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

2023-08-02 11:40才达吉
甘肃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劳动教育融合

才达吉

【摘要】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它的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劳动观,端正他们的劳动态度。文章探索了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融合策略,将劳动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方法和思想有效渗透,并把学科教学活动向劳动实践基地延伸,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1—0046—04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旨在深化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近些年,劳动教育逐渐得到人们重视,劳动教育既要发挥劳动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发挥学科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把劳动教育融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劳动教育的课程自觉,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形成劳动教育的育人合力。

一、劳动教育的阐释及学科融合意义

1.对劳动教育的理念阐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劳动教育指的是充分利用劳动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进行劳动教育时,除了要求学生学会一些需要掌握的劳动知识以外,还要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去,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优秀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课程计划,以课程为载体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在劳动课程学习和劳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即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且积极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养成一种勤俭、努力、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劳动者更加尊重,提升自身的劳动责任感。学校教育不但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要让学生有正向的劳动观念,即劳动最幸福,劳动最光荣等,让学生认识到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幸福人生,并体会到劳动对于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

2.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现阶段的中小学生,面对困难时往往没有抗挫能力,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科课程学习的品质,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劳动化的课程学习活动,磨炼学生面对困难的意志品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例如,在小学数学统计内容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洗碗等家务活动,同时设计作业单,让学生统计家里有多少只碗、多少个盘子、多少把勺子等,一边清洗一边统计,既完成了家务劳动,又能够学会分类整理和计数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有意义,更有实效性,实现了生活化教育与学科学习的有效衔接,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劳动意识,设置劳动活动实践,丰富了课堂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类型分析

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1.日常生活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对象是自己,是学生自我服务的教育、生存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中小学更加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教育是为以后的生活作铺垫的,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对中小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生活教育,但是需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是采用教育性的方式展开劳动,让学生对劳动有正确的态度以及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帮助学生继承“劳动基因”,促使学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2]。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劳动教育,要让学生拥有所需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培养自理能力。学校要从本校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家庭以及社区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在放学之后,或者周末、节假日时,可以和家长联手,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性格差异,布置相应的劳动作业,让学生以作业形式完成劳动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公益性劳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学校还可以向家长传授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从而改变家长过去的劳动教育观,让家长成为学生劳动教育上的合作者、指导者[3]。

2.生产劳动。中小学生产劳动主要指的是体验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及实验性劳动,是专业性的劳动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劳动生产技能。中小学生的生产劳动教育,可以把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结合在一起,教师提供相应的条件,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科知识实验性生产劳动教育、学科知识实习性生产劳动等[4]。生产劳动教育,是为学生以后的劳动创造作铺垫,让学生具备生产劳动能力以及创造性劳动能力,更加强调劳动实践,但与普通的生产劳动不同。例如,在工厂、农田展开的劳动,是有教育意义、具备学习性质的劳动,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结合学科专业知识,进入生产劳动场所,对劳动进行试验、体验与创造的过程[5]。这一过程中,要把自身学到的知识和生产劳动联合起来,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对自身所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劳动教育的最大价值。

三、中小學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与的融合策略

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融合性,要从学生的实际以及个性化差异出发,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设置相应的劳动项目和任务群,将劳动教育与各课程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1.课程化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构建综合性、实用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中小学阶段,要把劳动教育课程真正列入课程表,并把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和成效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之中[6]。学校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劳动教育和日常课程、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分开设置。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还要注意劳动教育教学的力度要适当,开展过程中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遵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严格监督,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可以把家政服务、生活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纳入劳动教育课程,从生活、生产以及社会服务等角度展开生产性、职业性的教育内容[7]。在学校内,可以建立兴趣小组等;在学校外,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做志愿者等。劳动教育的开展,使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更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展开统筹和计划,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体系化,我们可以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质出发,对这门课程展开整理与剖析,并且把该课程转变成规范性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形式[8]。例如,可以依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对劳动教育素材进行归纳整合,编制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从而制订学习计划,保障教育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落实,防止劳动教育随意开展的现象出现。

2.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是有效途径。为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实现“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愿望,就要把劳动教育同各个学科及各个活动结合起来。因此,在中小学学科活动的开展中,要做到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中,让学科更加劳动化。也就是把学科知识转变成劳动教育的内容,加大学科课程的综合实践学习[9]。

在学科活动的开展中,可以从学科的内容出发,对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融入劳动教育的知识。例如,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学科中,要认识到“劳动观”在教育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其他的学科上,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要重视对劳动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要将劳动教育与间接教育、学科与活动教育、个人与集体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等多种形式相融合,把劳动教育和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建立学科劳动教育体系。设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工业体验、农业生产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此外,可以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或者学生劳模会议、劳动技能展示活动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例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内劳动教育实验田地,或者是养殖园,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在校外时,可以让学生走进劳动基地进行劳动教育,也可以依据学校安排,组织学生进入养老院做志愿者,或者去植物园领养植物,还可以让学生进入工厂,去体验,去探索,去实验。

3.创设劳动实践情境是劳动教育的实践基础。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劳动行为,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10]。比如,在英语课上,一些教学内容是根据生活实际设计的,有的单词也是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学习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可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劳动,激发学生对劳动的激情,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劳动、加入劳动中,这也相应地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11]。例如,在学习“做食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一个厨房,学生就是里面的厨师,或者是家人,学生在学习这个单词的时候,会把一些在厨房里的劳动使用英语来代替,使用厨房中的“COOK”等,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把劳动和课堂结合,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鼓励学生回家后帮助家长做家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后的成就感。此外,还可以从课文出发,激发学生做饭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出简单的食物,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爱上劳动,并且体会到劳动的趣味。

4.建立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是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建立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是劳动教育课程的题中之义,可以有效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确保劳动教育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有效完成,并能引领和指导家长进行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12]。在劳动教育评价内容方面,需从劳动教育课程化以及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两方面入手,确保劳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全面性。除学校需加强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和学科渗透情况的评价外,还需要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学习情况实施全过程跟踪、调查与研究工作,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从学生参与课外劳动活动的次数、技能水平、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还需充分采纳学生意见,使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之一,从学生興趣、能力、需求等方面完善劳动教育课程。

总之,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教师要看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把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化模式,保障课程的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要进行融合,保障劳动教育可以在各个学科中更好地融入,促进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要略[J].河池学院学报,2021(08).

[2]李英杰.劳动教育之校园“学农”课程化的途径探索——以重庆南渝中学的“开心农场”为例[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21(05).

[3]朱宁.以核心素养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J].辽宁教育,2021(11).

[4]王飞.劳动教育,我们可以这样做[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21(05).

[5]王海霞.行走在“成德”路上——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德育特色工作纪实[J].教育家,2021(08).

[6]于玺,刁衍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优化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2(01).

[7]杨富国,陆冠尧,陈忻,等.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风,2022(01).

[8]李华叶.突围:走出家校共育洼地[J].教书育人,2022(05).

[9]姜德玲.劳动教育在中职语文学科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2(05):13-14.

[10]王晓颖,王金玲.“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中职学校实施的可行性探索——以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动漫游戏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1(26):84-86.

[11]赵楠.浅谈劳动教育在中职钳工实训课中的实施举措[J].内江科技,2021(05):68-69.

[12]刘畅.浅谈劳动教育在中职影视短片制作教学中的渗透[J].参花(下),2021(05):86-87.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劳动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