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晚粳稻不育系嘉74A 高产繁殖技术

2023-08-03 15:55张呈祥陆金根高荣村
中国种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保持系种田秧田

张呈祥 陆金根 高荣村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嘉兴 314016)

嘉74A 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晚粳型三系不育系,具备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繁茂性佳、开花习性较好、配合力高、异交结实性较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等特性,于2022 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不育系)2022003。其作为亲本已配制出了多个产量高、品质优的杂交水稻组合,如嘉优中科19-2(参加2020-2022 年3 年国家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嘉优中科21-3(参加2022 年国家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嘉优9366(参加2021-2022 年2 年浙江省单季籼粳杂交稻区域试验)、嘉优9370(参加2021-2022 年2 年国家单季晚粳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嘉优8108(参加2022 年国家单季晚粳联合体区域试验)等,这些新组合参试表现较好,因此不育系嘉74A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高效的制、繁种技术是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首要条件,也直接决定品种推广周期。近年来,育种团队对嘉74A 高产繁殖技术进行了摸索和研究,2022 年繁种产量每hm2达到2.25t,现将其高产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 亲本特征特性

嘉74A 粒型长、穗型直立。在嘉兴单季晚稻株高92cm、连作晚稻株高85cm,穗出茎比较少,没有包颈现象,叶鞘包节、叶片挺立,分蘖能力中等,株型比较紧凑、叶片挺拔、叶色淡绿。嘉兴地区播种一般在5 月下旬,抽穗时间大约在8 月25 日。嘉74A抽穗整齐,花时较为集中,单穗的盛花期大概3d,单株的整个花期大概5d,正常天气10:30 开始开花,11:00 左右开始盛花,开花习性相对较好,颖壳张开的角度比较大,育性较为稳定,花粉败育率达到99.99%以上,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不育株比例达到100%。

保持系嘉74B 播始历期比不育系嘉74A 提前1~2d,花时提前5min 左右,花粉量较多,花粉活力较好,其余特性和不育系嘉74A 相当。

2 高产繁殖技术措施

2.1 挑选适宜繁殖地,安排适宜播差期为了保障父本、母本的开花期和花时能够很好地相遇,需要选择避风向阳、花期花粉受风干扰少、排灌便利、晒田方便、隔离环境较好的区域建立繁殖基地,时间隔离上需要花期至少避开20d,空间隔离需要周围500m无外来花粉。杭嘉湖区域的播种最好安排在5 月底,9 月初可以齐穗。依据对父本、母本已掌握的播始历期,计划合理适宜的播差期。在杭嘉湖区域繁殖不育系嘉74A 时,选择5 月底到6 月初这段时间播种比较合适,但母本不育系应该比父本保持系提前1~2d 播种或父本保持系作2 期播种。父本、母本都只播1 期的做法:如计划母本不育系在6 月1 日播,父本保持系就延后到6 月2 日或6 月3 日播种。父本保持系分作2 期播种的做法:通常父本保持系的1 期和母本不育系在同一天播,而父本保持系的2期最好要比母本不育系晚2~3d 再播,以期父本、母本能在盛花期很好地相遇。

2.2 稀播育壮秧苗,构建苗架秧壮苗足是创造后期丰产苗架的重要基础。秧田应挑选土质肥力中上等、排灌比较便利、田管便利的田块,使用24.1%肟菌酯·异噻菌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商品名:入田)300~500 倍液对父母本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催芽过后及时播种,做到分畦稀播匀播,湿润秧田。秧田的播种量控制在120~150kg/hm2。父母本秧田分开,秧田播前、播后管理一致,秧田播种前要施足基肥,每hm2施商品有机肥4~5t和复合肥450~600kg作基肥;1 叶1 心期施用尿素约75kg 作秧苗断奶肥;2 叶1心至3 叶1 心期施用尿素约90kg 作秧苗促蘖肥;4叶1 心期(移栽前3~4d)施用尿素75~90kg 作秧苗送嫁肥,尽量确保移栽时单株都有2 个以上分蘖,杭嘉湖地区正常情况下母本的秧龄大约25d,父本、母本秧苗同期移栽。

2.3 合理密植,提高产量依据最近几年在该材料上的繁种实践,父本、母本行比2 ∶8 比较适宜,行距25cm 较好。母本移栽株行距15cm×20cm,单本插苗,繁种田基本苗的密度大约为45 万丛/hm2;2期父本分别插1 行,采用平行错开间隔栽插的方式,双本插苗,株行距20cm×20cm,繁种田基本苗的密度大约为22.5 万丛/hm2,以保障后期父本能提供足够的花粉,从而增加母本不育系的繁种产量。

2.4 合理肥水管理要点田间的水分管理需要遵照栽插浅水,返青寸水,分蘖薄水,苗足晒田,孕穗浅水,抽穗扬花深水,灌浆成熟干湿交替、活水养稻的原则[1]。移栽后返青前田里要有深水层,返青活苗后田里要有浅水层,保持湿润环境,当母本每丛的茎分蘖数达10~12 个时,及时排水搁田,促进根系更好地往下生长,适时进行烤田,直到母本的叶片由深绿色变成淡绿色后及时复水,以后要间歇性灌水排水,孕穗期间勤灌保持浅水,抽穗扬花期间要做到串灌深水,灌浆成熟期间适合灌跑马水使得田间维持干湿交替的状态,成熟收获前7d 左右停止灌水,避免田间停水太早。氮肥在前期多施,后期少施,后期可适量增施磷肥、钾肥,有利于父母本花期相遇,降低母本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在繁种田平整后移栽前,每hm2需要施用尿素约225kg、过磷酸钙375kg、氯化钾120kg 作基肥;移栽后6d 左右施用尿素225kg作分蘖肥;移栽后25d 左右施45%平衡型复合肥(N-P2O5-K2O)225kg、尿素50kg 作促花肥;在调控父母本花期良好相遇的前提下,杭嘉湖地区在8 月20 日左右即父本破口期对父本单独施尿素45kg 作保花肥,可将父本花时适当推迟,以缩短父母本花时间隔。

2.5 喷施“九二〇”方法“九二〇”总使用量每hm2约150g,前后共作2 次施用。当母本的抽穗达到5%~10%时,先只对父本施用1 次“九二〇”,使用量为60g,以促进父本基部的节间拉长;1.0~1.5d后对父本、母本同时喷施(45g),同时对父本再单独加喷1 次(45g),使穗层节间变高,父本穗层比母本高20cm 以上;“九二〇”还可用于微调父母本的花期,若父本的花期比母本提早3d 左右,在母本抽穗5%~10%时,单独先对母本施用1 次“九二〇”(60g),1.0~1.5d 后再对父本单独喷施1 次“九二〇”(60g),可以微调父母本花期1~2d。

2.6 提升异交结实率办法的辅助性措施提升母本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繁制种技术的关键点。在尽力争取父母本开花期能较好相遇的基础上,还必须及时高效地做好下面几个作业。

2.6.1 适时适度割剑叶在破口期至见穗期使用割叶机将父本、母本剑叶的1/3 左右一并割除掉。白叶枯病发生比较严重的区域,宜待上午露水风干后或下午割除剑叶,以有效预防白叶枯病发生与蔓延。

2.6.2 准时赶花粉每天繁种田的赶花粉时间要等到群体母本开花最盛、开颖最多、颖壳张开角度最大的时候,使用竹竿或者拉绳子等方式,小面积繁种田使用竹竿赶粉,大面积繁种田采取拉绳子的方式来赶粉。使用竹竿赶花粉时,要把竹竿放到父本保持系株高2/3 左右的高度,需把握住“轻推,重摇,连抖,慢回手”。2 次赶粉的时间间隔10~15min,每日连赶2~3 次花粉,要做到延迟第1 次,抓紧第2 次赶粉,接连第3 次,正常情况下赶粉维持1 周时间。

2.7 田间病虫害防治种子使用25%氰烯菌酯SC 2000~3000 倍或者17%杀螟丹·乙蒜素WP 200~400倍浸种消毒,可以有效预防恶苗病的发生[2];秧苗移栽前3d 左右每667m2用50%吡呀酮WG 15g、48%毒死蜱EC 80mL 兑水40kg 后进行喷施,对稻飞虱、螟虫的传播发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7 月中旬,正处于田间水稻有效分蘖的临界时期,用4%井冈霉素AS 200mL、200g/L 氯虫苯甲酰胺SC 10mL、70%吡蚜·呋虫胺WG 10g 兑水40kg 后进行喷施,可以很好地预防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8 月中旬,正值孕穗分化期,使用 23%醚菌·氟环唑SC 40mL、30%苯甲·丙环唑EC 30mL、70%吡蚜·呋虫胺WG 10g 兑水40kg 后进行喷施,可以有效预防纹枯病、稻曲病与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

2.8 去杂标准与技术要点在播种移栽前,采取播前10d 普打草甘膦1~2 次,并认真进行翻耕的方法,高标准除掉田里再生稻与前茬落谷实生苗。务必使用原种级别的父母本种子用于繁种,要求在500m范围内不能出现其他水稻品种。必须高标准去除杂株、保留纯正株,保证种子的质量与纯度:全生育期内进行田间去杂,确保异型株与异型穗全部除掉。秧苗期和移栽后要除掉异型株;在第1 次喷施“九二〇”之前2~3d,应抓紧除掉混杂在母本不育系当中的一些杂株,如保持系等,确保清除杂株效果好;在母本开花前及时清除干净混杂在其中的一些同型散粉株;待种子后期成熟后最好能尽早收割,收割前彻底去除母本中的异型株、异型穗,达标后才可收获母本,要做到单割、单打、单晒、单装、单贮,严防机械、堆积混杂现象的出现,保障种子的纯净度。去杂过程中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去杂时要做到看见1 穗拔掉全株,不能看到1 穗只除掉1 穗;拔掉的杂株不能放在田里或者带泥扔到田埂水沟里,防止其存活散粉产生混杂;每期去杂工作应接连实施2~3次,以确保去除掉所有杂株。

猜你喜欢
保持系种田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高粱制种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感怀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大豆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生殖生长期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
杂交稻三系配套的原理及功能研究
甘蓝雄性不育系PM·QM及其保持系的开花结实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