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对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3-08-02 09:28蒋永萍叶雯丽熊小彩
全科护理 2023年21期
关键词:括约肌源性导尿管

蒋永萍,叶雯丽,熊小彩

神经源性直肠是因控制直肠各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周围神经遭受损伤后引起的直肠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便秘[1]。临床中,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多见于脊髓损伤后,据报道,约41%的脊髓损伤病人出现排便障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存质量[2-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病人的症状至关重要。以往多通过保守治疗、常规饮食指导等改善病人便秘症状,但难以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4]。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是神经源直肠训练的一种方式,利用带导丝的导尿管球囊弹力阻力,训练病人排便动作,能够改善其症状,缩短排便过程,进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5]。但目前尚未发现关于该种方式护理配合在便秘病人中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对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病人,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各40例。常规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3~60(49.58±5.41)岁;病程:<3个月8例,3~6个月12例,7~12个月11例,>12个月9例;损伤部位:颈髓6例,胸髓28例,腰髓6例;文化水平:小学或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21例。治疗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2~62(50.38±6.02)岁;病程:<3个月7例,3~6个月13例,7~12个月13例,>12个月7例;损伤部位:颈髓7例,胸髓25例,腰髓8例;文化水平:小学或初中23例,高中及以上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病人存在脊髓损伤史,疾病符合相关分类国际标准[6]中的诊断标准;病人每周排便次数<3次,且需辅助排便或者每周至少1次排便不尽或困难;年龄≥18岁;连续3 d平均排出粪便<100 g/d;精神正常,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脊髓损伤之前合并慢性便秘;有心脏起搏器;因其他原因导致的便秘,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肛门手术史;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生命体征不平稳,或者有晕针史;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于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后第1天实施护理操作。1)饮食管理:调整病人饮食结构,告知其饮食主要以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等为主,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等,每日多饮水,饮水量2 500~3 000 mL,少喝含乙醇、咖啡等饮料;忌食辛辣刺激食物。2)腹部按摩:操作人员站立于病人右侧,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从右下腹开始按摩,按照顺时针方向,每次15~20 min,每天2次。3)直肠牵拉:于操作人员食指、中指上套上已消毒的指套,涂抹润滑油,将手指的第1、2指节缓缓伸入肛门,于3、6、9、12点方向,将直肠壁肛门一侧进行牵拉,注意过程缓慢,每个点持续15 s,每次牵拉1 min,每隔2 min重复1次,每天3次,干预1个月。

1.3.2 治疗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具体操作如下:于14号导尿管球囊中注入10 mL生理盐水,以充盈球囊,检查是否出现破损,然后将生理盐水抽出;于导尿管上涂抹适量液状石蜡棉球,以达到润滑效果,检查病人肛门周围皮肤情况,将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0 cm。护士将5 mL生理盐水注入导尿管球囊,告知病人进行用力排便动作,然后缓慢向外拉导尿管,直至拉不动或者卡住,以确保到达肛门括约肌内缘处,对导尿管位置标记。护士将球囊中生理盐水抽出2 mL,缓慢将导尿管拉出,直至无阻碍感,并用记号笔标记导尿管位置。护士将球囊中剩余生理盐水抽出,再次将导尿管插入肛门,重复上述操作5~10次,过程中将球囊缓慢移动,使其通过狭窄的肛门括约肌,进行充分扩张,降低肌张力。球囊扩张中,以5 mL开始,每日向球囊内增加0.5 mL生理盐水,直至8~10 mL。首次操作时,关注病人反应。每天1组,每组1次,干预1个月。护理操作由经过专业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护士进行。

1.4 评价指标

1)于干预前后采用压力测定装置测量病人肛管最大收缩压;并记录病人排便频率及排便所需时间;2)便秘程度、生活质量:采用便秘症状评估量表(CAS)[7]评估便秘程度,该量表包括8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2分,总分0~16分,得分越高,便秘越重;利用便秘病人生活质量量表(PAC-QOL)[8]评估生活质量,共计28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共计112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肛肠压力、排便频率及所需时间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CAS、PAC-QOL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常导致肠道丧失中枢神经支配,引起肠道感觉及运动障碍,肛门直肠功能下降,进而使得肛门括约肌难以自主控制,出现排便协调性异常,导致便秘[9-10]。便秘常使病人出现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不仅降低病人生活质量,还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11-13]。因此,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对促进病人直肠功能恢复、减轻便秘程度有积极意义。

以往临床干预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病人多通过腹部按摩、饮食管理及直肠牵拉等措施,其中直肠牵拉、腹部按摩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胃蠕动,改善病人症状,但见效慢,整体应用效果不尽人意[14-15]。人体正常排便生理过程是,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刺激直肠壁感受器,出现直肠反射后反馈至大脑引起排便反射,进而促进粪便排出[16]。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利用充气、放气球囊方式,增加导管壁厚度,实现对目标部位扩张、操作等,达到较好的介入性操作效果[17-18]。导尿管球囊扩张术目前在便秘中鲜见报道,本院发现该方法可减少乳果糖或者开塞露等药物使用,缩短排便过程,减轻其痛苦度,或许有一定应用价值[1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治疗组肛管最大收缩压、排便频率高于对照组,排便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CAS、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应用于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病人中,能够提高肛肠压力及排便频率,缩短排便用时,减轻便秘程度,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原因在于,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中,将导丝支撑较为柔软的橡胶导尿管,使得导尿管的前端插入直肠内,并向气囊中注入生理盐水,使得气囊达到满意直径后(一般为3.5~4.0 cm)卡在直肠末端,并指导病人进行肛门括约肌收缩及放松训练,并将球囊向外拉出,进行肛门括约肌抗阻训练,能够有效刺激病人肠道,锻炼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帮助其建立规律排便习惯,刺激排便反射,进而促进排便,缩短排便用时,提高排便频率,减轻症状,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20-21]。

综上所述,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能够提高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病人肛肠压力及排便频率,缩短排便用时,减轻便秘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也有局限,如仅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在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病人中近期应用价值,关于远期效果还需今后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括约肌源性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排便的奥秘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