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佩暖
提起“崇祯五年十二月”,史书曾说清朝初期仍有南明残党。不知你是什么心情?
明朝成为过去,被载入历史,清朝成为这片国土新的主宰者。而你,张岱,在时间长河中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土,却留下了《湖心亭看雪》的不朽名篇。
我不知你是不是南明的残党,也不知你深夜撑船看雪的复杂心情。面对明朝的灭亡,你的内心或许是煎熬的,或许是彷徨的,或许也是不甘的。
大雪整整下了三日,这冰天雪地,仿佛只有你一人,这一刻是可以将任何忧心之事都丢于脑后的,因为被打动实在太重要了。所以亭台楼阁间,你不写明,也不写清,而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素白、寂寥、空阔的苍茫大地间,只剩下孤独、彷徨。渺小的你,不足为道,沧海一粟。
但你没想到的是:到了亭上,更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了你反倒笑着说:“想不到还有你这样的人。”那一刻,忧与愁似乎暂时消散了许多,三大杯酒喝下。不是借酒消愁,而是借热酒暖心暖身,好歹让你在这冰天雪地好受一点,不止是身体上的好受,更是心灵的一种慰藉。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那夜,须臾之间的雪与月、曲与酒,让人生之意境,倏忽间变得阔大、辽远。
过去的已不再回来,日后终日借酒消愁也不是明智的选择。张岱,你自幼读书,历史告诉你的是:不想往前走就会被时代车轮碾轧,沉沦过去终将被世俗所淘汰。你会给历史添上一笔什么呢?是文人,便用笔。从古至今,变通是取胜之道。尽管你不想,你不愿,但这仍然无可否认。
在這苍茫宇宙下,你的故国之思不被人接受,被称为“痴”。这哪里是痴?古语有云,家国天下,有国才有家。大明已经离去,你精神上的家也变得支离破碎。就这样留下《湖心亭看雪》,让无数人跨越时间的长河,与你的灵魂共鸣。
真正浪漫的灵魂不会因世事的沧桑而更改。
年轻的你曾因春风十里时的繁花遍地而触动。多年以后,你依然会因雪后的风烟俱净而感怀。于是哪管什么寒气逼人,哪管什么无人为伴,披上衣襟就直奔西湖,摇起轻舟就往湖心亭去。赤子生来,仿佛只是为了感知这个世界。
回首你的一生,从鲜衣怒马、风花雪月到国破家亡,如梦一场。虽“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你眼中,好似只有这浑然一体、寒冬雪霁的西湖美景才能与你对话,此时此刻,你将自己的初心,都化作白雪,永存于世。于是,你就在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中、这份痴迷中,寻到了自我,那超凡脱俗、孤傲自守的心境从此成为了永恒。
‖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指导教师:张明常
吉吉工作室J I J I G O N G Z U O S H I
几百年前,洒在史书上的那场大雪,见证了张岱西湖之上孤独的痴心,也湿濡了后人捧书遥想时的一袭青衫,满袖寂寞,也满袖悲凉。
生于明清之交的张岱,可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家国倾颓,他从名门望族的闲雅士子,到日渐窘困的落魄文人,满怀思绪,日日煎熬。这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终于将满目山河砌成无瑕的雪白,这冰天雪地间,仿佛只有他一人,于是不顾寒气逼人,直奔西湖,才有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震撼古今的旷廖之语。是的,在空阔的苍茫大地间,众生皆为沧海一粟,鲜衣怒马到国破家亡,如梦一场罢了。
在长长的历史归程中,张岱的一腔心事,百般寂寞,用青衫拭去泪痕后,都已如融雪般化为涓流,纳了百川大海。唯有他笔下那个雾凇沆砀、天地俱白的梦一般的西湖,载着他支离破碎的记忆,穿越时空,长久地感动着想起张岱这个名字的后来人。
【适用文题】走近你;寻找自我;与历史对话……(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