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潇,李 盈,阳志慧,晋 舒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 资阳 641300)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为一类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一般在3d内发病,可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等典型症状[1]。我国突聋的发病率约为6%[2],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部分症状较轻患者可自愈,但易反复复发,且中重度患者若不及时治疗,耳蜗内相关细胞长期缺氧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耳神经损伤,造成永久性耳聋。目前临床上较认可突聋的发生与内耳循环障碍、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等有关。其中内耳循环障碍是指机体血液流变异常而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内耳供血不足。另外突聋发生不仅只由耳蜗局部病理变化引起,内分泌功能异常、炎性反应以及免疫系统异常均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3],因此改善血液流变和内分泌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疾病复发率尤为重要。临床上突聋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其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为突聋患者较常用的新型中效糖皮质激素药物,常用的耳后注射方法具有局部用药浓度高、安全性高等优势[4]。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以甘草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在抗炎、氧化应激以及免疫调节方面颇有成效,目前国内常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但近年来有在突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报道[5]。本研究拟探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的治疗方案对突聋患者治疗疗效,并重点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在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1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的突聋诊断标准[6]:在数小时内发生耳聋,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相连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以上,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等;②单耳及第一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6 h;③知情同意,遵循研究用药。排除标准:①因药物、噪声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听力损伤;②存在分泌性中耳炎、耳部外伤、先天耳部畸形、颅脑疾病以及凝血障碍、恶性肿瘤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③有药物使用禁忌证[7];④不配合治疗,私自减药或加药等影响疗效评估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31例;年龄27~62岁[(47.35±3.16)岁],听力损伤程度:轻度(26~40 dB)23例、中度(41~55 dB)26例、重度(56~70 dB)9例。治疗组男29例,女29例;年龄25~65岁[(47.84±3.64)岁],听力损伤程度:轻度(26~40 dB)19例、中度(41~55 dB)27例、重度(56~70 dB)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两组均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8],如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等,并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生产厂家: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43136)20 mg+1ml生理盐水配置2 ml混合液备用,耳后沟消毒并在其0.5 cm处进针直至乳突骨膜后注射,注射剂量0.5ml。隔天注射一次,持续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73723)3片饭后服用,每天3次,共2周。在复方甘草酸苷服用期间,需关注患者的电解质和血压情况,如出现相关异常及时处理且停药观察。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估[9]:听力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其他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听力提升30 dB及以上,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15 dB≤听力提升<30 dB,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听力提升<15 dB为无效。总有效=总例数-无效例数。 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水平,使用麦力声AD104纯音听力计检测。③在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收集10 ml静脉血,一式两份,一份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日本TOKI全自动锥板式粘度计),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10]。一份进行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罗氏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11]。④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干预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2,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纯音听阈值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的纯音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纯音听阈值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纯音听阈值情况比较 (dB)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血流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的IL-6、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均按时按量完成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在治疗干预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未出现血压异常、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突聋是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短时间听力损伤,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若不及时有效治疗,长期或反复发病可加重耳部血流异常,损伤耳蜗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12]。目前糖皮质激素耳后注射已成为突聋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其中又以人工合成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最为广泛,将其进行耳后局部用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更佳,为临床上最常用治疗方法。但为进一步加强临床疗效,减少患者对甲泼尼龙等激素药物的依赖性,一般还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增加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疗效提升且未增加药物副作用风险,安全性良好。既往有研究显示[13],服用复方甘草酸苷可能会出现应激血压上升、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但在本研究中并未出现,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少、干预时间短及复方甘草酸苷为辅助药有关。复方甘草酸苷主要为甘草提取物,与机体内相关物质反应可转化为甘草次酸,从而形成具有类糖皮质激素活性功效,在机体内发挥抗炎、抗病毒作用[14],因此可对症治疗突聋患者的病理症状,且还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突聋患者内耳存在明显的血液循环障碍,比如血液流动缓慢甚至停滞现象,因此多数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且其异常更会加重患者内耳循环障碍,因此形成恶性循环,突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也就成为了治疗的关键[15]。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微血栓的预防作用以及对耳部的血氧供应作用已被证实[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药物后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增加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抗炎效果增加,减轻了炎症细胞的浸润作用。炎症因子刺激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长此以往还会使血管内皮粗糙变性,从而容易黏附血细胞,造成血管阻塞[17]。显示突聋患者的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及循环障碍相互影响与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也证明了上述观点。IL-6和TNF-α在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及病理改变时异常升高,作为促炎因子能引起瀑布联级反应,严重影响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18]。CRP也是较为敏感的炎症因子之一,应激状态下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变化。有研究示IL-6、TNF-α以及CRP水平可作为突聋患者病情的反馈标志物,指导患者治疗[19]。相关针对银屑病的研究指出[20],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并抑制炎症反应。
综上,本研究中,治疗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提示复方甘草酸苷药物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加强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有利于增加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因此复方甘草酸苷可作为突聋患者激素治疗的有效辅助用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