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平
(江西省临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西 抚州 344100)
小儿腹泻主要是由多病原导致,由于儿童肠道吸收功能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抵抗力较低,容易引发感染腹泻[1]。患者体内会由于肠道蠕动过快而造成肠黏膜分泌和吸收功能异常,同时若喂养不当,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肠道免疫力下降[2]。该类患儿临床症状以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症状轻微时仅表现出腹泻,若患儿病情严重,会导致体温升高及精神消退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多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能够辅助患儿治疗十二指肠疾病所引发的疼痛现象,但是该类药物服用剂量较为严谨,患儿过量服用还会出现便秘症状;而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脾胃虚寒所致,临床应该以补脾益气为主要治疗方法,黄芪建中汤包括黄芪、桂枝等多种中药,能够温脾养胃,改善临床腹泻情况[4]。本研究以急性腹泻患儿作为对象,探讨黄芪建中汤化裁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9 月—2021 年12 月江西省临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65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33 例)和对照组(32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0 例;年龄最小10 个月,最大6 岁,平均年龄(4.20±0.61)岁;病程2~10 d,平均病程(5.22±0.48)d。观察组男22 例,女10 例;年龄最小8 个月,最大6 岁,平均年龄(4.33±0.41)岁;病程2~9 d,平均病程(5.02±0.22)d。2 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增多、不同程度脱水等;②伴高热、呕吐等急性发作症状;③经实验室检查可见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或轮状病毒等;④符合中医邪热泄、伤食泻、脾虚泄证型;⑤患儿家属对治疗方法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严重脱水或休克;②合并血液、全身免疫性疾病;③易过敏体质或对研究药物存在治疗禁忌;④中途退出或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医务人员需要协助完成各项检测,对存在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的患儿,应先进行静脉补液纠正,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次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蒙脱石散(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84,每袋3 g)口服治疗:1 岁以下患儿每日1 次,每次1 袋,分3 次服;2 岁以上患儿每日2次,每次1袋,分3次服。
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方药组成:桂枝5 g,苍术6 g,黄芪12 g,炙甘草6 g,白芍5 g,茯苓6 g,木香4 g,大枣5 枚。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加减治疗;对于皮肤干燥患儿应加熟地黄、枸杞子和当归;失眠、心悸患儿应加牡蛎、龙骨;反酸患儿应加瓦楞子;呕吐清水患儿加法半夏;剧烈疼痛患儿加延胡索。上药加水500 mL 浸泡,时间不少于30 min,之后煎煮1 h,去掉药渣后取汁200 mL,每日1 剂,分早晚2 次服用,每次服用100 mL,1 周为1 个疗程,所有患儿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1)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每日大便次数及腹痛消失时间等。(2)炎性因子情况。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后采集患儿清晨空腹时静脉血3 mL,以半径5 cm、3000r/min 离心15 min 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URIT-8036,成都一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3)治疗效果。治愈:患儿治疗3 d 内大便恢复正常,且临床发热、呕吐等现象彻底消失;显效:患儿治疗5 d 内大便恢复正常,临床发热、呕吐等症状彻底消失;有效:1 周内大便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治疗1 周后,患儿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3.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每日大便次数及腹痛消失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急性腹泻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s)
表1 2组急性腹泻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3 32止泻时间/d 1.22±0.32 2.61±0.45 5.214 0.028退热时间/d 1.11±0.06 3.55±0.51 5.995 0.026大便性状恢复时间/d 7.21±1.02 9.62±1.23 6.324 0.024每日大便次数/次1.07±0.02 1.79±0.09 6.945 0.023腹痛消失时间/d 2.31±0.21 4.22±1.30 8.512 0.021
2.2 炎性因子情况治疗前,2 组炎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6、IL-17以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急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情况比较 (± s)
表2 2组急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情况比较 (±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3 32 IL-6/(pg/mL)治疗前18.22±2.03 18.66±2.31 1.021 0.094治疗后9.51±1.21 12.41±1.06 8.956 0.020 IL-17/(pg/mL)治疗前12.33±2.01 12.61±2.35 0.162 0.785治疗后9.22±0.15 11.23±0.54 9.325 0.018 TNF-α/(ng/mL)治疗前60.22±2.11 60.33±2.21 0.264 0.671治疗后40.15±1.20 51.12±1.41 10.224 0.016
2.3 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94%(31/33)优于对照组的71.88%(23/32)(P<0.05)。见表3。
表3 2组急性腹泻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小儿急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全,促使自身抵抗力较差,容易引发腹泻症状[5]。大多数研究[6]表明,该类疾病发病原因与患儿体质、感染情况和消化功能紊乱状况具有密切联系,临床表现为大便频繁及水电解质紊乱等,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会引发患儿脱水,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针对小儿急性腹泻,临床主要治疗原则为抑制体内炎症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重新构建肠道内部环境,使患儿肠黏膜上皮细胞再生,目前临床以支持治疗、调整饮食及纠正酸碱平衡等方法为主,但疗效不佳[7]。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每日大便次数及腹痛消失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于急性腹泻患儿采取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腹泻情况,促进疼痛减退。西药口服是临床常用的方法,蒙脱石散能够吸附体内某些有机阳离子,减少对患儿胃黏膜的损害,降低疼痛程度,但是若长时间过量服用该类药物,会使患儿出现大便干结等症状,不利于后期恢复[8]。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17 以及TNF-α 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于急性腹泻患儿采取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可以改善炎性指标。IL-6 属于促炎细胞因子,与体内细胞生长因子相互协调,改善免疫功能,参与炎性损伤过程;TNF-α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炎性因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当患儿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时,该因子水平升高;IL-17属于活化T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能够激活T细胞,加重腹泻症状。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患儿大多存在大便稀薄、腹痛或腹胀现象。该类疾病病因较多,大多数是由于外邪入侵,机体或体内脾胃失调等,所以临床以健脾益胃为主要治疗原则,黄芪建中汤具有改善胃部功能和补气等良好功效。药方中,茯苓具有利湿健脾功效,苍术可祛风散寒,桂枝、白芍能够止痛,调理气血,木香能够治疗呕吐,还能松弛肠道肌肉痉挛,大枣能够补血益气;反酸患者加瓦楞子可以增加止酸效果,呕吐清水者加法半夏可以增加止呕功效,剧烈疼痛者加延胡索,能够增加止痛行气效果。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于急性腹泻患儿采取黄芪建中汤化裁可以提高疗效。临床将黄芪建中汤应用到腹泻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强灵活性,根据临床疾病发展进程和患儿实际情况,在安全范围内调整药物剂量,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恢复。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急性腹泻,可以有效改善腹泻情况,促进疼痛减退,还能改善炎性指标,提高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