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沙茸(甘肃开放大学)
电子商务从来都是一个复合型、实践型学科,涵盖了理工与经济管理相关课程,因此,广泛的基础理论训练和扎实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实训的实施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造成了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距离。
开放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类型,工学矛盾的存在始终都是不可忽视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起碎片化的时间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从国家开放大学到各个省级开放大学及工作站点都在不断充实、整合、优化平台学习资源。平台学习资源基本是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系统性建设,一般包括章节内容、在线测试、网络作业、视频资源、模拟试题、支持服务等板块,总体来说栏目划分是科学的、学习内容是充足的,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也是必须、必要且充分的,但却唯独缺乏实践性教学资源。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队伍配备中专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不仅要求平台功能强大,更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软件应用能力,而目前开放教育省开课程资源建设基本由课程责任教师一人或一个团队完成,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团队成员组成结构缺乏科学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团队成员中缺少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配备,从而造成了教学设计不能全面落实的状况。比如专业课农副产品营销实务,该课程资源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文字教材编写、课程系统讲授录制、网络资源搭建三大部分,其中网络资源搭建不仅需要专业教师优秀的脚本编写,更需要与专业技术人员协作完成整体框架设计、细节路径落实,才能将教材主体内容、教学主要环节客观、有效地呈现在网络页面,以保证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所需各项功能的便捷实现。
随着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更加注重实践性强的课程,但由于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大,导致很多课程实践形同虚设,无法落地实施。比如,开放教育电子商务专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移动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与策划、新媒体营销等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在每门课程的课时分配中理论与实践之比基本为3 ∶1,这样的设置虽然已经可以满足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要求,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首先,课程实践形式单一。目前课程实践还停留在有限的、接近于实践的案例讨论上,而成人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不一致又为其有效开展制造了障碍。为了解决不同地域学生学习空间的差异性,学校很多教学活动都在固定的教学平台开展,这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达到设定的教学效果,案例讨论一般以实时网上教学活动形式开展,但实际情况却是消除了空间障碍的教学活动无法摆脱学生时间相错的限制,从而不能有效实现预期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实时与非实时网上教学的参与度都很低,也导致了教师积极性的下降,这种态势的持续容易造成课程网上案例教学走入不良循环。
第二,缺乏课程实践考核。考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部分,开放教育所有课程考核都是由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的,形成性考核主要用于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考核形式多以大作业、小论文或阶段性测试为主;终结性考核以笔试为主,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在考核领域应用的扩大,机考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所有考核形式中针对实践的考核最多也还只是停留在占试卷一定比例的案例分析阶段,完全没有设计、策划、运营等实践实操类考核,其结果必然是以理论为主的考核不仅难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更难以通过考核提高实践教学的受重视程度。
第三,综合实践设计不够合理。综合实践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修完70%学分后方可参加。电子商务专科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由社会实践和模拟实训两部分组成。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在具体单位实习并完成相应报告,这对已在职的成人学生而言很难实现且意义不大,因为成人学生分散于社会各行各业,专业与工作岗位未必相符,更无法如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一样完全参与到实习单位的工作中去,所以现行专业教学计划社会实践部分需进一步修订以提高其可实现性与可操作性。模拟实训应该说是目前学生专业实践实习的最有效方式,但同样受到学生在职带来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难以统一的限制,导致本应90课时完成的5 学分实训主要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练习,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远程开放教育电子商务专业虽然早有设置,但专业教师却极其匮乏,课程责任教师与辅导教师基本由财经类其他专业教师承担,教学过程落实难度大、教学效果的可实现性低;同时,开放教育专职教师在学校职工中占比少,通常情况下一名教师负责几个专业多门课程,专业师生比低,难免造成一些教学环节的缺失。加之电子商务专业招生人数少,散落于全省各地的学生使任何教学投入都无法形成规模,教学成本高,在学校资源配置中不具有优势地位,人力、物力、财力的缺乏导致实践教学难以达到人才市场所需的目标。
1.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加强专业培训。电子商务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销售渠道与消费习惯的改变而产生的新兴产业,科技的日新月异必然要求教育的同频共振,所以,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是所有培训的重中之重。教师培训中应注意做到“专而精,细而整”,这需要将高师培训、访问学者等系统性学习规划纳入常规培训,保证学习人次和学习时长,保障开放教育教师理论水平始终处于专业前沿;鼓励教师更多地参加高校相关专业专题演讲、学术研讨等活动,加大校内教师与普通高校、国家开放大学及兄弟院校教师的沟通交流,拓宽教学思维、拓展学习领域。
第二,培养“双师型”教师。让老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走到生产与销售的一线,从自我实践开始,努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实习都与网络销售有关,而电商也从最早的只有某一两个平台发展到现在的多个平台、多种形式,所以应鼓励教师亲身经历电商全过程,直接参与到如微商、直播的营销过程中,以便对学生做出最现实、最贴合实际的指导。
第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开放大学采取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将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与通过网络平台的远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从音视频与微课制作到网络课程搭建,从脚本设计到录制、剪辑、成片都由教师独自完成,所以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开放教育网络平台较多,学习平台、考核平台、国开平台、省校平台等等,不同平台使用培训必不可少。
2.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有效的培训必须是系统并且完整的。比如教育技术培训,应该摒弃曾经“多而杂” 、浅尝辄止式的培训方式,做到“细而精”,培训一个软件就要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一个软件,所以培训应由专人负责,保证足够的课时量、充分的操作练习以及实时疑难解答,这样才能够对教师建设网络学习资源、组织网上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3.给予政策支持
管理任务繁重繁杂是开放大学教师面对的共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老师的大量工作都是隐性付出,学校需要通过科学可行的工作量考核方案认可教师的智力劳动,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能动性;合理配置教职员工结构,在人才招聘人员分配中向教学一线倾斜;合理分配管理工作,让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量都饱满起来。教学是涉及学校全员全过程的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需要学校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念,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及当前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模拟实训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的一部分,也是目前条件下最能体现实践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环节,在模拟实训中学生可分饰商品从出厂到销售环节中的不同角色,包括厂家、商家、物流、银行、消费者,从而模拟B2B、B2C、C2C 交易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真实的销售场景、销售过程、售后服务等,以不同身份了解整个销售流程,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架起了桥梁,尤其是模块中各种问题的设置更是有助于学生提前对商品生产、交易、消费过程形成感性上的认识和理性上的思考。于学校而言,模拟实训相对于实地调研实习更易于组织、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少,教学效果也更好,应该说是现阶段一项性价比很高的实践教学途径。见图1。
图1 模拟实训示意图
然而,模拟实训开展所需周期长,基本要贯穿整个学期,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高;除了集中辅导,教师需要跟踪学生实训全过程,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实时辅导,工作量非常大。开放大学师生比低,成人学生学习时间少、学习动力小等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为实训的有效落实制造了障碍,使实训往往流于形式而失去了它本来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教学组织中须安排足够量的面授实践课时,保证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学习不仅有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同时组成学习小组分饰不同角色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实训过程考核,实训一般以过程记录为主,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导致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往往低于其他课程,所以,强化考核力度,分阶段、模块化设置实训考核,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督促,又有助于学生扎实练习提高实践能力。
首先,深入挖掘学生资源,充分利用成人学生在岗优势,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通过分析、讨论、总结,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现实案例;第二,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条件允许的还可以在岗实习,将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数据直接用于模拟实训,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实现校外实训基地与模拟实训的有机结合;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平台销售活动。网购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有的学生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网购平台店主,从事微商、直播带货等经营活动;也有的学生在企业生产或销售岗位上,所以说在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在经济循环的某个节点上,都必然也必须要融入销售环境中,学校应积极利用这一契机,拓宽电商专业实践渠道。
自2014 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新途径,各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更是助推了高校学创结合、互助互促教学环境的营造。
专业教育是学生扎实理论功底的条件,双创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适应产业优化的需要,单纯的专业教育或双创教育都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应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在课程体系架构、课程资源配置、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教案设计中将二者有机融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有效延展,从而实现以学助创、以创促学的教学目标。构建相互融通、立体交叉的复合型实践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为依托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分类分层优化课程实践教学,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创新创业实践学习就能够熟悉并掌握市场运营所需的诸如货源寻找、项目策划、产品拍摄、图片制作、店铺装修、产品优化等流程和技能。
伴随着各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开放大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职在岗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电商环境中;同时参加比赛还有助于强化学生团队意识、提高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参赛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双创人才素质要求,为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学创结合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指引。为了深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学创结合新环境,学校应该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调配、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包括:设立专门机构服务和组织双创比赛的相关事宜,比如项目申报、成员管理、技能培训等,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相关工作,实现学校对创新创业比赛的规范化管理;组建创新创业团队,聘请校外电商企业专家、行业人才进行全流程指导;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保障双创资金支持;建立双创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给予相应奖励及人员表彰;建立学分替代、免修免考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简言之,就是以参赛为契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使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得以长效化发展。
总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成人高等教育、无论是面对面教学还是远距离教学,电子商务专业都要不断调整、修订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实践教学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贴合度,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