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兰
总是对乡村有一种独特的情愫,大概是源于儿时家门口那一大块田地——整齐的长条形,中间由红砖头铺就的小道隔开。砖头与砖头之间的缝隙处,夹杂着些许不知名的杂草,长了拔,拔了又长,颇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味。
我们晚辈总爱沿着菜地小道你追我赶,长辈们却总是在菜地里忙前忙后。经历春天的翻土、播种之后,夏日早晨,趁着太阳还没发威,母亲便蹲在菜地里踱步拔除杂草。不一会儿,田头的杂草就堆高了,于是,母亲就吩咐我们几个将杂草抱到猪圈里。大黑猪咂吧咂吧地咀嚼起来,着实是享受了一顿美餐。
夏日阳光威力十足,经过了一天的暴晒,菜叶子耷拉了下来。迎着落日的余晖,父亲赤裸着上半身,扁担挑着两桶水,与邻居张大爷不断来往于小沟渠和菜地之间。两个人嘴里不约而同地哼唱着“嘿呀么嘿呀,嘿呀么嘿呀……”的挑担曲。一趟又一趟,任由汗滴爬满脊背,湿了裤腰。不慌不忙间,菜苗们都喝饱了水。
有一些菜还需要提前搭架子,让藤蔓攀爬。每次我和母亲准备好物料之后,母亲就将竹竿子一根根插入土地站稳。我会在母亲需要的时候递上绳子,两根竹竿子便绑在了一起,它们在往后的时光里陪伴藤蔓茁壮生长。
不必非等到丰收的秋天,夏日,菜地里也能有收成。
由心向蒂逐渐泛红的西红柿当属我的最爱,口渴的时候跑到田地里摘上一颗,井水里冲个凉,最是酸甜爽口。长条状的丝瓜和黄瓜间隔着挂在我和母亲一起搭出的菜架子上,嫩得可以掐出汁水来。还有那一茬接一茬长成的韭菜,奶奶爱拿它来包饺子,切得细碎细碎的,包裹着猪肉末,吃上一大碗,享受隔代亲的专属宠爱。
靠近厨房,父亲会留出小半截田头,种上小葱和香菜,烧菜的时候顺手揪上一小把,点缀在菜盘子里,增香又有卖相。
小时候觉得家门口的那块地很神奇,只要種下种子,不断灌溉,就能收获满满。如今我格外想念那些未经雕饰、自然成熟的瓜果蔬菜,也在自己的生活里实践着大自然和长辈们教给我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的道理。
写作 小纸条
与秋日丰收的景象不同,夏天农家田地里更多的是农家人默默耕耘的身影——除草、挑水、搭菜架的细节描写自然铺就出夏日的收成。通读全文,从收获的不易总结出收获的“容易”。农家人将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演绎得淋漓尽致,于无声处增强了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