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的中医护理研究现状

2023-08-02 10:50高倩倩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胃脘穴位饮食

高倩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急诊科,北京,100010)

胃脘痛指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症状,多由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1]。现代医学指出,胃脘痛多由胃炎引起,患者多有胃钝痛或隐痛症状,同时伴有胃胀、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正常生活[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发病率已高达80%[3]。西医学中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皆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不断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引起临床重视,更多的中医护理措施被应用于疾病的防治,且效果显著[4]。本研究就胃脘痛中医护理研究现状开展综述如下。

1 胃脘痛中医辨证施护

1.1 寒邪客胃

寒邪客胃型胃脘痛是临床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与季节、气候、地理等条件密切相关。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寒邪客胃证更为多见。《素问·调经论》记载:“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5]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寒邪客胃,易伤阳气,致使气机不畅,气血不通则痛。该类型患者需要密切注意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开始时间、程度、伴随症状、规律性诱发因素以及疼痛的发展过程,并评估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疼痛发作时,在局部用热水袋温熨,以散寒通脉,或饮生姜红糖汤,散寒止痛。另外也可辅助温热疗法,如拔火罐、药熨。熏蒸、灸疗等。寒邪偏重者,病室宜温暖向阳,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避风寒,多加衣被,防止外感,注意休息,不妄过劳。

1.2 食滞肠胃

食滞肠胃多由饮食停滞胃肠所致,以胃脘痛、腹胀、呕泻酸馊腐臭为主症,又可称作食滞胃脘证,多与饮食不节、胃气虚弱、暴饮暴食相关[6]。控制饮食,剧痛时,暂予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再进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以宽中和胃消食之品为宜,禁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忌酒。病愈后饮食节制,禁止暴饮暴食。胃脘胀满疼痛欲呕吐者,可用盐汤探吐以涌吐宿食,缓解胃痛。保持大便通畅,给宿食以出路,缓解胃痛,便秘者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或大黄粉3~5 g 冲服。针刺止痛,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梁门等穴,强刺激不留针,2次/d,以疏调胃气,缓解疼痛。

1.3 肝胃气滞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生降受阻,故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发病率呈明显增多趋势[7-8]。抑郁恼怒是导致肝胃气滞疼痛发作的重要原因,应调摄精神,疏导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主动参加社会及文娱活动,多听轻音乐,读报、散步、登山等,怡情放怀,以使气机通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理气和胃解郁之品,悲伤郁怒时可暂不进食。忌南瓜、山芋、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汤药宜温服,疼痛持续不解,可服沉香粉1 g、延胡粉1 g,以理气止痛。针刺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取内关、合谷、中脘、足三里、太冲等穴,以达理气止痛之效。

1.4 胃热炽盛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痛甚可针刺中脘、合谷、内关止痛,或用延胡粉3 g、黄连粉1 g温水送服,以达清热止痛目的。禁用温热疗法止痛,以免加重病情。注意口腔卫生,有口舌生疮者,用淡盐水漱口。病室通风,舒适凉爽。适当参加活动如做内养功、放松功等。

1.5 瘀阻胃络

王道坤教授认为该病属中医学“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后将其归为胃痞病[9]。该类患者需严密观察出血征兆,出血时,应记录出血量、血色及胃痛的性质,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细弱等,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治疗。同时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频服,益气敛阴,回阳固脱。痛如针刺者,临时服三七粉或延胡粉,有出血者加服白及粉,温开水或藕汁调服,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卧床修养,勿令过劳。

1.6 胃阴亏虚

中医将慢性胃炎归属为 “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治疗胃阴亏虚型胃脘痛时需调和脾胃,养阴生津。病室宜湿润凉爽,空气新鲜,适当休息,尽量减少活动。

1.7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证是胃脘痛常见的一种中医证型,其病因病机为素体脾胃虚寒、胃失温养。症候表现为胃脘隐痛、得温则减、喜温喜按、喜热饮食、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发作,或时而泛吐清水,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10]。该类患者舌淡苔白,脉虚弱,辨证论治法则为温中健脾、和胃止痛[11]。脾胃虚寒者属于中焦阳气不足之虚证,故室温宜略高,嘱患者慎避风寒,及时添加衣被,以防止风寒邪气入侵。日常多休息,少劳累,劳逸适度,以免过度劳动而耗伤人体正气。饭前胃痛,可在饥饿时稍进糕点、饼干,以缓中止痛。形体消瘦者,餐后应卧床休息片刻,不宜疲劳和活动过多。

1.8 其他

1.8.1 饮食护理: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食多餐为原则。肝气犯胃者可给予理气降气食物;食积者应节食;虚寒性呕吐宜热性食物,忌生冷不洁和肥甘厚味之品,尤忌甜食。

1.8.2 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1.8.3 情志护理: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肝气犯胃者,保持心情舒畅。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引导其诉说内心需求,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指导其采用情志转移法,如听音乐、放松全身肌肉、深呼吸、看书等,缓解其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告知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1.8.4 并发症护理:呕血是胃脘痛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干预如下:①观察胃痛、呕血的情况。②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④大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⑤开放静脉通道,做好输液、输血抢救等抢救措施。⑥吸氧。⑦大出血期间应禁食,少量出血,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食干硬、粗糙、辛辣、动火的食物。⑧稳定患者情绪,避免紧张恐惧和不良刺激。1.8.5 健康指导: 患者应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变原有饮食习惯。日常避风寒慎起居。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如出现疼痛、泛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2 胃脘痛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临床中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达二十余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针灸疗法、药物贴敷、艾灸、耳穴压豆、情志护理等。中医护理方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费用低、毒副作用小,在止痛的同时可以调解机体,不仅能减轻疼痛症状,而且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达。中医护理不仅注重传承,更需要发展和创新,通过创新及临床实践,将中医护理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升护理质量。

2.1 病情观察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结构、功能、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疼痛可以影响全身。内脏区的疼痛可以反应在头面、五官、四肢和体表。医务人员通过望闻问切的辨证施治手段,搜集患者资料,掌握患者疼痛性质及疾病变化规律,如危重患者病情复杂、疼痛明显、变化迅速,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变化,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可以使患转危为安。

2.2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主要是对耳郭穴位进行按压,对神经元病理传导进行抑制,缓解疼痛[12]。耳穴为宗脉聚集穴位,且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经过,耳穴压豆能疏通全身血气减轻血瘀阻滞,进而减轻疼痛[13]。

2.3 穴位刺激镇痛

穴位刺激镇痛的中医理论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以舒筋活络,行气血调阴阳达到缓解或治疗疼痛的目的[14]。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穴位刺激镇痛机制复杂,从外周到中枢神经系统,多条分子通路、炎症因子、神经递质以及本身穴位的特性均参与其中,穴位刺激不仅有局部镇痛和即时镇痛作用,还具有降低外周敏化、中枢敏化和长期镇痛作用[15]。

2.4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为依据,将传统的针灸和药物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其将药物用膏药贴敷在穴位上,利用穴位吸收药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贴敷阿是穴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康复效果[16]。

2.5 艾灸

艾灸通过点燃艾柱熏熨相应部位,进行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内科疼痛有较好疗效[17]。

2.6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

心理学理论认为五行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的感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18]。传统中医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指导,遵循天人相应、身心合一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五行将五音和五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五行音乐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19]。

2.7 饮食护理

中医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属性,将食物分为四性五味。四性为寒、热、温、凉,五味指酸、苦、甘、辛、咸。《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饮食调护应根据不同辨证分型指导患者摄人针对性的营养物质,达到改善其营养状况、减轻疼痛、提高康复速度的目的[20]。

3 小结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胃脘痛患者中应用广泛,对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有重要意义。《“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服务水平,彰显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尚缺乏统一标准,临床实施中医护理仍存在诸多局限,建议:①加强中医护理科研工作,不断探索适用于疼痛患者的最佳中医护理模式。②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经典传承及推广,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及患者了解中医、接受中医。③将中医护理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优化中医护理设备,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科学性[21]。④中医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目前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加强专业型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实现中医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胃脘穴位饮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春节饮食有“三要”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