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明 徐华晴
摘要: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主体基础,全域化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大统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除了需要覆盖统战成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基层社区,也很有必要延伸至全面振兴中的乡村场域,在国家治理末梢发挥团结联合功能。加强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是进一步聚合乡村力量、实现城乡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应然之举。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以“聚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以“用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兴人”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具有积极的价值功能。当前,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存在来自主体、客体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的现实难点。在乡村场域发挥统一战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需要进一步优化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政治生态、思想环境与工作机制。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工农联盟;统一战线;基层统战工作;乡村振兴;新乡贤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4-0018-09
DOI:10.13946/j.cnki.jcq is.2023.04.003
作者简介:曾祥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专家;徐华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研究”(18AKS02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习近平新型职业农民观研究”(2023SKPYMY03)
引用格式:曾祥明,徐华晴.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功能、难点与优化[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4):18-26.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探索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深刻蕴含着统一战线的政治底色。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具体展开的内在要求。从纵向场域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延伸至基层社会,形成基层统战工作。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适应革命形势需要,经历过从“上层统一战线”到“下层统一战线”的政策调整,注重在乡村场域巩固工农联盟、夯实群众基础。现实中,随着统一战线成员向基层社区分布,统战工作在基层全覆盖日益凸显时代价值。基层统战工作除了需要覆盖统战成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基层社区,也很有必要延伸至全面振兴中的乡村基层场域,在国家治理末梢发挥团结联合功能。为此,本文聚焦乡村基层统战工作话题,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中乡村全面振兴、统战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乡村基层统战有利于凝聚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乡村资源,是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发布的系列有关文件都强调了乡村凝聚发展合力、团结各类人才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2]新时代加强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也规定了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基础性地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巩固工农联盟仍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仍然要发挥好统一战线将工人和农民、城市和农村、上层和基层的有关成员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一战线能够组织在农村地区工作、活动与生活的党外人士、民营经济人士、新乡贤等优秀人才,引导统战成员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近年来被誉为“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的浙江绍兴上虞在乡村建设中注重汇聚社会力量,科学搭建“乡贤回村”平台,有效建立“乡贤建村”机制,努力营造“乡贤治村”氛围,畅通了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治理渠道。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乡村网红”,如从李子柒到自贡桃子姐再到藏族小伙丁真等。
除了“乡村网红”,还有一大批返乡人才,如南阳市六届人大代表王付良返乡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恩平市李勁新返乡推广簕菜文化等。他们以自身的“大流量”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助力了乡村振兴。乡村社会逐渐成为新时代统战工作需要创新覆盖的重要场域。
作为赋能基层治理以及促进乡村地区社会团结的关键机制,统一战线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基层统战工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一是学理层面的阐释,主要解读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价值意蕴与时代意义。相关研究或是从汇集广泛人才、汇集更多资金、协调各种关系等角度肯定统一战线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服务作用[4],或是探讨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助力发展、引领风气、化解矛盾的作用[5],或是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6]、基层治理[7]等维度探讨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二是现实层面的挖掘,主要解读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现实问题。相关研究从统战工作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覆盖力不足、基层统战“下沉”不到位等维度,诠释乡村基层统战工作遭遇的困顿[8],并将对基层统战工作认识不深、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大统战工作效能不足以及基层统战工作创新不足等视为主要原因[9]。三是实践层面的思考,主要解读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实现进路。相关研究提出确立新乡贤统战工作基本格局[10]、规范乡贤认定程序[11]、实施统战成员信息网格化管理[12]、建立三级联动体系[13]等建议。这些研究为乡村场景中统一战线工作的创新发展作了理论铺陈,但尚未充分立足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主体基础、全域化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等高度,系统分析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功能、难点和优化问题。
鉴于此,本文从统战主体、客体以及桥梁机制三个层面切入,分析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运转体系。本文认为加强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既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工农联盟的赓续,也是推进基层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还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抓手。
二、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价值功能
统战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乡村基层统战是确保党在乡村发展事业中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法宝,其内蕴“聚人”“用人”“兴人”等价值功能,能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全面共同富裕。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具有历久弥新的整合建构功能,有利于在尊重统战成员合理意愿与诉求的前提下,将致力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一切積极力量纳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一)以“聚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基础功能在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14]基于国家角度,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基于乡村角度,人心向背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与否的重大因素。统一战线在协调多元主体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不仅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多元并包的创新力量和主体资源,而且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谐稳定的乡村政治环境。
首先,创造农村良好政治生态,为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固本培元。社会阶级、阶层格局的变化是统一战线科学配置社会力量的基本依据[15]。农村社会发展变化中出现的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都是整体生态中的政治个体,他们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社会身份层面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通过统战工作对其思想认知加以正确引导和合理疏导,以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预期目标。统一战线的核心意义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16]。团结力量、联谊交友是中国共产党在统战工作中一以贯之的方式和手段,是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动员农民和巩固工农联盟的客观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谐的乡村环境是团结动员各阶层人士的重要条件。
其次,整合农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群体,凝聚致力乡村振兴的广泛力量。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地区涌现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新乡贤等新群体。画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最大同心圆,不能忽视乡村场域中的各类新群体。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同心圆“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7]。乡村基层统战工作能够将乡村场域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群体有效地整合起来,使他们分散化的利益诉求能够有效地汇聚起来,形成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利益聚合。乡村基层统战工作通过凝心聚力,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提升发展效能。
(二)以“用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关键价值在于以用好人才为本、发挥其才能为要。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个政党只有善于集中民智,与人民共书历史、共创时代、共铸梦想,才能凝聚磅礴的群众伟力,以更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向前向美向上向善[18]。从统战史来看,党始终善于集中民智、用好民智,将统一战线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纳入乡村发展战略。乡村场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乡贤等统战成员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乡村先行者”和“重要带头人”[19],是乡村发展的“排头兵”,是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中间媒介。他们在实现自富的同时,能够带动其他村民致富,对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以及乡村整体发展具有示范带动效应。
首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调动各方力量、汇聚更高水平人才。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更需要具有实操经验的人才。乡村基层统战工作能够为乡村农业发展汇聚智力资源和专业力量,引导他们以自身所具有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助力农产品增质增产,解决乡村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助推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组织优势,针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实际,组织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乡贤等,充分发挥他们为乡村的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其次,为乡村治理培育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的基层工作者。“广纳群言,广集民智”[20],调动统战成员参与乡村治理有助于激发乡村社会活力。工作、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党外人士、返乡大学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新乡贤等群体的数量日益增多,覆盖的社会领域广泛,可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影响着乡村治理的成效。除此之外,统战成员参与乡村治理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有着智力和资源优势,在参与乡村治理方面具有较高的积极性。统战工作所构建的联合平台为乡村地区的民主协商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促使多元主体为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并将其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正向效能。
(三)以“兴人”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指向,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和内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终目的。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在团结人、凝聚人、用好人、培育人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乡村发展以及结构重建的实践中,乡村基层统战工作能够促进乡村场域下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
首先,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互通机制。从主要任务来看,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推进能够落地为乡村的现代化安排,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共同富裕成效。从乡村内部各群体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方式来看,乡村振兴不仅是城乡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新技术、新形态、新观念共同作用于乡土社会,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化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互通性,而统一战线是二者互通互联的重要机制之一。乡村基层统战工作能够促进阶层以及乡村社会和谐,形成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社会和谐恰恰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重要且必要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是共同富裕的外部特征。可见,共同富裕诸多内涵与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呈现高度的一致性。统一战线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次,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渠道。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在整合人才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其才能充分发挥、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些不同群体也是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重要的社会力量,是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此,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乡村社会的动员功能,在调动统战成员积极性的基础上,把他们的智力资源优势与乡村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从政治团结与联合的高度拓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渠道。可见,积极团结他们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并有效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是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责任与使命,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然要求。
三、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现实难点
统一战线具有理论自觉性和实践导向性。乡村场景中的统战工作在发挥“聚人”“用人”“兴人”等重要作用、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场域困境”“责任困境”和“乡土困境”等方面的现实难点。
(一)主体力量之“难”: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场域困境
当前,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存在部分主体的作用发挥较为薄弱的现象。就实际看,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主体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着内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乡村基层治理的多元任务与基层统战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竞合关系。在县(区)以下,乡镇(街道)一般没有设立专门统战工作部门,党委(党工委)统战委员往往身兼多职。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主体的主要精力往往用在完成一般的基层治理任务上,对调动优秀人士、新乡贤等返乡参与乡村建设等存在工作没有常态化、精细化问题。有的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主体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主要把民营经济人士等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的群体作为重点对象,而忽略了对活跃在乡村的自由职业者、新媒体从业人员、退休人员以及大学生等群体的团结与吸纳,工作的着力点存在失衡现象。另一方面,乡村基层工作干部队伍的结构与乡村基层统战工作需要存在一定紧张关系。为解决乡村干部队伍数量不足或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公考等渠道进入乡村基层工作。但由于部分年轻干部对乡村情况不太熟悉,新老干部工作的衔接机制还不完善,干部“传、帮、带”落实不到位等因素,乡村基层统战工作队伍老化、断代问题日益显现。
(二)客体意识之“乏”: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责任困境
乡村基层统战工作还存在着统战工作客体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存在客体思想建设的责任困境。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乡村不断产生各种新型社会职业,形成了新的社会群体,随之产生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增强[21],需要有效回应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思想观念多样化状况。多元化的观念和诉求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作为诱发性因素导致出现乡村秩序不协调不稳定问题。一方面,我国乡村地区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多元,乡村无序传教、境外文化入侵等问题偶有发生。例如,在我国边疆的一些农村地区,西方国家打着宗教旗号挑起事端;在我國东北等有关农村地区,外国宗教对村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成为外国传教士的活跃之地。“教族捆绑”“无序传教”带来的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隐患不可小觑。另一方面,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全面地对乡村各方力量进行整合和调动。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如何团结“乡村网红”“返乡农人”等新群体,引导他们协同发力持续服务乡村振兴,成为迫切任务。
(三)桥梁机制之“弱”: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乡土困境
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着统战工作机制尚需完善的现象。一方面,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机制尚不能很好回应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统一战线是兼具集体性、组织性、多元化的创造活动[22],只有各方面机制达到动态统一并使其效能得到充分释放才能实现统战工作的高效和可持续。当前,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下,一些具有特色示范的乡村地区吸引了大批新乡贤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涌入。随着乡村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深入基层的党外知识分子数量不断增加,在乡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队伍不断扩大;人口跨区自由流动,使得各个民族散居杂居成为普遍现象;乡村网红、新媒体从业人员在乡村地区不断涌现。乡村地区的统战工作对象日益增多,对象越来越多元化,面临着如何“汇聚思想合力”[23]、实现利益平衡、精进人口管理等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机制的实际效能有待提升。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机制支持,不仅给予统战成员的激励不足,而且有效落实相关举措的方式方法也相对落后。农村基层统战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在这种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有序推进、团结整合目标的有效实现,有赖于乡村统战工作所构建的一系列桥梁机制。
四、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优化进路
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聚人”“用人”“兴人”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来自统战主体、统战客体以及统战机制等层面的多重困境。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统一战线在乡村的组织力和作用力。从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主体、统战工作客体与统战工作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发力,实现其在政治生态、思想环境和有机系统上的自洽耦合,有利于在乡村场域发挥统一战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
(一)激活主体力量,优化政治生态
针对当前基层统战工作主体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要坚持优化政治生态,激活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24]。面对基层统战工作主体功能薄弱的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基层统战工作的政治生态环境,增强基层统战工作主体的责任意识与能力,全力推进基层统战工作现代化。
第一,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的建设,强化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战工作是全党各部门的工作。”[25]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得到加强,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农人、新乡贤等的吸引力。要逐步明确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主体,厘清“该谁干”问题;明确职能边界,厘清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干什么”问题;明确工作程序,厘清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如何干”问题,使统一战线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出应有价值。
第二,要强化对统战工作主体的培养教育,增强乡村基层统战干部的能力。一方面,积极引导统战干部及时“补钙”,强化学习和领悟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乡村基层统战是大统战工作的“神经末梢”,容易存在被弱化忽视的现象。为此,要把统战工作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树立“统战无小事”[26]的观念,不断提升统战工作主体的政治自觉。另一方面,加强青年统战干部的培养,构建新老干部衔接机制,增强基层统战干部队伍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14]42开展乡村基层统战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造就,促进新鲜血液加入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提高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
(二)唤醒客体意识,完善思想环境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针对统战工作客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时代特征、乡村特色,在工作理念、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对各类统战工作对象的思想观念特点进行充分调研,运用创新媒介和手段,协调好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价值与方法,激发统战工作对象的内生动力。
第一,以科学的理论增强统战工作客体内生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7]统一战线要团结所联系成员,必须对其进行理论说服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基层统战工作主体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对统战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意识到乡村建设与自身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主体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统战对象的特点,制定出相匹配的工作方案。例如,要为乡村网红搭建组织化平台,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建设常态化基地等,提高统战对象的参与度和适配度,使其在与主体进行思想交流以及与不同客体进行对话中提高政治辨识力和政治认同感。此外,要结合乡村实际,采取统战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统战成员,使党的意志通过统战工作及时传到乡村基层,不断提高统战成员参与乡村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意识。
第二,以丰富的形式载体提升协同驱动力。乡村思想环境的优化需要多样的、契合乡村本土的形式和载体,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基层党组织和统战成员协同发力,从而在思想上达成政治共识,在行动上推动乡村共建。首先,丰富基层统战工作载体。要以生动鲜活的统战案例和形式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阐释和解读,引导各方主体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并引导其参与乡村公益活动,从而增强集体意识和凝聚力。要利用好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网络传播渠道,使统战对象在思想认知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创新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方式。要积极搭建统战平台,出台相关政策。例如,有的地方通过有效整合基层各类统战服务事宜,列清“权益维护及帮扶、侨务办理、补贴申报”等清单,在服务统战成员的同时,引导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乡村振興。
(三)优化桥梁机制,构建有机系统
针对当前相关统战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的状况,要坚持构建有机系统,优化桥梁机制。其总体原则是在乡村基层社会根据实际需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第一,从价值逻辑看,要构建利益平衡机制。利益的多元化、差异化甚至某种程度上的紧张关系是现实乡村社会的常态,适时到位的统战工作能够使统战成员形成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统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也是利益表达、利益综合的过程。为了有效维持乡村社会的稳定,统一战线要协调好乡村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联系协调机制、联谊交友机制,使乡村的整体利益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统一战线在乡村扮演的“利益调节者”角色有利于规避风险、化解冲突,有效防止群体利益冲突演化为基层政治冲突,进而奠定乡村团结的利益平衡基础。
第二,从共治逻辑看,要构建力量聚合机制。统一战线的基本功能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并团结到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乡村场域,要挖掘统战成员的资源优势,发挥其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效能。我国乡村地区发展变化迅速,新生社会力量复杂多样,基层治理面临多重困难,需要统战工作主体采取一定的载体和机制把新生力量和原有群体结合起来。比如,近年来,陕西省在搭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的基础上,有效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数据显示,2019年,在乡村振兴方面,陕西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捐赠乡村振兴数字图书馆5万套、电商人才孵化基金200万元、医疗卫生物资80余万元。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主体需针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变化搭建更多的桥梁与机制,把一切可以吸纳的优秀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将统一战线的力量聚合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成效。
第三,从系统逻辑看,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28]。大统战工作格局旨在调动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形成统一战线工作的合力。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统一战线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大统战工作格局的主体框架。然而,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仍然是大统战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此,要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统战力量。要构建系统化的统战机制、形成基层统战工作合力,把统战工作做到细致、落到实处,提高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要在放大系统化、一体化统战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融合共通,推动统战工作实现由力量“相加”迈向力量“相融”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二〇二二年一月四日)[N].人民日报,2023-02-14(1).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8.
[4]李彦儒,尹德志.基层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6):76-78.
[5]范景鹏.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乡贤统战工作[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4):86-91.
[6]林苗.文化统战视野下基层统战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2):91-96.
[7]徐君,杨顺书.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的新变化新趋势新布局——以四川为例[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1):91-99.
[8]薛一飞,邢海晶.新社会阶层基层统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6):38-45.
[9]汪秀梅.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J].甘肃政协,2022(2):41-47.
[10]张翠莲,李桂梅.乡村振兴战略下新乡贤统战工作路径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3):65-68.
[11]蒲小勇,谭宏玲.新时代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研究——“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与振兴的困境及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4):41-45.
[12]李艷霞,周小斌.统一战线融入城乡社区治理路径研究——以湖北省基层统战工作为例[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4):38-43.
[13]创新开展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助推乡村振兴[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5):74-79.
[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5.
[15]蔡宇宏.构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谐阶级、阶层关系的路径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4):99-104.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23.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5.
[18]王平,张佳敏,周旭霞.统一战线的民主功能分析: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1):68-77.
[19]吕浩然,郇思含.新乡贤在促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治村模式、优势和完善路径[J].农业经济,2023(2):103-105.
[2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
[21]林绪武,张玉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建设的百年变迁及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2):44-50.
[22]丁俊萍,颜苗苗.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的建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1-14+181.
[23]曾祥明.习近平统战思想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5(4):5-8.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08.
[25]邓小平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87.
[26]杨荣国,张新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11):103-113.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28]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1-01-06(1).
责任编辑:林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