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看《青春变形记》的文化传播

2023-08-03 14:13王静蔺若帆
声屏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变形记熊猫跨文化

□王静 蔺若帆

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可以传达出多种信息,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好莱坞动画电影非常擅长在电影中融入文化价值观念,利用电影潜移默化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比如好莱坞电影通过塑造米老鼠、狮子王辛巴、功夫熊猫阿宝等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使电影在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同时,又悄然无声地将美国的价值观念传递出去。《青春变形记》中的李美琳成长于一个典型的亚裔家庭之中,家里经营着一间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的祠堂,祠堂里供奉着家族的祖先。李美琳在中西方交融的环境下长大,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成为一名“安分守己”的好学生,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内心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调皮、叛逆,并且开始对异性萌生懵懂的情愫。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李美琳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变身为一只红色的熊猫,就此揭开了家族里的秘密。

《青春变形记》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式的色彩构成。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元素之一,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影片《青春变形记》对红色赋予了新的含义。首先,红色指少女时期的情绪压抑及初潮,以炽热的红色来表现女孩的暗恋情愫与初潮来临时的不安。其次,红色在影片中充满奇幻色彩,结合影片中对李氏祠堂的描写,红熊猫蕴含传奇与祝福的神话色彩。最后,红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彩之一,中式灯笼、中式服装以及封印当天的满月都是红色,体现出中国文化对红色的钟爱与敬畏。[1]在中国电影以及包含中国元素的电影中,红色是一种标志性的色彩隐喻的颜色,例如《红高粱》《大红花灯高高挂》等电影都通过红色构造了奇观化的东方美学景象,中国红作为一种标志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情感流露及艺术表达的重要表现方式。

东方式的场景布置。电影中房屋的设计就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尤其是实用性和审美性兼备的古代宅院,从门前的石狮子、牌匾、对联和红灯笼到四合院里象征幸运的锦鲤、下象棋的老先生,再到李氏宗祠里祖先的牌位等,每一帧的电影画面都让观众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2]电影通过叙事性俯拍镜头为李美琳的居住场景建立了语境,呈现出参差不齐的中西方建筑物,在这其中可以看到李美琳的家是以木质结构、砖雕为主的四合院。四合院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在四合院里正房是最重要的房间,在电影中可看到家族祖先的牌位是供奉在正房中,表示对祖先的敬重以及对家族文化的传承。

孝道文化。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知。”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数千年来,孝道文化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观念认知、道德体系、价值理念,是中国人民的重要文化基因和文化传统。影片以李美琳的自述开场:“我家的首要规则是孝敬父母,他们是赐予你生命的人。”随后画面展现出李美琳向长辈敬茶、祭祀先祖等体现传统孝道的场景。[3]对于长辈而言,李美琳是听话乖巧的好孩子,母亲以“爱”之名反对李美琳追星、画臆想漫画等“不当”行为,并认为这些行为是受他人引导、被他人所利用。李美琳囿于成长环境中的孝道文化,不敢正面与长辈反抗,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个体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拒绝接受来自父母沉重的爱,开始正面反抗父母,比如逃课去赚钱、偷偷参加同学聚会等,用欺骗的方式来缓解个人意愿与孝道文化的矛盾,最终导致代际矛盾爆发。任何文化都是在发展中变化的,当下的经济状况与社会现状呼吁传统孝道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传统孝道文化要实现现代化转型,首先要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努力,呼应时代主题,其次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新型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在电影中,父母最终选择尊重李美琳的意愿,留下红熊猫,通过长辈对孩子选择的尊重与理解体现出符合当下社会的新型孝道文化。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尊重并友善对待子女的个人意愿,不再要求子女对父母近似无条件的顺从,鼓励父母与子女建立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在电影的结尾,李美琳会帮助母亲处理宗祠的事务,并变成红熊猫筹集修建体育馆的资金,而母亲也允许李美琳与同学聚会、唱卡拉OK 等行为。

“变身”的隐喻。《青春变形记》的原名叫Turning Red,直译是“变红”,通过名字可以看出影片的核心设定是李美琳变身为红熊猫,这个拥有转喻性质的设定被认为是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电影中“变身”指的是在童话色彩的故事中,人变身为动物,或动物变身为人,或一个人变身为另外一个人。大部分动画电影的“变身”设定承担着双重含义,而在《青春变形记》中“变身”有四层含义。第一是宗族的遗传,李美琳在情绪激动时会变身成红熊猫,在传说中家族供奉的女祖先靠变成红熊猫来保护家人,但在和平年代这种能力反而成为了一种“诅咒”;第二是身体的变化,李美琳的初次变身被母亲误以为是来了月经初潮,在这里是指生理上的变化,发育期的李美琳需要面对身体的变化,比如长青春痘、春心萌动、荷尔蒙的刺激等;第三是精神层面的变化,李美琳变成红熊猫的机制是情绪上的不稳定,青春期女孩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情绪容易高涨或低落,情感容易冲动;第四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跨文化产物”,熊猫是中国文化的名片,电影选用“激萌”的红熊猫作为变身后的动物形象,更有助于实现跨文化传播。红熊猫外在憨态可掬,内在却兽性十足,对应了李美琳性格中的温顺与叛逆。作为在多伦多长大的亚裔少女,她身上有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体现,比如会为了看演唱会变成红熊猫赚钱,也会在家里对长辈言听计从,家庭环境为她构建关于东方的文化记忆,学校及好友则为她构建关于西方的文化记忆,通过这些叙事情节展现出李美琳对自身获得的文化产生了非单一性的认知。中西文化的碰撞原本是李美琳与家庭产生冲突与分裂的导火索,但当李美琳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尝试接纳真实自己的时候,此刻的中西方文化不再是她的禁锢,而是她的力量来源。

中西文化的交融

亚裔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对特定群体的概括性和简单化的认识,这其实是人类认识复杂事物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青春变形记》围绕母女之间的关系展开叙事,李美琳的人物塑造带有浓烈的东方气息,黑头发、黄皮肤是标志性的华裔外貌特征,符合大部分好莱坞电影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但在性格方面却有典型的西方特征,幽默耍宝、性格开朗、感情丰富并善于流露的个性在李美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她与好友组成四人小团队,小团队的共同目标是亲临嘻哈团体“四城乐队”演唱会的现场,李美琳变身红熊猫的秘密被同学发现后,小团队发现商机并决定以此赚钱购买演唱会的门票。她的行为是反抗家庭权威的具体表现,是追求自我意识的个性显现。母亲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对女儿有很强的保护欲以及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华裔父母在两性等问题上相对传统保守的观念与西方父母普遍较为开放的态度形成了张力,使矛盾进一步被放大,李美琳在第一次对异性产生悸动时的忐忑不安、母亲对女儿的担忧等,这些行为都是对刻板印象的生动表达,这种家庭关系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重视个人权利与成就,而集体主义更加重视团体和集体的利益,人们视自己为集体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个体。[4]《青春变形记》展现出具有东方思想特有的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为本的道德观,“仁者爱人”中“爱人”是“仁”最基本的内涵。在电影中李美琳和母亲通过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为家庭牺牲自我的行为表现爱父母、爱家庭的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根植于这个家庭,同时从小在西方长大的李美琳又被倡导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所影响。早期的李美琳为了取得和享受个人自由,曾伤害过父母与好友,比如在好友被母亲误解时并没有第一时间为好友辩解,而是选择逃避借此躲过父母的批评;再如她受强烈个人意愿的驱使,欺骗母亲去补习班,实则偷偷赚钱买演唱会门票,甚至在母亲面前假装睡觉,实则偷跑出去参加派对等行为。此外,影片中的泰勒也是个人主义的代表,只关注自身,为满足个人虚荣心要求李美琳变成红熊猫参加生日聚会,毫不在意李美琳变成红熊猫后是否会伤害到大家,是自私和过分自我的表现。

高语境与低语境的融合。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含蓄,信息的解码依靠接收者的背景知识等,低语境文化直接,所含的信息大部分包含在传递的信息中。[5]印度、希腊、中国等国家大多属于高语境国家,在人们社交过程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即非言语性表达。高语境的语言特点是含蓄、隐晦、间接,即一个意思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出来,如李美琳、母亲和外婆三代人和解的片段,在母女对峙中女儿击败了母亲,穿越到极具东方美学景象的丛林里,看到小时候的母亲哭泣着诉说自己的心结,她力求完美却永远达不到外婆的肯定。女儿借此看到母亲在成长和追求自我的过程中也有过愤怒、自责、害怕、愧疚等情绪。当女儿拉着母亲的手走向竹林深处时,母亲的形象从年少时的崩溃、青年时的丧气最终变为中年时的平静,通过母亲外貌特征的变动表现年少时的“伤口”在慢慢愈合,女儿带母亲从过去走向未来象征着母女之间变得亲密无间。在丛林场景的最后关头,母亲告诉女儿:“你走得越远,我会越骄傲。”一方面,通过“出走”这一象征性的行为,李美琳实现了成长的蜕变,出走不仅指行为上的离开,也指精神层面上的独立与自由;另一方面,李美琳的出走是一次并未远离的出逃。影片用折中与融合的方式化解矛盾,让李美琳在与母亲及所属环境相处的过程中找到了平衡。高语境文化提供了更具真实性和抽象性的想象空间,让不同的观众从各自的角度产生共鸣,继而对现实生活中的母女关系产生思考。

低语境文化的形成是相对孤立的,欧美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地理位置差异较大,不同的环境构成不同的历史与文化,所属环境及所属文化的不同也导致生活经历存在差异性,各个地区的交际具有孤立性,彼此之间很难互相影响,因此,交际信息必须通过明晰的语言信息代码来传递才能顺利交流。比如母亲对女儿提出的要求都是直截了当的言语表达,母亲鞭策她用功学习,期望以后成为联合国秘书长,再如李美琳装扮假熊猫的样子参加生日聚会,却被直接要求离开,影片通过直接、坦率的话语表现低语境文化的特点。

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启示

首先,该电影的成功使人们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异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当代的跨文化传播是潜移默化的,优秀的跨文化交际应不拘泥于本土文化,既要深入理解异质文化,又要与本民族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其次,电影作为一种社会实践,重点强调其文化职能,与一般的文化产品相比,电影通过言语层面表现出受众的情感、文化、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事实上让受众认同影片传达的价值观念才是电影完成跨文化传播的关键与核心。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电影的主题不管是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还是多元化发展的价值观念,都需具有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文化价值体现,这种具有普适性的文化价值才能够实现国产动画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结语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青春变形记》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影片展现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视觉性色彩符号——红色,以红色作为贯穿性的视觉要素,并不断为其赋予新的意义,围绕红色架构起一整套的能指系统。红色在这套系统中,是显在叙事情节及潜在文化输出的意义所指。在人物设置和场景设置上,影片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服饰与建筑,通过极具中国特色的场景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感。其次是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恰如其分的掌握。《青春变形记》不是第一部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却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华人女导演执导的动画电影。电影以中国式代际关系为创作起点,生动展现了东方家庭内部的亲情关系,引发共鸣,隐秘地传播了中国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变形记熊猫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变形记
我爱“熊猫”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萌萌哒熊猫等
“去”字变形记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