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下国产纪录片在国民教育中的教育功能、优势及实现路径

2023-08-03 14:13刘轶毕忠皓
声屏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纪录片大众受众

□刘轶 毕忠皓

在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中,较早意识到纪录片应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是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它在摄制作品时秉持着“借以抵制外来有伤风化之品,冀为通俗教育之助”[1]的制作初衷进行作品摄制。由此可以看出,纪录片应秉持教育思想在早期就有了初步的雏形规划。

20世纪30年代,电化教育介入形式开始成为教育片的主要传播方式,各大机构开始热衷教育片的摄制,如1938年成立的延安电影团以及1946年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2]与此同时,为了发挥“电影能够打击敌人、教育人民”的积极作用,相关机构还确立了以新闻纪录片为主的指导方针,而这一指导方针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是党和政府对纪录片制作着重强调的特殊要求。在新中国成立早期的集体主义背景下,对国民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引导国民坚持正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道路。党和政府也积极重视纪录片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大力扶持中央和地方电视台进行纪录片的创作和播映。出于这些政治要求,制作出了《牢记阶级仇》《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海仇》等纪录片作品。之后,又制作出爱国爱路纪录片《中国铁路120年》等具有时下教育意义的作品。再后来,《特殊的学校》《共同记忆》《艺术中国》等佳作陆续播出,纪录片百花齐放。

时代变革下国产纪录片所承载的教育功能

“风尘乱世”下的教育宣传。电影自诞生起就承载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等媒介功能,在其被引入中国后,这一媒介传播方式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等行业机构相协作,在普及大众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机构——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自成立之初,一直秉持着“倡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3]并配合当时的学校及社会上的相关行业拍摄了大量的教育纪录片,比如《养真幼儿园》《女子体育观》《陆军教练》《养蚕》等涉及各行业或机构的教育指导作品。摄制好的影像配合着当时馆内出版的对应书籍,并结合当时的受众心理,以丰富多样、生动风趣的表现形式,为当时的大众传递通用知识、技术理论及技巧等内容,成为了当时传播教育的一种具象化教材,并从视觉角度吸引当时的大众对教育进行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能力。

“集体主义”时代下的政治宣教。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家意识影响,国产纪录片主要采用恢弘视角,并遵照党政机构相关政策录制内容,但是所拍摄的纪录片虽具有教育功能,但内容呈现上多涉及政治、丰收及工厂机器运转等画面,如《勤工俭学》《学生炼钢》《红领巾钢厂》等作品。同时,该时期所拍摄的纪录片还遵循“形象化政论”这一指导方针,其核心思想是宣扬中国共产党及政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路线,旨在让广大民众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及指导思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基于这些情况,诞生出如《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心连心》《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庆祝建国十七周年》等作品,然而,部分作品仅记录了学生革命运动的相关内容,主体以领袖为主,学生只作为陪衬,教育意义并不明确,但具有党政宣传的现实意义。

“社会浪潮”后的民主思潮。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国产纪录片的教育功能开始悄然发生改变。随着政治色彩逐渐褪去,国产纪录片开始反映一些当时的教育问题,并结合作品作出一些价值评判。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将视角从“仰视”下移至“环视”“平视”。1993年2月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成立,使得许多优秀的纪录片作品有了可以播映的平台。自此之后,国产纪录片开始步入大众文化时代,该时期的经典作品主要有《龙脊》《学生村》《角落里的人》《彼岸的青春》等,作品主要研究了当时的教育与生活问题,主要对社会不曾关注到的一些普通个体进行拍摄,借影像形式表现一些现实问题,并引导大众反思其背后原因。此外,同期诞生的部分佳作也作为当时的一些教育研究史料进行留存。在此之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社会、人民的不断民主化,又相继诞生了一些涉及到教育历史及变革问题的精品佳作,如《新中国教育纪事》《教育能改变吗》等作品,来反映当时中国的一些教育现状及问题,并引起大众反思。

“新时代”下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产纪录片的关注点开始向精神文化、家国情怀方向倾斜,拍摄出了如《如果国宝会说话》《此画怎讲》等精品佳作,通过介绍古代精美艺术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为大众了解我国早期的历史文化及制作工艺提供了可了解的途径。此外,《党的女儿》《守护解放西》等作品的制作播映,将法制、政治制度、家国情怀等内容进行影像化的教育宣传,让大众增强对爱国情怀的认识,提升爱国意识。

纪录片发挥教育功能的优势体现

纪实性与真实性并存。纪实性和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最显著的特征,题材的真实让其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尤其是文献类纪录片和历史类纪录片,真实资料构建下的影像以及当时留存的历史影像资料可以让受众根据纪录片所构建的影像内容了解到真实年代的真实内容,并通过知识串联式的叙述方式获得大众的持续性关注。这也使得纪录片在迎合受众审美期待心理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对大众进行宣讲教育,比如《旗帜》,该片通过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进程,展现国际视野,融入民族叙述,结合文献记录,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弘扬时代精神。这对于受众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带领人民走上美好幸福道路的历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此外,《风云江城——1927 中共中央在武汉》《诞生地》《我们,从延安走来》《祁红·中国香》等作品的播映,让大众透过影像内容产生深刻的感染力,摆脱被说教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补充主流教育的空白区。纪录片丰富了主流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的一些空缺,比如环境生态类纪录片、地域文化类纪录片,大众在观看相关书籍时对这方面的知识会流于表面,仅仅是透过文字去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的曾经及现状或是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而相关类型纪录片可以进行视觉上的补充,引导大众了解相关作品中所传达的环保问题或是地域文化等内容,进而展现其所要传递的传播价值。[4]此外,在思政教育方面,纪录片也能发挥巨大作用,比如在《厉害了,我的国》中,通过大篇幅的航拍影像内容介绍了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巨变,展现了大国风采。此外,还透过细腻柔和的镜头拍摄了小家之变,与恢弘激昂的音乐相结合,让大众看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上的辉煌成就,心中生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昂扬斗志。

低成本的可复制性及传播价值。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影像门类,纪录片的复制性成本较低。纪录片影像内容的真实性和纪实性,为其在录制播映后的复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较于电影而言,纪录片若想进行复刻传播,只需向版权方支付费用即可获得所需要的纪录影像和资料,而这相比于翻拍电影所消耗的人力及资源来讲成本相当低。

纪录片所具有的真实性和纪实性是其他类型影像所不具备的,真实的影像记录遵循对主要人物及环境的纪实描写,在未过分修饰或演练的前提下,纯粹的纪实影像更容易深入人心。基于“皮下注射论”等传播理论,纪录片创作者可以根据大众心理机制进行相关题材的内容制作,并结合创作者的自我意识,透过影像传达出其所要表达的意义及价值引导大众,从而使影片所要传达的内涵及意义价值能够被有效传递,进而使影片所要传递的知识、问题、反思得到有效传达。

国产纪录片实现教育功能的路径分析

关于内容创作。一、故事性。纪录片虽然以真实性和纪实性为显著特征,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而言,故事性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比于枯燥的理论说教,故事性的影像内容更具生动性和艺术性,吸引力显然更强。但是,故事本身并不是纪录片的目的,其背后要引申出的深刻内涵才是制作初衷。近几年,纪录片开始和电影结合,也开始借鉴电影的故事性来进行内容表达。故事性是打动受众最为直接的一种手段,而“一个好的纪录片导演,一定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找故事的人”。因此,在创作纪录片时要善于挖掘历史题材或现实题材中的真实故事,以此打动受众、感染受众,让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去反思纪录片的主题和隐藏的内涵。

二、现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纪录片的种类样式也逐渐变得丰富和多样化,但是若要突出其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就要在内容创作中注重对现实层面的关注,要反映出当下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透过影像引起受众反思,这才是纪录片应有的作用。只有将视角放在社会现实上,才能更好地实现纪录片应承载的教育功能,若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创作,纪录片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变成视觉消耗品,脱离其原本被独立出来的目的。

三、真实性。真实的影像记录可以有效传内容和意义,虽然其他类型的影像形式可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和演员的加持对内容进行构建和表现,但相比于纪录片的真实、直接,其影像创作的真实性相较于纪录片来讲略显不足。同时,对于一些学理类纪录片来说,真实的影像可以有效表述相关知识,若是通过艺术化的影像进行表达,虽在视角和心理上会吸引受众,但就学理性这一立意而言,真实性的内容往往会比艺术化的处理方式更能精准地传授知识,可以更为直接地将内容传达给受众。

关于表述方式。一、历史话语的表达。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它既能重现历史又能保存历史事实。就文献所要表达的意义而言,昨天、今天、明天的影像内容都可以通过影像的形式被表达出来。此外,历史类和文献类纪录片在传播相关内容时,对过往的客观表述以及当代的现实解读中,应融入了一些当下较易理解的形式以及当代人更为认同的表述方式,这样才能使广大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终归要基于真实、纪实来表述,这样才能让受众正确理解影片的内容和主题。

二、政治话语的表达。基于我国国情,配合好党和政府的正面宣传是纪录片的应有之义,但受众是排斥宣传说教的,所以纪录片应尝试用影像化的方式传达政治意图,并结合视听特性,使原本宣讲说教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传达出来,摆脱浓浓的说教意图。事实上,带有风格化的表述方式更能够让受众接受。同时,还应注意通过现实事实、文化视角表达国家意志与政治话语,真实而正确的影像内容可以使政治话语实现具象化,便于受众接收到真正要传达的政治思想。

三、学术话语的表达。若想使纪录片所传达的内容便于在社会上大范围传播,纪录片应减少使用专业、生僻等学术性名词和概念,或将晦涩难懂的学术性名词和概念进行浅显的转述,避免受众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对内容产生抵触心理。尤其是学术类题材和科技类题材的纪录片,更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对内容进行介绍,拉近普通受众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认知距离,进而达到传播与教育的双重效果。

关于社会责任。一、应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当下的纪录片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形式多样,但是无论怎样,在影像内容的创作中都应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方向,弘扬正能量,传播传统文化,确保所传播的内容符合主流方向,甚至是能够引领主流方向。如作品《守护解放西》,该片内容贴切民生,宣扬遵纪守法,传播正向内容,引导受众学习和遵守我国法律制度及相关政策。

二、应树立典型代表。在主流社会氛围下,树立人物典型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应在纪录片中树立典型人物或正向事件。比如《你好,张桂梅》,主角张桂梅老师身体力行扎根贫苦地区,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为人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社会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实现了正能量在社会上的传播。

结语

纵观国产纪录片的历史发展,进行国民教育的思想方针一直贯穿始终,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普及还是成立后的民主意识及人文精神,国产纪录片创作者始终在秉持着提升国民素质的创作初衷,积极转型,不再过度强调宣教意义,而是将其分化到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对国民进行教育,切实发挥纪录片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纪录片大众受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