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及实施

2023-08-03 08:16劳丽环李福灼
教育观察 2023年17期
关键词:总结性劳动素养

劳丽环,李福灼

(1.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2;2.南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一、引言

当前,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学生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2]《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注重多维度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是否熟练掌握劳动知识以及是否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并能运用于真实的劳动情境,也要关注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3]劳动课程的育人效果和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由于学术界对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成熟的劳动素养评价理论和评价工具仍需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4],有必要开展劳动素养评价研究,探索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

二、劳动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课标强调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在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完善学生品格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3]劳动素养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正因如此,许多教育研究者从不同维度对劳动素养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探讨。[5]

劳动素养具有综合性、体验性、社会性和阶段性等特点。[6]劳动素养的综合性是根本属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内容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多样性。体验性是重要属性,指的是个体在劳动素养形成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强调通过个体体验和动手实践,加深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理解,形成劳动思维。劳动素养的社会性是特殊属性,主要表现为:既要求学生学会面对真实的社会生活,投身于现实生活与劳动实践,也要求学生学会在劳动过程中改造社会,并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塑造精神世界,提高劳动素养。劳动素养的阶段性是基本属性,指的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表现为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培养内容不断深入,学习难度逐渐加深。

三、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方法

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发现,各国的劳动素养评价工作呈现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特点。尹坚毅认为,劳动素养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包括在劳动实践中观察学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7]王晖等人认为,芬兰的劳动课程十分注重通过评价结果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手工课中,一方面,教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劳动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教师会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和劳动成果对他们的劳动能力进行结果性评价。[8]董泽华等人认为,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品质的关键是在真实情境中关注和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因此,表现性评价法是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方法和手段。[9]陈鹏等人认为,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中进行增值评价更有必要,不同于传统教育评价法,这种方法将劳动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向从“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10]

在搜集、整理、分析当前学界对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以往的教育评价方法综合运用于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方法。为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对构建学生劳动素养多维评价体系很有帮助,本研究结合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对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全面的评估。

(一)过程性评价

对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和劳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持续的观察、记录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实施劳动的策略等方面。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结果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享受劳动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劳动素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做出评价,也要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和反思。其中,对学生劳动观念的评价是关于学生对劳动、劳动者、劳动结果的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劳动态度的评价;对学生劳动能力的评价是关于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工具的使用、完成劳动任务的操作技能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劳动习惯与品质的评价是关于学生安全、规范劳动等劳动习惯和有始有终、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劳动品质的评价;对学生劳动精神的评价是关于学生对完成劳动任务的质量要求,以及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精神和意志等方面的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通常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一段时间之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表现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11]对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总结性评价是在学期中、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阶段性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学生在此阶段的劳动课程中的学习水平和核心素养。中小学对学生劳动素养的总结性评价应涉及以下内容:学生是否积极、愉快地参加劳动,学生能否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等劳动理念;学生能否合理设计劳动任务;学生能否熟练使用劳动工具、规范摆放劳动工具并主动清理劳动现场,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学生能否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能否认真地、有始有终地完成劳动任务;学生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否对劳动作品质量有较高要求。课程的期末考试、结课作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具体方式,因此,综合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需要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各阶段对学生劳动素养的总结性评价。

(三)增值性评价

对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然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只能用来判断学生在某个特定的学习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是否达到了要求,既不能体现学生劳动素养水平的发展和变化,也无法较好体现劳动教育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中的作用。[9]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劳动素养时应增加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是指在劳动课程结束后的多个时间点,仍继续收集学生的劳动表现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估学生劳动素养在某个劳动教育阶段后的发展变化。增值性评价能够全面真实地衡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成效,以便及时调整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方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

四、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工具

根据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的定义和特点,本研究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维度构建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量表,以7年级上学期部分劳动项目为例,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劳动素养评价量表

对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应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下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维度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中小学应依据劳动素养的四个核心指标制订评分规则,并细分为不同水平,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根据“教室图书角的整理与美化”这一劳动环节中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评分规则。这种可操作的评分规则有两个作用:一是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对学生各个维度的劳动素养进行评分,在结合其他评价材料的基础上为学生生成详细的劳动成绩评价报告;二是供学生参考,让学生了解优秀劳动素养的标准,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素养。

表2 “教室图书角的整理与美化”学生劳动素养评分规则

五、中小学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创建体系化测评工具,提高劳动素养评价的可操作性

在明确劳动素养的内涵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中小学开展劳动素养评价的工作重心应放在落实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创建符合我国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特点的体系化测评工具,以便提高劳动素养评价的可操作性。

一类评价工具被称为纸质类评价工具,包括纸笔测验和观察法。纸笔测验是测量学生具备哪些知识的有效评估工具。[12]这种类型的评估工具允许学生对自身的劳动素养进行自陈式报告,以此了解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观念。然而,还有一些教育目标无法通过纸笔工具进行评估,需要实地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了解学生的习惯和某种操作性技能,观察法是另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12]教师可在特定的劳动情境下观察学生的劳动并记录学生在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另一类评价工具是非纸质类评价工具,即为每名学生创建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和劳动过程,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情况、学生劳动成果的展示情况、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情况等。结合纸质类评价工具和非纸质类评价工具,有利于对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及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全面、实时地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记录和评估。

(二)发挥多元主体评价作用和多视角反馈作用

在劳动素养评价工作中,应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作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课程评价专家、社区人员、家长、学生等。首先,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人员,了解课程设计,容易获得评价材料,能够保证评价的时效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表现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课程的改进,从而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教育水平。其次,课程评价专家了解劳动素养课程评价的原理、设计、方法等,能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学校把课程评价工作做好。同时,还需要家长和社区人员的参与,他们在家庭劳动实践评价和社会劳动实践评价中有发言权。如在劳动课程诊断性评价中,家长可以向教师提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表现情况、劳动课程实施后孩子的劳动素养表现情况,社区人员可以对学生在社会服务性劳动中表现出的劳动行为和素养进行评价。最后,学生亲自参加了劳动教育课程,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和自身劳动素养水平有直接的发言权。

(三)创设真实劳动情境,在情境下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应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在学生劳动实践过程中评估学生将劳动理论与实际劳动情境、劳动探索成果、劳动合作结合起来的能力。因此,学校应按照课标要求,丰富学生的劳动情境和劳动教育形式,开展丰富的校内外劳动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实践,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等。家长应鼓励学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围绕房间的打扫清洁、橱柜的整理与收纳、食物的烹调、家用器具的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社区应协助学校完成服务性劳动实践,为学生提供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劳动服务的机会。总之,为学生劳动实践创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真实劳动情境,有利于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和评价。

六、结语

为提升劳动课程的育人效果和学生的劳动素养,本研究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维度,提出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三种评价方法,并构建了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量表这一评价工具,可为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实施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总结性劳动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课堂提问艺术在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性数学日记教法指导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