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自我表露与预感性悲伤的相关性

2023-08-02 01:57:08孟庆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0期
关键词:预感直肠癌量表

孟庆玲

(临沂市中医医院普胸外科,山东 临沂 276000)

结直肠癌是胃肠外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截止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增184.62万例,发生率为10.2%[1]。目前,部分患者常采用肠造口手术治疗。但由于造口术改变了患者的排便方式,导致患者不能自行排便,进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患者在面对他人的消极评价时,会表现出自身真实情感,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交方面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自我表露是一个人将自身想法告诉他人,拉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得到社会的支持,自我表露下患者强烈的表达意愿有助于患者的情绪宣泄,缓解身心压力[3]。悲伤是一种普遍性的负面情绪,而预感性悲伤是一个人在认识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或物时所会发生的一种理性的、感性的反应[4]。自我表露与预感性悲伤有密切的联系,而高水平自我表露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5]。本文从结直肠癌患者的自我表露及预感性悲伤现状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其心理状态,为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感性悲伤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普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Kendall原则样本量公式,以n=[2×(Z1-α/2+Z1-β)2×σ2]/δ2公式中,n代表每组样本含量,σ为总体标准差,δ表示两样本差,查表总分得σ2=0.574,δ2=0.164,考虑15%失访率,σ=3.264,总样本量取值为100例[6]。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版)》[7]。②年龄≥18岁。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及永久性肠造口术者。④病情基本稳定,具有正常交流能力。⑤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其他影响胃动力疾病者。③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者。④术后肿瘤转移或复发者。⑤有精神病史者。剔除资料不全或缺失者。依据以上标准共计纳入100例胃结直肠癌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居住地术后时间、并发症、化疗史、自理能力等。②痛苦表露指数量表(The 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采用Hessling等设计的、李新民修订的DDI评价患者自我表露水平,该量表测量个体向他人表达自身痛苦经历等私人信息的意愿,总共12个题目,Likert 5级评分,得分范围12~60分,根据得分范围可划分为低水平、中水平及高水平,分数越高即自我表露意愿越强,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1,内容效度0.391[8]。③中文版预感性悲伤量表(The Anticipatory Grief Scale,AGS):本量表由叶盈等翻译及修订,包括自我意识、疾病调整、悲伤、愤怒、宗教看护、躯体症状及感知到社会支持的能力7个维度,包括26个题目,Likert 4级评分法,从“不同意”到“同意”依次计0~3分,总分0~78分,得分越高,代表预感性悲伤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0.874,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802~0.873[9]。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采用现场调查、调查问卷法等方法进行调查。在发出调查前,将调查的目的及填写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按照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以不记名的形式向患者发出调查问卷,在统一场景内30 min内完成。填写完问卷后,调查员检查表格是否完整,若有遗漏,请患者现场补充,以确保问卷的完整、准确。研究者统一组织培训,收集后核实问卷的有效性,共发放11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00份,回收率90.91%。

1.3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6.0研究工具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χ2检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对连续性资料分析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资料(n=100)

2.2 自我表露水平 自我表露低水平患者21例(21.00%),中水平37例(37.00%),高水平42例(42.00%)。见表2、3。

表2 自我表露量表各条目评分

表3 100例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结直肠癌患者自我表露水平

2.3 预感性悲伤评分 结直肠癌患者预感性悲伤评分总分(34.69±4.74)分,其中条目均分最高(2.46±0.27)分。见表4。

表4 100例结直肠癌患者预感性悲伤评分(分,±s)

表4 100例结直肠癌患者预感性悲伤评分(分,±s)

2.4 自我表露评分及预感性悲伤评分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水平自我表露与预感性悲伤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自我表露及预感性悲伤相关性分析(n=100)

3 讨论

3.1 结直肠癌患者自我表露与预感悲伤现状分析 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方法常采取肠造口手术。肠造口手术虽然可以有效治疗结直肠癌,但结直肠癌的治疗时间较长,其症状持续、反复,给患者带来生理适应、社会适应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自我表露水平低,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0]。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巨大,因此易出现悲伤、抑郁、感知社会支持低下等不良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感性悲伤评分(34.69±4.74)分,表明本研究不同水平结直肠癌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预感性悲伤。但与梁秋婷等[11]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预感性悲伤的调查结果相比,这一数值偏高。结合其研究结果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自我表露能力低下的原因如下:肠道造口患者在治疗和生活中有所不便;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可能戴上造口袋的患者还要改变形象、排泄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这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让患者陷入情绪或心态困境[12]。因此,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要面对的是疾病和肠道造口引起的排泄方式的改变,并发症,需要长时间的造口护理,以及在工作中所遭遇的种种不便,往往会让患者否定自我价值,贬低自我形象,易产生不良情绪体验,使其长期处于悲伤情绪中,不愿进行自我表露[13]。

3.2 结直肠癌患者自我表露与预感悲伤相关性分析 有研究指出,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医师的治疗时,对疗效均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因为疗程过长,患者往往会对治疗过程有所怀疑,从而使患者始终处在一种身心失衡的状态[14]。本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不同水平自我表露与预感性悲伤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的自我表露程度越高,其预感性悲伤的程度越低。自我表露水平低是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回避和否定,不愿向他人吐露病情或情绪等,刻意逃避社会活动,对回归社会的能力提出质疑,情感不能得到合理的宣泄,因而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扰[15]。预感性悲伤是指当实际状况和预期状况相差很大时,患者会感受到不协调的压力。患者对结直肠癌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方法不熟悉,对其疗效期待过高,从而导致发生相关并发症时,患者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遭受病痛之苦时所感受到疾病压力[4]。当患者没有表达自己的意愿时,患者的负面情感经历往往是自己一个人承受,很难发泄,时间长了会加剧其心理痛苦,让患者更不愿与他人交流,不能解决疾病困扰[16]。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作者认为临床医师在关注患者身体不适的同时,应注意患者的心理问题,鼓励患者通过书写、语言、网络等形式表达自我,以提高自我表露水平。通过自我表露的交互特点使患者增加与社会生活的交往,可通过团体干预、承诺疗法等方式提高自我表露水平,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宣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的自我表达能力,从而减轻患者预感性悲伤[17]。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肠患者自我表露水平与预感性悲伤呈现负相关,提示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积极鼓励患者自我表露,降低预感性悲伤。但本研究样本仍受限于样本量、资金、人群地区分布等因素限制,期望日后加以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预感直肠癌量表
预感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感知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7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