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垂范:育人初心的厚重底色

2023-07-31 10:43张丹凤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3期

张丹凤

[摘要] 面对新形势,踏上新征程,班主任要明确新使命,回应造就“大国良师”的时代命题,努力成为人格垂范之师。坚守育人初心,以人格修身、立师、执教,在铸就崇高师德、培育渊博学识、造就敬业作风、养成健康心理、塑造得体形象中进行人格修炼,在主动示范、整合资源、创新辐射中进行人格垂范探索,从而为社会培养有德之才。

[关键词] 育人初心;内涵要义;人格修炼;人格垂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完成上述任務,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每一位教育者守住育人初心。班主任的初心应该回到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来,即坚持立德树人。

冯建军教授在《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一文中,提出立德与树人是一体的,立德树人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班主任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首先要立自己的“德”,不断锤炼自己的品行,提升自我的德性,然后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为社会培育有德之才。

一、内涵剖析:关联育人初心的内在要义

人格是一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是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道德行为的统一。垂范,是垂示范例、做出榜样之意。无论是“立育人之德”,还是“树有德之人”,我们都可以借助人格垂范来实现,它是关联育人初心的内在要义。

人格中内在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它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组成;人格中外在道德行为则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两者会受家庭教养、同伴群体、社会风气等影响。在建班育人的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关注自身人格的提升,同时发挥人格垂范的作用,以人格修身、以人格立师、以人格执教,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人格修身,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具体表现为择善而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一种长期与恶习、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以高尚的人格品质修养身心,对于生活葆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学生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处之,不论群居还是独处都能坚守底线,不论当下还是未来都能止于至善,在修身养性中,提升生活质量。

人格立师,是以身示范的自觉选择。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仿在行里,以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方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人格唤醒人格、以心灵感化心灵,想要学生拥有什么样的人格,班主任首先得有什么样的人格。我们要在自觉锻造主流道德品质中,追寻真善美,拒绝假丑恶,塑造人格垂范之师的形象。

人格执教,要有回归本真的专业情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不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需要专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人格总是以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以人格执教,需要班主任时刻关注情感这一人的基本精神需求,发挥人格中的情感力量,注重情感的表达、回应与共鸣,传递情感正能量,让生命变得更加充盈饱满。

二、人格修炼:不忘育人初心的自我提升

习近平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道出了老师对学生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期待。面对这种期待,我们要牢记育人初心,进行人格修炼,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人格修炼从何种角度开展呢?我们不妨再次回顾“四有好老师”的呼唤——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将其拆分细化,可以从铸就崇高师德、培育渊博学识、造就敬业作风、养成健康心理、塑造得体形象这五个方面展开。

(一)博爱与责任相伴中铸就崇高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既有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又有职业道德的特有属性。其中,爱与责任是师德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尝试在博爱与责任中铸就崇高的师德。因为深爱,所以担责。爱与责任是内在情感与外在行为在教师职业中的一致表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条叫作爱国守法,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我们理应把爱国守法放在首位,在原则问题上坚持正确的方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拥护党的教育方针,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我们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爱学生,从主体上说,爱护每一个,不论其处境、学业、人际关系、习惯等差异,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爱学生,从内容上说,表现为人身安全、心理健康以及成长期待,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爱学生的前提;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耐心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是爱学生的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充满期待,助力学生发展是爱学生的归宿。当我们用这种大爱、博爱去关照学生成长,我们势必会主动担起责任,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才华与气质同行中培育渊博学识

礼乐传家,诗书启后。班主任要注重文化的熏陶,在诗书中涵养底蕴,提升气质。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坐飞机,在嘈杂的飞机上,只有教授神态自若地看书,空姐被老人的气质所折服,主动提出为老教授更换座位。“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渊博的学识是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不竭的动力。渊博的学识来自我们巩固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论、遵循教育规律、拓宽教育视野,以科学的精神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教育契机,尝试从发展的目的出发寻找问题的答案,用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教育事件,借助不同的路径设计班级活动,用大课程、大德育的理念引领新风尚。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自己的源头活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用自己的知识、见识、胆识折服学生。美愉悦的是眼睛,气质优雅的是生命,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人的气质,而这种气质能深刻地濡染学生。

(三)勤勉与奉献并肩中造就敬业作风

敬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还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事,没有敬业的态度就做不好教育。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劳动中蕴含的敬业品格。敬业所展现的踏实肯干、无私奉献、勤勉不辍等内涵,不仅对做好班主任工作有重要价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重要的启迪。敬业在情感上首先表现为热爱,这是敬业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珍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引申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会在观察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效仿承担自己在集体、家庭、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对应责任;敬业在态度上表现为勤勉,对待事务不推脱、不偷懒、积极有为,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引申到学生的生活中,即在观察班主任的过程中,自己在学习上能做到刻苦勤奋、努力拼搏。敬业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奉献。在工作中,班主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作风,引申到学生的生活中,会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不计得失、热心集体、勇于付出等良好品质。

(四)利己与达人携手中养成健康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健全的人格势必包含健康的心理。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而这里的灵魂应该是纯粹的,生命应该是精彩的,人应该是富有活力的,这些需要健康的心理来支撑与平衡。班主任在修炼人格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健康心理的养成,这对自己、对学生都有巨大的意义。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未经世事的少年,需要细心呵护。在工作中,热情、宽容,能时刻以“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的角度,不断提醒自己——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也值得被善待。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力,保持稳定的情绪,喜怒不形于色、不迁于人,不让教室成为宣泄不满的出气口。健康的心理对我们而言是利己达人,师生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教师的教育目的也会在无声、无形中得以实现。健康的心理,也会为随时面临的困难、挫折与不确定性筑牢心理防御屏障,让我们笑对生活中的一切。

(五)明媚与优雅共鸣中塑造得体形象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各方面为学生做表率、做榜样。“美即佳”效应告诉我们,美好的形象,能够让人产生美的感受,让人眼前一亮,更容易受其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形象在专业化发展中至关重要。而得体的形象包括明媚的着装、文明的用语、优雅的举止。其中,就着装而言,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原则,即关注地点、时间、场合,结合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着装,注重颜色、款式的搭配,再加以简单饰物点缀,让着装给人以美的享受;就文明用语而言,不贬低、不践踏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尊严,是人格修炼的重要内容;就优雅的举止而言,它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时刻关注自己的举止给学生带来的不同观感。得体的形象,就如同初春的细雨滋润每一片绿叶,滋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提升辨别和践行美的能力。

三、人格垂范:追寻育人初心的实践探索

人格魅力是照亮学生心灵的光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在人格垂范的实践中,要追寻育人初心,时刻牢记“榜样是看得见”的道理,主动示范,整合资源,创新辐射方式。

(一)主动示范,从麦田守望到人生引领

我们该以何种姿态进行教书育人、为学生成长赋能?有的老师会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以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尝试、操作,自己则站在一旁负责观察、纠偏,即“无为而治”;有的老师则积极作为,给学生做示范,带领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不断前行。人格垂范之师,一定是主动示范,而不是被动作为。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为学生展示理想中人才的样子,明确路该走向哪,以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方式走。主动垂范,帮助学生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减少走弯路的概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模仿示范,高效完成任务,实现蜕变。

(二)整合资源,从个案观察到群体垂范

在塑造“大国良师”的职业形象时,要主动向高品人格致敬、看齐、学习,进行人格垂范。人格垂范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包括个案观察、典型示范、群体垂范等。比起个案观察,学生更能从群体垂范中深受感触、获得启发,并认同、内化为自己的高尚人格。因此,在人格垂范时,我们要进行资源整合,尽量以群体垂范的方式为学生呈现高品人格,让学生在群体中归纳出相似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进而提升人格境界。例如,我在进行教师人格垂范的过程中,选取我校一名支教新疆的老师、张桂梅、“这条小鱼在乎”研究生支教团队,从身边的人到典型个人再到支教团队,学生从这些老师身上看到了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爱与希望等品质。高尚师德映入眼帘,凡人微光亦如此灿烂,这些原本遥不可及、似懂非懂的道理变得清晰、直观,他们也深受启发,把看得见的榜样转化为“见贤思齐”的自觉行动,立志成为一个有爱心、乐助人的人。

(三)创新辐射,从立足常规到涛头弄潮

为提升人格垂范的效果,不仅要挖掘典型案例,进行资源整合,树好榜样,还需要创新人格垂范的辐射方式,让君子之格更多地影响到每一个人。除了一些常规的做法,如借助开展主题教育班会等方式进行先进事迹的传颂,还需要我们拥有立于潮头、不怕风险、勇敢往前冲的无畏精神和创新品质,让辐射方式更符合时代特色。我校曾借助班主任节,利用学生为班主任撰写颁奖词、赠送称号的方式,提取班主任的人格特质。这些源自学生的生动词语一定是班主任给学生留下的最深印象,也将是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努力的源泉;校园的先进教师宣传展板、微信公众号“感动人物”的推选、师德报告会等,让教师的人格垂范不再仅限于一堂班会,也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可以蔓延到整个社会,让人格的影响力变得更加绵长悠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践行育人初心的道路上,教师高尚的人格如同航海中指引前行的灯塔,如黑暗中照亮前路的微光,如凛冬中驱散寒意的温泉,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熏陶和感染学生,给学生指引,助其成为可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張运桥.立德立功立言:乘着时代的东风,做大国良师[J].江苏教育,2023(06).

[2]张家军,靳玉乐.论教师一般育人能力的内涵与价值向度[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

[3]冯建军.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J]. 人民教育,2019(18).