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馆校共建工作的探索与启示

2023-08-03 18:50孙玥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馆校博物院研学

孙玥

山西博物院汇集了全省文物精华,全院以“晋魂”为主题,在七个历史专题、五个艺术专题展厅中陈列4000余件组精品文物,集中展示了山西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亮点。同时,山西博物院具有丰富的中小学生教育资源,是中小学生公益性文化场所与教育阵地。近年来,山西博物院积极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尤其是重点关注博物馆中小学生教育功能的实现,充分发挥博物馆实物优势、场馆优势、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与教师、学校、教育局合作或独立研发的形式,逐步建构起面向中小学生各个学段的课程、活动体系,使博物馆成为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拓展校园学习、培育审美与艺术情操、培养卓越能力、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山西博物院中小学生教育活动在博物馆公众活动中占70%以上(活动场次为每年600场以上),且所有中小学生课程、活动均为免费项目,在活动与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具、教材均由山西博物院负责采买、设计、制作;“无边界历史教室”项目还为教师提供了免费培训、教具借用、部分纸质教学卡等支持;面对中小学,我们精细划分学段,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博物馆教育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同时还能够更精准地服务于学校师生。

一、山西博物院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当前,山西博物院开展了以青少年受众为主的“线上、线下系列教育课程十讲”“无边界历史教室微课堂七十讲”,以学校教师受众为主的馆校共建项目“博物教室”,以在晋留学生为主体受众的“留学生博物馆文化体验系统课程”等四个主要项目板块,将本馆项目库中的活动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博物馆与学校长期合作的基础平台,形成长久的良性互动。

该项目从理论方法到实践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以博物馆为主导的进校园活动。活动初创期主要以中小学生为核心受众群体,活动实施团队为博物馆教育人员,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各自需求在线上预约课程。二是在2014年承接国家文物局关于“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项目。该项目由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牵头,山西博物院与太原市教育局德育处、太原市多所中小学联合承办。项目以“青铜‘玩国”为主题,开发面向幼儿园、小学低中高、初一五个学段的主题课程,完成教学资源包、课程资料集锦,共同探索实现山西博物院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促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和融合。2016年,山西博物院继续承接国家文物局关于“完成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博物馆研学项目及馆外研学项目,正式建立山西博物院中小学生教育项目资源库。目前,该项目库依托山西博物院特有的文化资源,已经开发出多个系列中小学教育活动项目。两次参与国家层面的教育提升项目,对于山西博物院未来进行深层次馆校合作和搭建有效科学的教育框架体系意义重大。这个阶段是山西博物院理念、方法、实践的提升阶段。在兩次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博物馆和学校增进了互动交流,碰撞出创新火花,积累了一批操作性较强的博物馆课程开发模式,包括确定主题特色教育资源包、搭建“教师分享团”沟通共享平台、增设教育空间、研发配套教具教材、明确教研模式等。三是从2019年至今,是我院馆校共建项目形成阶段性成果的时期,尤其是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后,馆校共建在顶层设计、中层设计方面关注度更高,双方合作力度更大。项目组整合6年实践探索成果,塑造“博物教室”品牌,搭建合作平台,意在打破博物馆与学校的有形疆界、学校教师和博物馆教育人员之间的无形疆界,让博物馆优秀文化资源高效服务于学校教育,让历史文物的恒久魅力在当代教育中熠熠生辉。

二、山西博物院馆校共建工作中对于中小学生教育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西博物院很早就吸收、引进了科学有效的博物馆教育教学理念,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完善自身的工作模式。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坚持理念先行,然后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进而改进完善。

目前,我馆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趣味互动、实践体验的多元教育方式。立足本馆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弘扬家国特色的馆内外研学活动。同时,将已经实践成熟的馆校共建项目通过“博物教室”教师培训的方式,推广到学校的日常学科教学中以及学校的社团活动当中。2018年,山西博物院成功申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并在2019、2020年度获得教育部专项研学经费支持,在2019年与太原十二中、成成中学联合开发中学历史研学课程与教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线下活动开展受限,打破了传统线下游学的模式,线上无接触教育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山西博物院无接触研学驿站是立足于馆内“晋魂”陈列,顺应当时形势而推出的教育项目,也是一项辐射范围更广、涉及受众更多的线上教育活动。具体课程包括技术体验类、工艺制作类、探索寻宝类、文物DIY、保护收藏类、文物拼图类、启发创造类等活动形式。同时,开发出一套山西博物院“晋魂”主题研学交互体验系统,学生可以自行租用研学设备的方式,完成展厅研学体验。持续推进“博物教室”馆校共建项目,在已经完成该项目的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子项目的推广完成该项目的实施、完善和评估。

三、山西博物院馆校共建机制的建立与发展

山西博物院是太原市教育局社会实践育人共同体联盟成员单位,是太原市中小学开展团体社会实践活动的必选场所,每年4—5月、9—10月是学校组织集体参观的高峰期,会接待大批中小学在此开展研学活动。目前,已经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成为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山西省实验中学、太原五中、成成中学、太原市第一外国语学校、太原市实验小学等多所中小学的社会实践基地。

2017年,山西博物院成立“教师分享团”,该社团有太原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在校老师参加,旨在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博物馆教育资源,促进馆校共建,辅助学校教学,为在校师生提供可参与、可创造、可开发、可展示的博物馆教育平台。该活动项目分三期进行,包括筹备研发期、实施评估期、提升推广期。目前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2019年,完成《山西博物院教育项目案例集》,对进行中的以及完成的教育项目进行梳理整合、归类分析,总结出可实施性较强的组织工作经验,为接下来的教育项目推广作准备。

2021年,创建馆校共建教育项目“博物教室”。该项目在不断实践与创新中,形成了以馆校双方教育人员为核心的研发力量,开发出一系列分众化、体系化教育项目,通过探索双师联合研发课程、“馆校+”云征集论坛、双师主题培训、双师工作坊、建设校园博物馆广播、校園博物馆戏剧社等社会教育形式,为博物馆与学校的深度合作提供多元实施途径。

四、山西博物院馆校共建过程中的思考

馆校共建是博物馆教育走向专业化、系统化的试金石,在和正规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对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实施、推广都有指导性的现实意义。双方教师的合作无疑是馆校共建当中最重要的一环。优质的“双师合作”机制不仅为未来的馆校共建模式标准化积累经验,也是从经验中总结规律的必行之路。

合理的合作计划为馆校共建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良好合作主体的形成需要双方确定合作目标,该目标可以是包括长远目标和一些短期目标的组合体。目标的实现形式和最终合作成果的形式也很重要,最好符合馆校双方的需求,这样才有利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明确的目标下,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实施人员。这些人员具体工作一定要明确,最好制定流程表和进度表,利于双方督促完成彼此负责的工作。

以有效评估为指导的合作方式为馆校共建提供了科学的合作依据。馆校共建的评估体系可以包括政府行为性评估、馆校内部的自我评估以及第三方评估,这样由上到下、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有利于馆校共建机制的有效运行。政府行为性评估是由专业的上级单位对博物馆工作进行评估,是比较理想的“由上而下”的合作状态下的评估方式,可以从整个博物馆行业来进行横向对比,提出更为有效的评估建议。馆校内部的自我评估是合作双方通过协商,与合作目标同时建立的评估体系,这样从合作内部进行的评估,可以及时快速地纠正合作运行机制中的不适处,保证合作运行始终在设定的目标轨道内。第三方评估是指由独立的专业机构对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案以及教育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和监测,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通过第三方评估,博物馆能够获得客观、专业的评估结果,了解教育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地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博物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馆校共建的外部动力。可以通过行政激励或者道德、声誉激励为这些人员带来一些隐性的激励。与此同时,可以关注双方教师在馆校共建中的兴趣点,对这些兴趣给予鼓励和支持。

接下来,山西博物院仍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馆校共建模式,探索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馆校共建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作者单位:山西博物院)

责任编辑郭维易

猜你喜欢
馆校博物院研学
博物院寻兔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参观河南博物院
研学之旅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试论馆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