国企业设计者而言,现代工匠精神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为了片面追求效益,当前许多公司对质量的关注不够。这就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当前设计者、工人对现代工匠精神领域的认识误区,总是利用省、好、快的浮躁思维进行设计、开发和生产,一定会造成企业自身出现巨大的质量隐患。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在漫长岁月中经久不衰,既在于工匠自身具备了多学多用的学习意识,也具备为满足一切岗位需求而重新学习和超前学习的意识。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势必要求在工匠精神的锻造和培养上,让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具备了持续探求新知的精神。人才很难培育,只有养成工匠精神和多学多用的习惯,才能让他们养成适应复杂多岗工作环境的超前知识能力。
(三)是职业人才市场的巨大需求
现代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精神,而且也是一种创新精神,它往往能给广大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造成极大的冲击。唯有具备现代工匠精神的艺术设计师,才可以充分证明自身的实力,才可以在未来的艺术从业环境中崭露头角。就全国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积极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若能够更进一步强化对现代工匠精神的培养,则必将有助于充分提高对人力资本所产生的附加值,从而真正地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成长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石。要在创作中不断融合各要素,用自己的艺术价值去创造其表现形式,保持原创精神。而原创的成功又来源于从以往无数次失败中总结出的创新之道,如果缺乏业精于勤的职业态度,就很难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也就无法产生良好的创造力。作品再造与艺术创造,总是依附于业精于勤的实践方法,故而也能使作品附上大众审美习惯与追求的鲜明格调与特色。[4]所以,艺术设计的专业学生,必定是在挫折与失败中长大,也必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创新作品磨炼,而最后的创新作品都获得了市场认可与消费者认可,这就更加印证了工匠精神业精于勤的品格,这也就是所谓艺术设计创新。
三、发展路径和建议
(一)深入整合导师制与工作室制
根据现代工匠精神的实践状况分析,深入完善导师制和工作室制度显然成为开展现代工匠文化培育的理想路径。工作室的概念最初来自于20世纪的包豪斯艺术学校,它最先强调通过公益的方式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在全面训练美术专业设计人员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训练美术专业设计人员的实际能力。相比于中国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工作室制自身就有着十分明确的个人风格特点与专长走向,因此教学流程中的工作环境也往往比较开放,而老师和学员在整体教和学的流程中都有着更多的自由选择权、自主权和独立性。导师制也是进行中国现代工匠精神传承的主要模式,它首先是在剑桥、牛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进一步发展的流程中,更多的由学校进行了吸收借鉴。在剑桥和牛津,大学生来到该校之后,校方将会给学生指定专属的指导老师,主要职责就是针对学生的品德、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其方式与中国传统传承中的师徒制十分相似。因此,导师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心传身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的沟通、领悟,并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地根据个人的兴趣,来选择在某一层面展开比较广泛的探究。对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发展而言,需要积极引进工作室制度和导师制,并通过综合考察学校当前的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要求,针对课程制度加以深入融合,从而让制度的优点得到发挥,从而更好地培育学校现代工匠精神。
(二)把现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
就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要想更进一步强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学之间必须实现合理的配合,共同充分发挥二者的功能。因此,一定要在行政领导老师和学科教师间开展广泛的沟通、合作,一起为培育学校现代工匠精神而奋斗,在教育实践中主动寻找机会,把现代工匠精神教育视为课程实施的基础。与此同时,专业课程中实行的评价方法还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要在单一评价方法中把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成为单一的评价因素,而且必须把知识实际水平视为主要的考核因素。[5]专业课程教育环节中的教学必须避免拘泥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讲解和技术运用的领域,更需要把现代工匠精神职业观念充分融合其中,不但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设计技术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而且更需要注意培育他们敬业爱业、精益求精的精心观念。从学生的精神层面出發,学校一定要把学生自身的精神枢纽功能发挥起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对现代工匠精神的传承条件,让之得以融合在校园文化之中,使现代工匠精神可以作为一个校园文化进行继承弘扬。
(三)加大现代工匠精神培育力度
相比于其他专业的本科生而言,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个性,想法也比较跳跃,同时也有着一些懒惰、合作能力不强的情况。但是,就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可以只是拘泥于口头讲授方法,更需要积极发展各类校园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中要避免单一的技术表面形式,而要积极地将学生各项专业技能进行更深度的融合,在高度重视激发他们积极性的同时,也促使他们从学校活动、社会行为中去理解现代工匠文化所包含的含义,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技术专长得以在学校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而且也能够把学校教育本身所产生的教化、引导等功能进一步发挥开来,从而促使他们在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由此获取创作灵感。对于学院而言,可以充分发挥这种特色,积极适应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网络环境的依赖性,在学院建立创作平台,上传积极、真实、健康的各种作品素材,使学生可以把这个网络环境当作自己采集素材、上传素材和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学院应积极运用该网络平台来开展现代工匠精神的传播活动,并着重针对在校生开展相应的艺术理想信念教育,以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信息,帮助学生准确地辨别各类艺术不良信息,从而真正感悟到艺术所产生的价值。
四、结束语
基于现代中国工匠精神视角下的大学设计学科培养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深入、复杂的过程,希望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必须从顶层设计方面,认识到现代工匠精神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进一步融合导师制和工作室制度、把现代工匠精神纳入学科班级、采取多样化方式加大现代中国工匠文化人才培养,以及发展创新型孵化器作为现代工匠精神传播的重要支撑,以全面提高中国大学生与设计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珺,张丽莉.基于“工匠精神”的艺术设计“三创”人才培养的思考[J].湖南包装,2018,33(06):34-35+38.
[2] 邢志鹏.践行“工匠精神”打造高职院校艺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软装设计为例[J].戏剧之家,2020(18):2.
[3] 吕春丽.“工匠精神”培育视阈下高职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7):57-58.
[4] 黄珂琤.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艺术科技,2017,30(12):398.
[5] 刘书巡.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J].科学与财富,2020(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