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 赵美岚
摘要:“四史”蕴含着丰富时代革命精神与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四史”学习能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滋养其优秀品质、培养其创新意识,进而增强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深刻把握并阐释“四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润物细无声”、融入“大写意”、深耕“工笔画”的具体路径,将“四史”有效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关键词:“四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称为“四史”) 中的教育价值,对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应将蕴含着丰富时代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四史”内容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为培养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一、“四史”学习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学好“四史”是增强道路自信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坚定“四个自信”是大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信仰信念的首要前提。只有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学好“四史”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感的客观要求。道路事关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团结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同斗争、敢于前行的道路,也是一条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前途光明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取得如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突出成就与地位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要学好“四史”?因为新时代大学生要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走的、必走的一定是也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 学好“四史”是增强理论自信的根本前提
自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党一路走来,坚持革命斗争直至最终胜利的理论底色和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7 · 26”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与战略定力。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理论的突出作用,也指明了增强理论自信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并贯彻马克思主义而取得的伟大成就。读史而知兴替,学史而强自信。要使新时代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体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都需要他们学好“四史”,因为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理论源自实践,“四史”正是党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的实践的总和。
(三) 学好“四史”是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依托
制度自信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精神内生动力,也是推进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前进动力。学好“四史”能让新时代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解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始终坚持。“四史”向新时代大学生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为什么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为什么幸福。只有理解并弄懂这些关键问题,才能使新时代大学生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学好“四史”是新时代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一个重要依托。
(四) 学好“四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数千年赓续不断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源自于党在百年非凡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有如新中国成立前的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又有如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学习这些内容,能够让新时代大学生更为深刻地领悟中国共产党人何以用血肉之躯谱写如此伟大之精神。“四史”诠释着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历久弥坚地始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好“四史”,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革命文化,体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四史”学习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在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历史是理想信念的载体。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中,学习党即使于命悬一线的险境中依然抱以为共产主义献身之信念,从而使新时代大学生更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岁月中,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不顾性命、视死如归,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让新时代大学生知晓中国共产党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践行,从而深刻认识为什么中国能从封建独裁走向人民民主,能从落后蒙昧走向文明现代。中国共产党用血肉之躯谱写理想信念之诗篇,为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提供了鲜活、有神的榜样。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是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举措。
(二) 在对新中国史的学习中滋养优秀品质
新中国史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而形成的历史。“两个务必”给予现今新时代大学生以行为上的审慎与思想上的警醒。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稳重踏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从容、理性地处理各种难题。再有,毛泽东以“赶考”精神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不仅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胜利面前的淡然自若和举重若轻,还体现了其严于律己的崇高品格与不忘初心的警醒心态。充分学习“赶考”精神,保持不骄不躁的行为作风,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提升大学生在精神素养方面的品格特质。新中国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情、国情、民情、党情的深入思考,是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诸多成就的历史。研习新中国史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切实增强大学生“四个意识”颇有助益。
(三) 在对改革开放史的学习中培育创新意识
改革开放是思想的解放。以史鉴今,可以开阔视野;以史思行,可以开拓创新;以史明理,可以提升思维。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能够给予新时代大学生新思维和新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高瞻远瞩地洞悉了历史转折中的最根本问题,点出了中国正确的前进方向。从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无不昭示着改革创新带给中国的磅礴之力。学好改革开放史,能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复杂的信息浪潮中辩证地扬弃时代糟粕,汲取经验、发散思维,从而结合时代特征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学习改革开放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实践,能够使新时代大学生在突破思想牢笼、激发创新活力上冲破迷雾、凤翥龙骧。汲取改革开放在世界格局下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的经验,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开放性以及可持续性,使其在创新创业上积极“开花”,勇争“佳果”。
(四) 在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中增强道路自信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奥义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新时代大学生应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从而深度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深度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学习社会主义五百年曲折演进的历史过程,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大学生将一切学习之目的立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的现实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的根本出发点。历史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不仅在中国开了花结了果,同时还给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能量。不仅如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2]。了解认识这些伟大实践,可以明显地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
三、“四史”学习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润物细无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循序渐进。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创造性地建立了坑道工事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稳固防御体系,在“打小歼灭战”思想的指导下,以点及面,一步步扩大作战规模,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走向胜利。毛泽东形象地把这种军事战略称之为“零敲牛皮糖”。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用“零敲牛皮糖”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和培养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要有耐心、有恒心地看待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状态。要提高学习内容的丰富度、提升学习过程的灵活度,化被动为主动,使得大学生顺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是关键。人无德不立,德是首要是准绳。要着眼于立德树人成效,推进德育教育的方式、模式、体制和机制的全面改革,从家庭教育出发,辐射学校德育教育,营造社会德育氛围,以点及面,在多个教育方式的协同支撑下,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四史”精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提高思政工作者自身文化素养、专业水平的新时代的新方式,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二) 融入“大寫意”: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范式
通过融入“大写意”来进行“四史”学习,从而创造性地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此“大写意”借鉴于中国水墨画之概念,主要指通过简练的线条来表现景物的意境。“大写意”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运用大片空白,配合画中灵动鲜活的寥寥几笔,表达无限情感。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讲,“四史”内容价值意蕴广袤又丰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通过简练概括的言语,表达出精彩生动的画面,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是需要思政工作者思考和探寻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惯性地将思政理论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现今,需要摆脱这种惯性,开拓新的教学思维。而以“四史”教育为媒介,借助其丰富价值意蕴和内涵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灵活的效果,是奇招,也是妙招。秉承“大写意”的以真为美、自然之美的旨归,借鉴其绘画之笔墨情趣的手段,将“四史”学习充分融入其中,寓史于乐,以达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切目的。对“大写意”中“形象”与“意境”两者逻辑关系的把握,实则意味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绘画者”对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的把握,使“绘画者”的“艺术创作”即教育教学升华,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对“形象”与“意境”两者辩证关系的把握,即对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发展规律两者辩证统一的把握,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范式。
(三) 深耕“工笔画”:坚持并厚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行动遵循
“工笔画”强调以精谨细腻的笔法对事物进行描绘。工笔和写意是相对概念,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思政工作者迫切需要以精谨、细腻的思想政治教育“笔法”,绘制出新时代大学生的写实性,使其有形有神、“神”采奕奕,从而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成效的提升。曾有微博深入人心——一位教师一笔一画地将红军长征五次“反围剿”路线图跃然于黑板之上。在教育教学层面,深耕“工笔画”有效地回应了教育该“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和国家需要培养的是真正的、立体的、鲜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绘画者”通过精谨细腻的“笔法”塑就其“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如同绘制一幅“工笔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思政工作者客观地以深耕“工笔画”的方式,绘制出一幅幅精谨细腻、“神”采奕奕、鲜活、立体的大学生图画,以此立其德、成其神。将深耕“工笔画”作为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新思路,培养出能担重任、敢担大任、不怕责任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是坚持并厚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行动遵循。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2]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KS07;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领域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研究”,项目编号:MKS19106;2019年江西省研究生教改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年版)》‘四维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9-064。
作者简介:黄健(1998-),男,江西新余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赵美岚(1971-),女,江西峡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